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碳中和既需要科学技术革命 也需要社会性的软技术变革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2022-05-26 11:03:15
热度: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碳中和既需要科学技术革命 也需要社会性的软技术变革:潘家华指出,碳中和是一场经济社会文明形态的转型,既需要颠覆性的科学技术革命,也需要社会性的软技术变革。温室效应的概念在200年前就已提出,40年前我们有了全球

潘家华指出,碳中和是一场经济社会文明形态的转型,既需要颠覆性的科学技术革命,也需要社会性的软技术变革。

温室效应的概念在200年前就已提出,40年前我们有了全球变暖的科学认知,减少碳排放30年前被联合国纳入正式议程。碳中和实际指的是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二氧化碳的人为排放和人为移除的平衡,不是对大气中的存量碳进行清零和减少,而是对增量的清零,即近零排放。

当前减排的主要对象还是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不可能一步清除到位。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技术为王,进行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实现零碳的能源生产、供给和消费。改良性技术可以提高能效,包括锅炉燃煤能效、汽车的燃油效率、建筑物的节能等。比如煤炭发电,从亚临界、超临界到超超临界,通过技术改良,碳排放从450克/度电下降到270克/度电。但是只要使用煤炭发电,无论怎样提高能效,也只能不断降低碳排放,很难实现零碳。要实现自给自足的零碳经济,就必须依靠颠覆性技术,开发风、光、水还有碳中性的生物质能,逐步摆脱化石能源。随着颠覆性技术的不断出现,化石能源的彻底退出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除了生产侧,消费侧的能源也可能发生技术变革。比如交通领域,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行驶里程在500公里以上,每百公里耗电在12度以内,如果汽车跑一百公里只耗12度电,这对消费者会是一种巨大的市场诱惑,对燃油汽车生产线也将是巨大的冲击。碳汇是减碳的另一种思路。然而目前,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超过一百亿吨,而能人工捕获的碳每年只有几百万吨,二者不是一个量级,因此关键还是让化石能源的使用能够清零。

碳中和所引领的变化,是整个社会文明形态整体转型的动力源泉和标志所在,除了颠覆性技术,还必须有体制性和社会性的软技术变革来压缩总需求。工业文明时代强调生产消费、规模化经营和高资本运作,所有的化石能源,不论是煤炭、石油还是天然气,都是在某一个点开采、转化、再分发,全过程必须是规模化资本密集型经营。

在碳中和时代,碳资产的占有和使用关系也可以发生变化,共享经济时代,人们可以不必非得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但求所用,不求所有,这是碳中和导向下的一种社会发展新范式,也是新时代生活方式的转型方向。“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和”是我们的价值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碳中和的内在动因和所遵循的生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