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数字化应用的演进:从“两化融合”到智能化落地 探路绿色制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10-16 12:02:15
热度:1

数字化应用的演进:从“两化融合”到智能化落地 探路绿色制造:寻求逐渐完成数字化,已经不只是一个可选项,而基本成为各类型公司的必选项。 10月12日,在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与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

寻求逐渐完成数字化,已经不只是一个可选项,而基本成为各类型公司的必选项。

10月12日,在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与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智造业年会暨半导体产业峰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所长肖善鹏指出,过去几年来,工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集中在机器换人、无线取代有线等方面。机器换人主要指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质检、无人物料盘点等应用场景,可以实现工业生产的降本增效;无线取代有线的典型场景包括港口无人塔吊、钢铁无人天车、矿井设备远程控制等,可改善操作工的劳动条件,降低运营成本。

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重平台、轻现场;二是重标识、轻应用;三是重外网、轻内网。

针对上述问题,产业各界正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肖善鹏表示,今年7月,工信部联合多部委发布《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称“行动计划”),提出将应用场景从外围辅助转向核心生产环节,产业中心也正从平台转向现场设备的数字化。

数字化加速度

寻求逐渐完成数字化,已经不只是一个可选项,而基本成为各类型公司的必选项,只是不同企业对自身的认知不同,执行的数字化程度会略有差异。

广东思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瑜辉表示,国家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此前重点在推动自动化和信息化,即所谓“两化融合”;后来提出的践行方案,类似结合海外提出的“工业4.0”等思路,侧重在从数字化、网络化、到智能化的发展阶段。

“前后二者之间其实有较大差别。我们国家现在还在推进‘两化融合’,说明我们国家的产业界,特别是很多低端产业还没有完成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转型过程。”他续称。

之前,包括现在仍有很多企业在大量采用人工作业,而当劳动力成本红利消失,这些类型的产业,或者要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或者改用自动化设备,由此带来产业界的“机器换人”浪潮。

“那么下一个问题点,中国的产业必将会面临产能过剩。这不是指造出来的东西多到用不完,而是消费者需求变化和企业满足这些变化的能力在下降。”王瑜辉举例道,同一个设备需要生产不同的服装、颜色、款式,要实现就需要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能力。

京东科技智造云总经理王黎也认为,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正更加敏捷迅速,在最近几年反向定制生产的发展路径下,工厂制造业需要更加灵活的设备组装来应对生产需求。

“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哪里入手,因为涉及花费问题,这取决于每个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王黎指出,初创型企业相对更追求规模增长,就会主打新品、爆品,因此数字化转型需求相对侧重在营销类前端、工业链的上游;当发展成为大型企业,会更重视实现规模效应、增加边际利润,这时候强调精益生产、供应链优化,则会把资金着重放在智能制造,如智能质检等领域。针对不同需求,平台型公司会匹配针对性的模型适配方案。

腾讯云智能制造总经理梁定安分析道,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机有三点:强化竞争力、经营降本增效、通过创新技术应用找到新的商业模式弯道超车。

走向绿色制造

针对前述提出的数字化过程中三大挑战,肖善鹏进一步表示,具体来说,重平台、轻现场主要体现在很多工业互联网企业过度重视平台,而忽略了工业现场的核心需求。重标识、轻应用主要体现在标识解析标准和平台发展迅速,但工厂对数据安全要求很高,数据通常在本地处理,标识的作用较为有限。重外网、轻内网主要体现在工业内网设备连接协议众多,且多由海外工业巨头主导,导致企业容易避重就轻,过度重视外网,忽略了内外网融合和内网升级问题。

他介绍道,“‘行动计划’中提出用5G改造工业内网,实际上就是要求CT(通信技术)和OT(工业技术)的更好融合,利用CT技术提升OT能力。据此,中国移动提出了5G+工业现场网的概念,通过5G与新型无源、短距、确定性传输等现场级通信技术融合,使5G真正赋能智能制造。”

在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历程中,也将通过对智能制造能力的演进,更好助推绿色制造和“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更好实践。

对此王瑜辉分析,所谓“中和”就是指碳排放和“碳封存”“碳抵消”等之间,产生的量化指标与经济价值和收益达到平衡。追求经济发展,不可能没有碳排放,只是不能让排放量大于碳汇吸收量。

“很多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都是这样,排放量大于吸收量。我们国家要高质量发展,要摆脱传统的价值链最底层,往更高的环节去增加制造附加值,包括商业、服务的附加值。如何弥补或者寻找平衡点很重要。”他指出,“要对消耗、对价值作评估,低端要限制、高端要扶持,增加产业附加值。”

王黎则认为,绿色制造更重要的就是精准生产,非必需产品的生产重要性应下降。

“这时候可以帮助企业和市场,把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更好互动、连接起来,让企业清楚知道消费者的偏好,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生产、减少库存。”他续称,由于京东背后有40多万商家资源,京东会把制造业的产能变成可视化、在线化,通过区域政府搭台,进而借助京东的渠道面向全球生产和销售,从而可以精准将能耗最大程度优化。

肖善鹏表示,目前各领域的能耗仍存在很大优化空间,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寻求能耗优化的最优解,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为绿色制造贡献力量。

他指出,企业对信息化的定制需求很多,实现标准化可以降低成本,利于工业数字化的广泛普及。同时,5G赋能智能制造已经进入到需要精耕细作的深水区,有可能需要工业生产的底层逻辑进行变革,需要产业各方共同探讨、共同推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