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碳减排加速北京绿色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1-03-04 14:57:35
热度:1

碳减排加速北京绿色发展:碳排放量,关系着一个地区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因为同样的国民生产总值,碳排放量越少碳排放强度也就越低,经济发展才能更好、更环保、更绿色。“十三五”时期,北京树立减量发展理念,疏解整治促提升,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打造绿色产

碳排放量,关系着一个地区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因为同样的国民生产总值,碳排放量越少碳排放强度也就越低,经济发展才能更好、更环保、更绿色。

“十三五”时期,北京树立减量发展理念,疏解整治促提升,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打造绿色产业,二氧化碳强度持续下降,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在碳减排这条道路上,北京正朝着碳达峰、碳中和步步迈进。

碳减排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碳减排正在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减煤降碳加快绿色发展

降低碳排放,能源清洁化是第一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副处长戴子星表示,“能源清洁化转型、控制化石能源增长是实现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有效控制碳排放总量的重要基础。”

北京是在全国率先实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并取得积极成效的。“十三五”时期,北京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率达到23%以上、降至每万元GDP0.42吨,是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下降20.5%的规划目标。

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早在1998年,北京市就开始了对燃煤污染的治理。其中,工业企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实施减量发展重大战略,着力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在全市深入开展,一批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企业相继退出。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退出企业2154家,主要集中在建材、机械制造、金属制品、木制品加工等行业,其中有不少就是“碳排放”大户。疏整促带动了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为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奠定了基础。

对于存量工业企业,本市大力推进能源清洁化改造,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北京西南热电中心——北京京桥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走进京桥热电,闻不到一丁点儿烧煤的刺鼻味儿,因为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干净、整洁的环境颠覆了热电中心留给人们的老印象。

京桥热电副总工程师侯宝介绍,“十三五”期间,京桥热电可谓“下血本”进行环保设备治理和技术改造。2017年,两台余热锅炉各增装了一套脱硝装备,通过自动调控实现更低的排放值。2018年,四台热水锅炉主设备的燃烧器全部升级换代,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从原来的120毫克/标准立方米降低到30毫克/标准立方米上下。2020年,又对两台燃气轮机的燃烧器进行升级换代,燃气轮机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从之前的50毫克/标准立方米以上降低到30毫克/标准立方米左右。目标值屡屡被刷新。

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燃料消耗,降低碳排放也就是要降低燃料的消耗,或者说投入相同量的燃料能有更高的产出,从而提升效率。京桥热电计划财务部管理员张靖云说,近年来,京桥热电通过升级改造设备、优化生产运行节奏、提高机组运行负荷率、加大科技投入、降低厂内用电量等方式,开展节能减碳工作,力争用最少的燃料、最低的排放,发出更多的电和热。

2013年至2019年,京桥热电碳排放强度从当年投产时的371.07克/千瓦时,下降到326.67克/千瓦时,降幅12%。根据中电联给出的火电机组年均供电煤耗数值(包含了煤电、气电),2013年供电煤耗为321克标煤/千瓦时,2019年下降为307克标煤/千瓦时,降幅4%,公司碳排放降幅远高于火电供电煤耗降幅平均水平。

京桥热电以天然气代替燃煤的降碳之路,是北京市万千企业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全市压减燃煤近千万吨,为减少碳排放做出突出贡献。四大热电中心全面建成,淘汰燃煤机组272.5万千瓦,新增燃气机组724.2万千瓦,实现本地电力生产清洁化。全市优质能源比重已由2015年的86.3%提高到2020年的98.1%,全市煤炭消费量由2015年的1165万吨大幅削减到2020年的173万吨。煤炭在全市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13.7%降为1.9%,而天然气消费量从2015年的145亿立方米增长到2020年的190亿立方米。同时,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2019年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比上升到7.9%。

