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锚定“双碳”目标,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锚定“双碳”目标,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李毅谢宜章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城市是人类
李毅谢宜章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也是开展碳减排行动和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的主阵地。据联合国人居署统计,全球60%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地区。在我国,70%以上碳排放来自城市,其中近1/3来自大型建筑耗能。因此,实现“双碳”目标应以城市为主体,城市减排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
以城市为主体探索“双碳”达标之路,可发挥我国城市管辖区域地类覆盖多样、空间广阔等特点。应在系统考量基础之上,从科学规划、能源消耗、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协同发力、多策并举,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以“双碳”为目标,规划城市未来发展
应对标“双碳”目标,设置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时间表、路线图,明确长中短期目标、指标体系和碳排放管控措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人——自然——城市”协同减排系统设计。
具体而言,在空间上,以紧凑型、多中心为主布局;在土地利用上,混合各地类用地功能,考虑职住平衡、住宅多样化,限制绿心开发、增加城市绿地;在建筑、能源、交通、工业等方面,建立专项规划,列出碳排放、碳减排、碳汇清单,分阶段进行差异化赋值,定量计算碳净值,增加绿色、蓝色基础设施,形成规划减碳技术集成。
以节能减碳为手段,顺畅城市新陈代谢
城市新陈代谢是城市投入资源、能源、人力,产出产品、服务、废弃物的有机过程。
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应创新能源利用形式,大量采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在重点行业减少碳排放和碳足迹,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冶炼、机电、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控制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源资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
对城市废弃物实行就近降解再循环。采用分散式、集装箱式再生水处理系统,实现水的“微循环”;实现固废垃圾资源化利用。
以绿色低碳转型为重点,重塑城市建设
城市更新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方向。应加大城市老旧建筑、供水管网改造力度,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积极推行智慧照明控制技术,推进污水源热能回收等技术应用,鼓励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增加公共绿地、开放空间,探索建立城市生态用地的增存挂钩式“绿色折抵”机制。
优化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应重新定义街区尺度,优化街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形成集居住、商业、休闲于一体的高效、便利生活圈。构建以公共交通为骨干、以绿道为接驳载体的绿色交通体系,达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交通资源充分共享,实现低碳、健康、便捷出行。
打造低碳社区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应综合运用多种环境策略,推进社区低密度、高植被建设,采用低碳建筑材料设置房顶雨水、路面雨水收集系统,倡导家庭采用“菜鱼共生”系统,引导居民低碳化用水、用能、出行。
以城乡一体为突破,重构城市网络形态
以生态城市建设塑造网络形态。尊重城市自然本底的绿色生态空间,优化碳汇空间格局,完善城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深化“一江”同治、严格“一心”保护,优化城市绿道,建立通风廊道,增加绿色游憩场所,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以韧性城市建设引领低碳改造。以自适应、冗余性、稳健性城市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主干网络、河流水道、排水防洪系统改造。利用微地形设计,发挥绿地、水体、道路、建筑设施设计功能,强化绿色和灰色基础设施对雨水的利用,合理构建雨水径流通道。
以乡土自然建设打造低碳乡村。应保护乡村田园景观,城郊村镇规模要适度,建设要融入当地自然环境;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注重城乡互动,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生产生活投入减量化、固废秸秆处理资源化、农房建设绿色化;增加沼气使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作者分别系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教授。作者均为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上一篇:依靠科技创新走绿色低碳之路
-
推进双碳战略实施 碳排放权质押融资落地2022-01-22
-
实现零碳排放,中林集团成首家完成碳中和目标央企2022-01-21
-
大湾区绿色金融创新按下“快进键”,机构推动碳减排压力仍存「大湾区金融与资本市场前瞻」2022-01-21
-
【金融街发布】央行营管部组织在京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座谈会 推进碳减排和煤炭清洁利用信贷项目储备2022-01-21
-
实现零碳排放 中林集团成首家完成碳中和目标央企2022-01-21
-
国家开发银行获首批102.67亿元 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2022-01-21
-
绿色城市“拍了拍”你 上海如何推进城市发展绿色转型?|探上海两会2022-01-21
-
“双碳绿色车险”在多地试点 汽车碳排放量将成定价因子2022-01-21
-
浙江启动首批林业增汇碳汇试点2022-01-21
-
浙江省将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平台、推广碳排放空间承载力监测分析和碳达峰碳中和动态监测、预警、评估等应用2022-01-21
-
城市减碳空间有多大2022-01-21
-
城市减碳空间有多大2022-01-21
-
李毅中:提高燃油汽车经济性仍是近期降低汽车碳排放的重要手段2022-01-20
-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碳汇与生态价值评估技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2022-01-20
-
地方两会|四川省政协委员黄玉蛟:利用城市空间实现碳中和2022-01-20
-
广东:创造条件尽早实现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