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首批碳中和债完成发行:气候投融资迎来“新风口”

来源:金融时报
时间:2021-03-10 20:48:29
热度:1

首批碳中和债完成发行:气候投融资迎来“新风口”:“未来,绿色金融无疑需要围绕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30•60目标”)展开,由此,气候投融资将会成为绿色金融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

“未来,绿色金融无疑需要围绕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30•60目标”)展开,由此,气候投融资将会成为绿色金融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我国“30•60目标”的催化下,绿色金融已先行出发,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储备了大量的金融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并明确提出,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

据了解,“碳中和债”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创新推出,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冠以“碳中和”贴标绿债。作为绿色债券的子品种,碳中和债主要指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的债务融资工具。首批发行的市场反响良好。

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胡昆表示,碳中和债票面利率均好于发行人预期。债券受到保险、银行、理财、基金、证券公司等投资者追捧,引进境外投资机构参与投标并成功配售,充分体现了“碳中和”概念对投资机构的较强吸引力。

具体来看,在首批6只碳中和债中,中国银行承销额排名第一,该行作为主承销商,支持三峡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华能国际成功完成3只合计36亿元碳中和债的发行。建设银行参与了两笔碳中和债的承销,其中,雅砻江水电的募集资金全部用于两河口水电站项目建设,三峡集团的募集资金专项用于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工商银行则成功帮助四川机场集团完成碳中和债发行,所募资金用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

“在碳中和愿景下,创新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产品,是未来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

据市场机构测算,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将会有超过百万亿元的低碳投资需求,资金需求量巨大,更多的碳中和金融产品创新值得期待。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1.55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6.3%,同比增长17.3%,同比增速较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4.3个百分点。

“我国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产品的多样化和流动性方面相比发达市场还有较大的差距。气候投融资的标准体系、信息披露、激励约束机制、地方试点等均处在研究或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有效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整体推动力量。”鲁政委表示。

据了解,目前,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都在对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进行统计,同时,货币政策操作也将绿色信贷纳入了合格抵押品的范围,部分地方还针对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出台了地方的贴息政策,这些都对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建议进一步加强激励约束机制,以制度创新激发绿色金融内生动力,例如,可以考虑对绿色低碳融资进行定向降准,或者在LCR(流动性覆盖率)和NSFR(净稳定资金比例)两大流动性指标计算中,降低其对流动性消耗的权重,再或者降低商业银行绿色融资的风险权重、在破产法中考虑让绿色债权优先受偿等。”鲁政委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份,《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发布,成为气候投融资领域的首份政策文件。业内人士认为,该文件的出台对于指导和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助力实现碳中和愿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图片

鲁政委预计,未来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气候融资标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并建议气候变化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其他相关部委,明确指导意见的分工方案、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指导意见的逐步落地。

记者梳理发现,在首批碳中和债的6家发行企业中,除四川机场集团外,其他5家(南方电网、三峡集团、华能国际、国家电投集团、雅砻江水电)均属电力行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近几年,企业发行绿色非金融债券的比例已经超过了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全面开启了产业类的绿色转型。

专家分析认为,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也将进一步深化,银行的信贷业务也将进一步向低碳产业倾斜。与此同时,在强化的碳减排目标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银行早日转型将更容易获得可持续发展机遇。

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进行的转型风险分析显示,如果银行继续向煤电提供贷款,在未来10年,煤电行业贷款的不良率会从现在的3%左右上升到10年后的20%以上。撤离动力煤领域、进军低碳领域或将成为银行业的重要行动。

“鼓励金融机构探索转型融资,包括设立转型基金和发行转型债券。”马骏建议,要实现碳中和,不仅仅要支持纯绿的项目,如清洁能源、新建的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项目等,也要支持化石能源企业向清洁能源转型、老旧建筑的绿色低碳改造、高碳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和减碳项目等。

根据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的《“碳中和”中国城市进展报告2021》,目前,我国仍有很多城市的核心产业,聚集于传统的高碳工业企业以及煤电企业。“这些企业向绿色转型,需要大量的专项资金支持,首批碳中和债的成功发行预计将推动信贷、租赁、信托等领域产生更多支持碳减排项目的创新产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工具对于低碳发展的支持作用,助力‘30•60目标’的实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崔震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