北京三产比重已达83.5%,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更多源自创新驱动而非资源投入,主要经济增长点来自金融、科技等高精尖产业,具有能耗低、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等特点。而新增的产业也禁限了高耗能项目、新增建筑采用先进节能标准、新增用能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解决,同时对存量用能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碳排放呈现出了与经济增长脱钩的趋势。2019年,本市万元GDP能耗和碳排放分别降至0.23吨标煤和0.45吨二氧化碳。

企业富余“碳指标”能交易

位于西二环月坛中心的北京绿色交易所内,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字、波动的曲线,让人仿佛置身证券交易市场。一单单线上的碳交易,就在这里发生。

“你有钱,我有碳排放配额”,这是碳交易的基础。换句话说就是,有富余碳排放额度的企业,可以把额度放出来售卖,而碳排放额度不够的企业,则可以花钱来购买。这意味着,排放低的企业可以通过卖出碳排放额度获得经济效益,而排放大的企业则要为“不那么环保”付出更大的成本。“这是利用市场化手段控制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可以有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调整,有利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戴子星说。

碳交易是国际上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普遍采用的市场机制。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

北京市的碳交易市场始于2013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市,创新性地探索建立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将电力、热力、水泥、石化、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等8个行业年碳排放量10000吨(含)以上的单位作为重点碳排放单位进行配额管理,除企业外,还包括了碳排放量达到门槛的高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公共机构。2013年11月28日开市首日,成交量达4.08万吨,成交额204.1万元。其中协议转让成交4万吨,成交均价50元/吨;线上公开交易成交800吨,成交均价51.25元/吨。

2016年起,主管部门进一步严格要求,将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年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总量5000吨(含)以上的单位纳入全市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范围。近年来,重点碳排放单位数量已经超过800家,排放总量占全市碳排放总量的45%。

北京公交集团在“十三五”时期,就通过一系列节能降碳措施,将自己富余的碳排放配额放到碳交易市场销售,通过降碳获得了经济收益。

鲜艳的红、明亮的黄、清爽的蓝、清新的绿,如今跑在路面上的四色公交车,已经成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基本上都是新能源车和清洁能源车的代表。

从2016年开始,北京公交集团淘汰退出了一大批老旧的柴油车,取而代之的是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这其中包括纯电动车、无轨电车、氢燃料车、增程式(气)电动公交车、LNG车等等。截至2020年末,北京公交集团共有公益性资产公交车23768辆,其中包括新能源车13166辆,新能源比例达到55.4%,平均排放水平优于国V标准。

车更新了,排放自然降低了。2016年至2020年5年间,北京公交集团按时完成了总计502万吨碳排放配额履约任务,还出售了21万吨的碳排放权益。其中,2016年,北京公交集团按照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管理办法,开发了“北京液化天然气(LNG)公共交通项目”,3155辆LNG公交车替换传统柴油车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2.5万吨,经审定成为核证减排量,这12.5万吨减排量,在北京市试点碳交易市场上成功卖出。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北京公交集团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降低,2019年与2016年相比,柴油消费总量下降了近50%,碳排放总量降低了14%,排放强度下降了6%。2020年度实现了5万余吨碳配额盈余,市场价值超过200万元,公交车电动化减碳成效初现。

北京绿色交易所碳交易中心负责人张岳武表示,北京碳市场罚则明确且执法严格,不按时履约的企业将受到应上交配额市场价值3至5倍的处罚。值得一提的是,在各试点碳市场中,北京碳市场是最先且截至目前唯一出台公开市场操作管理办法的,“北京碳市场实行交易价格预警,线上交易若连续1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低于每吨20元或高于150元,就可能触发碳排放配额回购或拍卖等公开市场操作程序。”运行七年至今,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均价在每吨50元至70元之间,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国内其他区域碳市场相比,北京碳市场的碳价较高、趋势性波动较小,这样非常有利于激励企业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形成稳定的减排预期。

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污染防治攻坚的深化,北京数百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关停退出。碳交易带动了一批低碳规划、咨询服务、节能改造、第三方核查咨询机构的发展,促进了环境服务业的增长。截至2020年底,北京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超过4100万吨,成交额超过17.4亿元,各类碳交易产品累计成交近6800万吨,成交额突破19.4亿元。碳市场在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低成本减排,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发挥了杠杆作用。

