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百万亿级碳中和风口将引领气候投资浪潮 新赛道如何布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09-30 17:41:06
热度:1

百万亿级碳中和风口将引领气候投资浪潮 新赛道如何布局?:我国碳中和期间所需投资为117—123万亿元 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中金公司、兴业证券、红杉中国等金融研究机构表明,我国达峰期间所需投资为20.

我国碳中和期间所需投资为117—123万亿元

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中金公司、兴业证券、红杉中国等金融研究机构表明,我国达峰期间所需投资为20.34—27万亿元,中和期间所需投资为117—123万亿元。

9月29日,湖北高质量发展资本大会“万亿碳中和投资与转型的新机遇”分论坛上,中国节能咨询有限公司副总逢锦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碳中和将引领气候投资浪潮。

在这场变革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碳交易与碳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庄子罐看好湖北发展。“湖北地处中国中心地带,集水运、陆运优势于一体,依靠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理应实现更大的发展。目前,先进适用绿色技术在湖北持续发展,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化及示范应用持续投入,这些都体现出湖北在绿色发展和碳循环问题上的信心与决心”。

气候投资浪潮到来

我国产业结构偏重,以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依旧对能源有很强依赖,中国煤炭占比接近60%,而世界平均水平不到30%。相对发达国家主流产业,中国在提高能效上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拉动能源需求,造成更多碳排放。

逢锦福表示,2030年后,能源替代发挥的降碳作用将逐步超过节能。在1.5情景下,2035年后能源替代作用超过节能作用;在2情景下,2040年后能源替代作用超过节能作用。

为了实现2度目标,全球对没有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的化石发电厂的年度投资在2010年至2029年期间,每年将减少300亿美元;对化石燃料开采的投资每年将减少1160亿美元。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对低排放发电技术的投资每年将增加1460亿美元,对建筑、运输和工业领域的能效投资每年将增加3360亿美元。

从中国低碳领域的分项投资来看,逢锦福表示,工业部门增量投资主要来自先进工艺应用、能源效率提升和低碳能源替代。建筑部门主要来自建筑节能运行、加强可再生能源应用等;交通部门主要来自电动汽车成本增加和充电桩建设。

武汉是碳市场交易“枢纽”——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所在地,湖北有望借助“中碳登”形成一个超千亿级的绿色低碳高新技术产业链。

据悉,湖北正在加快搭建“湖北绿色低碳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设立200亿元的“湖北省低碳产业发展基金”。正在规划的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计划在5年内建成,吸引5个国际一流的低碳技术研发中心、20个国家级及省级实验室入驻,储备绿色低碳技术300项以上,以点带面孵化和培育1000个低碳产业项目落户湖北武汉。

庄子罐建议, 碳价必须在有流动性的市场当中形成才能有效。流动性的形成需要金融机构参与,需要大量的买家和卖家,这也是支持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参与碳市场的重要理由。碳金融衍生品开发扩大碳市场的边界和容量,要充分开发碳排放的期权期货衍生品产品,扩大碳市场的边界和容量。

CCUS产业商业化尚需时日

对于碳中和而言,减排和吸收是两条根本路径。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陈曦将碳中和看作一个天平,天平的左端是工程化减排,右端是工程化碳汇。不过,当前世界各国的关注点集中在减排措施,而对吸收手段重视不足。

陈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目前左端的技术主要包括新能源、电能替代、能源互联网、能效提升等。但是,存在能源安全风险、大规模储能难以实现等问题。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大规模储能仍是极其严重的“卡脖子”问题。

霖和气候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武对比表示认同,“全世界连续十年的电池储能设备的产能,不能满足东京一个城市三天的需求。如果过快过高的用新能源来代替化石能源,我们所面临的能源安全风险显而易见”。

张学武表示,实际上真正的集中排放源所产生的比例在全球范围来看不过50%,在中国可能70%左右。也就是说,大量的移动排放源解决不了。“我们需要把目光往碳天平的右端转移,”。

“碳天平右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左端的压力。”陈曦表示,右端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据预测,中国到2060年至少有三四十亿吨的碳排放,数据还在逐年上升,这些碳排放都需要碳天平右端进行捕集利用,把二氧化碳加以利用来达成碳天平的平衡。

从数据来看,CCUS行业已驶入快速增长轨道。2020年,CCUS项目的投资规模略低于30亿美元,远高于2018的8亿美元和2019年的10亿美元。知名数据公司CB Insights近日称,面对日益严格的减排要求,今年流入CCUS技术的资金预计将达2020年的3倍以上。

各国都在加紧布局CCUS项目。数据显示,美国在碳捕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截至目前,美国运营CCUS项目增至38个,约占全球运营项目总数的一半,CO2捕集量超过3000万吨。

中国也在加速构建全流程CCUS产业集群。据《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1)――中国CCUS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已投运或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约为40个,捕集能力300万吨/年,多以石油、煤化工、电力行业小规模的捕集驱油示范为主。但实际上,我国已经具备大规模捕集利用与封存CO2的工程能力,也正在积极筹备全流程CCUS产业集群。

不过,由于起步晚,中国CCUS产业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尚需时日。陈曦表示,CCUS整个商业模式、技术路径都有一些问题。从其商业模式来说,二氧化碳有很多利用端,比如农业大棚冬天缺乏光合作用,中国北方区农民会烧碳供到大棚里,但是农民需要的仅仅是每天两个小时的碳供应,而电厂碳捕集就是24小时补给,这个商业模式在农业应用存在问题。“需要从利用端需求出发倒推商业模式,才能创新赛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