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举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吹风会
达沃斯声音|为何去年全球碳排放量反弹?克里:减排技术缺乏规模效应
达沃斯声音|为何去年全球碳排放量反弹?克里:减排技术缺乏规模效应: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碳排放量和煤炭使用量均反弹,分别同比上升了6%和9%。 面对这样的情况,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John Kerry)日前在世
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碳排放量和煤炭使用量均反弹,分别同比上升了6%和9%。
面对这样的情况,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John Kerry)日前在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年会上表示,这是因为减排技术缺乏规模效应。
“这个数据还是在乌克兰局势升级之前,我们的方向走错了。”克里表示,“我们现在已经部署了基本技术,但我们还没有充分扩大规模和发展技术。”
实际上,2021年是全球碳中和政策不断推进的一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COP26大会)上,《巴黎协定》第六条基本敲定,各国达成一致逐步减少煤炭使用,100多个国家政府、州、城市和主要企业签署了《加速向零排放汽车和货车转型宣言》。
克里:减排技术缺乏规模效应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在一份报告中称,虽然去年新能源产业投资规模创新高,但不同细分领域获得投资情况并不均匀。
2021年,能源转型技术的投资达到创纪录的7550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近一半的投资(3660 亿美元)流向风能、太阳能和氢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同比增长6.5%。以电动车和充电桩为代表的电气化运输,是获投资额第二多的领域,达2730亿美元,同比增长77%。相较而言,碳捕集与封存 (CCS)领域是唯一获投资额下降的新能源领域,其投资额小幅下降至23亿美元。
2022年,这一趋势并未改变。今年第一季度,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初创企业共融资157亿美元,多数集中于交通运输行业。
BNEF还称,从融资速度来看,清洁技术公司获得投资速度也相对较慢。平均而言,它们平均需要3.8年和5.5年才能获得A轮和B轮融资,这比同等发展时段的初创科技公司长了近8个月和11个月。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不同新能源领域获融资额规模、速度不一,主要来自与投资成本和技术突破难度相关。
以CCS技术为例,该技术是将化石燃料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经过净化、提纯、压缩后永久封存于地下的技术。据BNEF测算,就目前情况来看,如果直接从烟囱拦截并封存二氧化碳,成本约在70美元/吨。而如果从大气中捕集二氧化碳,成本更将飙升至200美元/吨。
“控制甲烷减排也不容易。”杨富强表示,“首先,甲烷排放的一大重要来源是农业。但像水稻等农作物是多国民众的主食,不可能因为减排而放弃粮食种植。其次,推动甲烷的减排技术也有待提高。比如说,监测甲烷泄漏数据是衡量各方是否达到减排标准的前提条件,但目前使用的卫星不太擅长捕获较小量的甲烷泄漏,在遇见恶劣天气时这一难度将进一步增加。”
投资公司Kleiner Perkins气候技术投资顾问潘查萨拉姆(Ryan Panchadsaram)则表示,减排技术目前发展较慢的原因还在于,这些公司大多是初创公司,还处于技术和商业化的早期阶段,发展具有风险性。“在太阳能领域,我们投资了七家公司,其中有六家倒下了。”
他进一步解释称,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他们的技术并没有真正的创新;其二,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还有哪些减排途径?
克里表示,如果想尽快控制气温升高的局面,加快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同时,他还说表示,需要加快行动的实用性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BNEF的报告称,要达到全球净零碳排放的目标,对减排及新能源领域投资水平需要增加两倍,在2022年至2025年期间平均达到2.1万亿美元,然后在2026年至2030年之间翻一番,达到4.2万亿美元。
在与克里参加的同一场圆桌论坛中,Salesforce公司主席兼联合首席执行官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则将视角放在了林业碳汇方面。“Salesforce将提供1亿资金加快减排脚步,捕捉已经排出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植树形成碳汇。秉持着共同合作的理念,Salesforce将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净零行动,同时希望其他企业可以加入到这项行动之中。”他说。
林业碳汇是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措施吸收固定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森林每生长出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在所有减排技术中,林业碳汇技术是最经济的负排放技术,去除二氧化碳的成本10美元/吨~50美元/吨。
贝尼奥夫还表示,一方面,各方需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持信息透明,即明明晰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从何处而来,而这同样依赖于技术发展。
克里则称,气候变化不仅涉及双边关系,还是一个重要的多边议题。
“目前,我们处于一个紧要时刻,去年巴基斯坦的温度已达50多度,两极的温度也在不断攀升。这些危机都来自于人,但同时这也意味着这些问题可以由人类解决。”他说。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上一篇:协同推进近零碳排放试点
-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还是易溶于水?2022-05-25
-
镁和二氧化碳反应有什么现象?2022-05-25
-
二氧化碳灭火器不能扑灭哪种火灾2022-05-25
-
二氧化碳为什么是无机物?2022-05-25
-
二氧化碳中除去一氧化碳2022-05-25
-
二氧化碳是酸性还是碱性?2022-05-25
-
二氧化碳有液态的吗2022-05-25
-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2022-05-25
-
制造一件衣服要产生多少二氧化碳?2022-05-25
-
不只“淀粉”,二氧化碳还能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2022-05-25
-
新能源技术开发;林业碳汇开发;草原碳汇开发;湿地碳汇开发属于什么行业2022-05-23
-
建宁获签发5.5万吨(FFCER)林业碳汇减排量2022-05-23
-
最新九年级制学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2022-05-22
-
管桩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冷却时间规范规定是多少2022-05-22
-
二氧化碳保护焊机上的2T4T什么意思?2022-05-22
-
二氧化碳原子晶体与二氧化碳分子晶体的结构有何区别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