人人出力参与碳减排

碳排放,乍一说出口,好像是企业、单位的事儿,但实际上碳排放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只要稍微留心生活中的小细节,每个人都可以为减少碳排放做贡献。

比如在穿上,选择购买环保面料的衣服并尽量减少洗涤;在食上,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在行上,购买小排量或新能源汽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等。

如今在生活中,垃圾分类是倡导的新时尚。热心环保公益、倡导垃圾分类的环保明星栗阳就把垃圾分类渗透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在做好垃圾分类的同时实现了碳减排。

栗阳的公司专注于城市环境建设和资源回收,他带领100余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和300余名环卫保洁员,承担着大兴区5个镇街近70个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工作。栗阳说,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垃圾减量,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减少源头垃圾的产生量,比如不过度包装,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等;二是通过分类把可回收物等可再利用的资源分出来,变废为宝,减少垃圾填埋量和焚烧量,以此达到碳减排的效果。

稍微改变一下出行方式,也能实现碳减排。2020年9月8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共同启动“MaaS出行绿动全城”行动,基于北京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MaaS平台)推出绿色出行碳交易激励措施。

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事互联网工作的李想在百度地图上看到了碳减排活动,“觉得挺好,就点进去加入了”,李想平时上班基本不开车,不是乘公交地铁就是自己骑自行车。

加入碳减排活动后,李想每天低碳出行的里程数,都会被计算成相应的碳减排能量。从酒仙桥附近的家出发,到西二旗附近的单位,每天往返一次,大概20公里,李想可以从百度碳普惠平台上获得7至8千克的碳能量。在相同的里程下,他若选择地铁公交出行,减排量会比骑行或步行多出一部分,因为会得到额外的积分奖励。“所有碳减排的量都会换算成积分在我的账户里,可以用来兑换公交卡、购物卡或者视频网站的会费等。”李想说,从去年10月加入碳减排活动至今,他已累计减排碳800千克。

记者了解到,此前倡导的“再少开一天车”活动的平台几年来已累计了10余万“常驻”车主,累计产生数万吨碳减排量。2020年新增的高德、百度绿色出行平台截至今年1月底,注册用户量达到8.53万人,累计服务绿色出行619万人次,共产生碳减排量2.02万吨。根据初步分析,此类活动预计将有效引导5%的用户从自驾出行转变为绿色出行。

节能降碳,人人有责。近年来,北京通过发布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打造节能环保展览会、节能宣传周、低碳日、节能低碳环保知识竞赛等品牌活动,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宣传节能环保理念,直接参与人数达数百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市民节能减排低碳意识。

鼓励建设“近零碳示范区”

北京下一步的目标很明确:实现碳排放稳中有降、研究谋划碳中和。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率先实行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碳达峰情况目前也正在评估中。

“‘十三五’的成绩已经成为过去,重要的是未来的路,对北京来说,‘碳排放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北京示范’,市委市政府为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做出了总体部署,北京也将研究制定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登历说。

碳中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也将突出重点地区和试点示范,如支持重点开发区域、生态涵养区等根据自身特点研究路线图和时间表;鼓励新建区域建设“近零碳示范区”,鼓励企业成为低碳领跑者等。在“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实施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专项行动计划,将突出强化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和排放总量稳中有降的“双控”机制。

明登历介绍,从路径上来讲,北京将重点聚焦能源活动碳减排来谋划,核心是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即通过功能疏解、提升能效和可再生能源替代,控制新增、削减存量,实现到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2035年持续下降的目标。“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似,北京的碳排放‘大头’是建筑和交通两大领域。终端用能电气化,供给端电力脱碳化,也是相似的基本路径。”

另外,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基础,北京将以落实各级主体排放控制责任为核心,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为特点,以引导全民共同参与为导向,加快构建形成法制化、市场化、精细化和多元化的现代化低碳治理体系,使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融入各类主体的自觉行动。

编辑:赵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