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双碳目标指引绿色能源转型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时间:2021-11-22 22:02:07
热度:1

双碳目标指引绿色能源转型:为何我国要控煤?控煤的关键点在哪?控煤以后如何进行能源转型…… 近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共同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协办的“202

为何我国要控煤?控煤的关键点在哪?控煤以后如何进行能源转型……

近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共同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协办的“2021绿色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煤控年会为我们解答了这些问题。本次会议主题是双碳目标指引绿色能源转型。

减污降碳一定要控煤

控煤与减污降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何减污降碳一定要控煤?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从控煤得到的效果,解释了控煤与减污降碳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由于煤炭消费总量持续下降,与2013年相比,目前城市PM2.5的浓度下降50%左右,二氧化硫浓度下降得更明显。同时,重污染天数下降非常明显,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此外,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大幅下降,我国的国际承诺是“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截至2020年底,我国实际完成了48.4%。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从减污降碳的同源性反向证实了控煤与减污降碳之间的关系。他表示:“碳减排和大气治污的末端治理手段有别,但源头治理高度一致、协同性很强。实现双碳目标和打赢蓝天保卫战,末端治理有一定作用,但根本着力点在于源头治理。”

据统计,因化石原料导致中国每年要排100亿吨左右的二氧化碳。以煤为主的这样一个能源结构使中国在环境方面的压力非常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因此,降低了煤炭这样占比较高的化石原料消费将必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减少污染物。从这个角度来看,减污降碳是一定离不开控煤的。

控煤关键在重点地区和行业

打蛇打七寸,控煤也要抓重点。这个重点就在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高的地区和行业。

正如王金南所强调的,要通过空间统筹的方式来控煤减污降碳,重点关注排放“双高”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与二氧化碳排放在空间上均表现出集聚效应,主要分布在省会等大中城市以及重点城市群。他提出,当务之急是研究制定二氧化碳乃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并在重点地区和行业做研究试点。

那么,哪些行业是减污降碳的重点行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首席专家曹东分享了他最近的研究成果。曹东指出,从煤炭消耗的行业分布来看,电力、钢铁、水泥和煤化工4个行业的煤炭消费占到全国的86%以上,二氧化碳排放贡献超过了70%。因此,研究重点行业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径,对于调整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都有重要意义。

能源转型是必然

“控煤目的在于加快能源转型,但是控煤的根本目的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源转型是能源系统内的结构性调整。”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道出了控煤的根本原因以及控煤与能源转型的关系。

吴吟表示,由化石能源过渡到可再生能源,需要几十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保障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要坚持系统观念,先立后破、立稳脚跟、破其糟粕。能否减煤,取决于非化石能源能否替代煤,能替代多少煤,能有多快速度替代煤。“前一段时间,部分地区出现拉闸限电,说明我们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得还不够快,发展得还不够充分,还不能满足能源消费增量的需求。”因此,他指出,能源转型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一方面,要研发煤炭减碳利用;另一方面,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生物质能源。

科技决定能源的未来,科技重塑未来的能源。

在科技创新支撑能源转型方面,吴吟也提出了几个具体方向:一是大力发展风电、光电,特别是分布式的风电、光电,大力发展储能。二是以电力为中心,风、光转化成电后,需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三是积极探索发展植物能源(能源植物)。植物能源具备化石能源的特性,可运输、可储存,可以燃料利用、原料利用,还可以材料利用、肥料利用等。植物能源用途广泛,可以实现零碳排放甚至负碳排放。

当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路径又是什么?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基于多项研究综合来看,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路径是“终端用能电气化+电力系统深度脱碳”,新能源利用的主要形态是发电,在供给侧推动电力系统深度脱碳、实现新能源高比例渗透的同时,必然要求终端用能高度电气化。2020年我国电气化率约为27%左右,到2060年左右提高到70%至80%,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构建起未来以近零碳为特征、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他指出,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大量的技术进步和市场迭代,比如,提高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能效,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先进和模块化核电,氢(氨)经济,新型冶金和化工、数字能源和分布式系统,低碳装备制造,以及CDR(碳移除)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包括生物质跟CCUS(碳捕集)相结合。

文章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1. 净零碳城市丨武汉:2022年实现碳达峰 为何能领先全国?
    2021-11-22
  2. 新能源、环保领域碳中和动态追踪(三十八):各地加快海风规划开发 “十四五”海风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超预期
    2021-11-19
  3. 新能源、环保领域碳中和动态追踪(三十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 提出电池能量密度指引
    2021-11-19
  4. 新能源、环保领域碳中和动态追踪(三十六):美国恢复双面组件关税豁免权并降低税率 中国组件出口规模将持续提升
    2021-11-18
  5. 周大地:中国实现碳达峰需要电力零碳先行
    2021-11-17
  6.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助力风光发展 全球海风规划空间逐步展现
    2021-11-17
  7. “绿色”加码能源保供 我国10月份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均有增长
    2021-11-16
  8. 每经24点 | 特斯拉一度跌超5%;国家发改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021-11-16
  9. 国家发改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021-11-16
  10. 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周报:碳减排支持工具出台 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发展
    2021-11-15
  11. 完善价格政策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1-11-11
  12. 优化绿色低碳转型财税政策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2021-11-11
  13. 重庆高新区:大力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着眼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1-11-11
  14. 全民践行绿色低碳行动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1-11-11
  15. 金龙鱼:公司将持续推动使用更多新能源 助力碳减排工作
    2021-11-10
  16. 央行推出碳减排工具 政策红利不仅仅利好新能源产业链
    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