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刘文清:推动技术快速进步,牢牢把住我国温室气体的数据安全大门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2-11-02 11:13:25
热度:1

刘文清:推动技术快速进步,牢牢把住我国温室气体的数据安全大门:通过给大气“拍CT”,就能捕捉到污染物的蛛丝马迹。环境光学监测就像是给大气做CT扫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所长刘文清也被称为“给大气环境做CT的人”。

通过给大气“拍CT”,就能捕捉到污染物的蛛丝马迹。

环境光学监测就像是给大气做CT扫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所长刘文清也被称为“给大气环境做CT的人”。

他率领团队建立了包括400多种大气污染物、100多种水体污染物、20多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光谱特征数据库,研发了污染物光谱定量解析算法和工程化应用软件,不仅能为大气环境“把脉”,还能“诊断”水体、土壤的污染情况。

环境监测技术为准确、及时、有效地“说清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说清污染排放状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提供了科学的基础数据。刘文清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环境监测技术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是环境执法的标尺。同时,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可以有力推动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
 

环境光学监测对“碳达峰、碳中和” 起到什么作用?#e#

刘文清:从大气环境来看,无论是污染性气体还是温室气体,都是构成地球大气的不同成分。所以,大气环境污染气体和温室气体同根同源,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具有显著的协同性。

而我们现在的温室气体总量是根据排放因子和模型计算出来的,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对排放源的实际监测、地面监测站监测、航空飞机监测,以及碳卫星监测以形成不同尺度和不同层面的天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核算网络,并将浓度监测结果与数值模型结合,反推全球不同区域的碳源/碳汇。

另外,还需要验证减排措施是否真有效果?对结果审查时需要提供哪些数据?目前碳监测还存在缺乏立体监测技术、垂直监测能力不足,动态、精细、不同背景下的碳监测能力不足等缺陷。尽管污染气体和温室气体同根同源,但由于所处的光谱波段不同,其监测技术和手段也大不相同。
 

刘文清:“双碳”目标为环境光学监测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鉴于我国目前在全球温室气体监测体系中还处于弱势地位,监测数据经常被国外质疑不准确或低估排放,因此,我们在部署“双碳”重大战略目标时,仍然需要继续推动我们国家全自主国产化的温室气体总量观测技术的快速进步,如傅里叶光谱地基遥感装备,牢牢把住我国温室气体的数据安全大门。

另一方面,需要开展深度国际合作,通过加入全球总碳柱观测网来提升我国温室气体监测结果和区域碳排放监测数据的公信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两次承担了奥运会环境监测的任务,在你来看,从夏奥到冬奥,我国空气有什么改善?环境监测和之前相比, 技术上有什么突破?

刘文清:2008年奥运,当时国内的大气污染还是较为严重,到了2022年冬奥会,空气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和以往的监测相比,我们现在的技术手段更全面,监测精度更高,在获取了一系列的排放、气象、化学综合数据后,我们可以将高分辨率高精度地基和卫星联合遥感手段结合起来,进行多技术的交叉印证,为更准确地实现重点排放源的识别和动态监控提供更多的支撑。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