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低碳循环发展 绿意盎然的机遇之门

来源:天津日报
时间:2022-02-23 11:11:15
热度:1

低碳循环发展 绿意盎然的机遇之门:对话人: 邵超峰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王雪妍本报评论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有序推进“双碳”工作,需要强化战略思维,在目标上保持坚定不

对话人:

邵超峰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王雪妍本报评论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有序推进“双碳”工作,需要强化战略思维,在目标上保持坚定不移,策略上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向“高”而行、向“绿”转型。

王雪妍:“双碳”目标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想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就要深入分析目前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立足实际、持续发力,科学把握降碳节奏和力度。

邵超峰: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过程,也会伴随诸如能源安全、对煤炭过于依赖、开发新能源成本太高等问题。稳妥有序地推进“双碳”工作,就必须保持全局观念,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下,把握重点、分类施策,确保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有效衔接。我市印发实施《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结合区域定位、资源优势和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总抓手,在推动传统产业有序达峰、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建设绿色低碳港口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

王雪妍:实现“双碳”目标,为我们提高科技水平、转变增长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想要化挑战为机遇,就必须坚持战略思维,找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平衡点。

邵超峰:节能减排既是压力也是机遇,既是约束也是激励,虽然需要付出人力、资金、技术等成本,但它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前期要做好系统摸排工作,通过数据分析、横向比较,确定哪些产业具备减碳条件,以此为突破口,结合地区能源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情况制定减碳方案,就能充分调动适配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减排效益。比如,传统钢铁行业一直是“减碳”重点,有些企业通过能源替代的方法,用附近工厂废弃的氢来炼钢,此举既降低了能源消耗,又实现了废弃物的二次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加法和污染物排放的减法在无形中达到平衡。

王雪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决不是就碳论碳的事,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处理好“立”和“破”的关系。对此,您如何看?

邵超峰:过去我们讲破旧立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在绿色转型中,应该是先立后破,必须做好新旧衔接、破立结合。要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优先目标,在确保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这不是对原有结构的否定,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优化提升。“先立后破”,意味着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这样才能避免因减碳带来的发展“失速”、转型“脱轨”和群众生活受影响等问题。要科学审慎、实事求是地“立”,逐步提升清洁能源的供给规模和比例,而“破”则要在“双碳”工作整体规划的引导下,从局部入手,在关键领域和行业上先行先试,推动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探索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由点到面、带动全局性整体性变革。

王雪妍: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无论是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推动能源革命,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主体,都需要我们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打开绿意盎然的机遇之门。

邵超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双碳”目标,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效提升,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循环发展。一方面要做好创新体系顶层设计,聚焦工业绿色制造、资源循环利用、终端消费等关键领域和重点部门,坚持基础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并重,实现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另一方面要畅通低碳技术创新应用链条,搭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设置双碳专项等激励措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向深度融合。把这两方面做好,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

文章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