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9位院士共话“双碳”战略 碳中和成都大会顺利举行
9位院士共话“双碳”战略 碳中和成都大会顺利举行:9月23日至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行暨碳中和成都大会顺利举行。9月23日,十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访考察了成都国际铁路港展厅、亚蓉欧国家馆以及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24日,碳中和成都大会顺
9月23日至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行暨碳中和成都大会顺利举行。
9月23日,十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访考察了成都国际铁路港展厅、亚蓉欧国家馆以及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24日,碳中和成都大会顺利举行,曲久辉、郝吉明、侯立安、石碧、贺克斌等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参加了大会,就碳中和背景下的技术创新、产业迭代和城市战略,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发展碳中和等话题进行了发言。
工业排放是“双碳”战略的主战场
2020年9月,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在本次碳中和成都大会上,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江霞讲到:“中国的工业碳排放量占了全球工业量三分之一以上,接近我国碳排放的二分之一,是未来的主战场,因此零碳工业技术是我国发展的重点。”
据江霞介绍,四川省的工业碳排放占2亿吨,工业是全省碳中和、碳达峰的关键,其中炼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品制造业、煤电、焦炭、黑色金属冶炼这六大行业是全省降碳的重点和关键。目前,成都也在积极谋划碳中和产业生态圈,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低碳能源低碳工业等应用场景。
以青白江为例,江霞表示:“青白江作为老工业基地,功能区碳中和面临一些挑战,产业结构的工业化占比较高,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对此,我们专门为功能区制定了行动方案,即对重点企业进行碳普查,制定了六大举措,包括功能园区科技支撑、重点企业技术攻关、关键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建设等新型科技企业培育等。”
记者在会上获悉,2020年,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碳排放量为21.27吨。在青白江,排放量前十的企业占了工业总排放量的90%。如何降低碳排,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是摆在企业眼前的问题。
会上,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与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签署了“共建碳中和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产业基地”协议。
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思源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表示:“‘双碳’战略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大国的担当,对于企业本身而言,也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作为1958年建厂的老国企,‘双碳’ 战略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我们也一直在研究企业如何转型,科技创新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我们将充分利用现在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发挥好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产业基地的价值,希望打造一个真正符合科学家需求的成果转化平台,解决他们在成果转化过程当中的刚需。”
“双碳”之路任重道远,能源结构是降碳核心
“今年3月15日和4月30日,国家分别将‘双碳’纳入生态文明总体布局,这是推动我们‘十四五’减碳项目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在会上表示,“实际上我们国家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双碳’,特别是碳中和目标是面临巨大挑战。”
贺克斌称:“简单来说是‘三高一短’,高就是我们现在是一个高碳的能源机构,从全世界看来,我们无论是化石能源在煤炭比例,还是煤炭在化石能源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另外,我们国家在煤炭、钢铁、石化、水泥这些全球公认难减排的行业,占着非常高的比例;第三,我们现在还属于中高速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还在进来当中;与此同时,碳达峰和碳中和之间只有30年,时间较短,所以任务非常紧迫。”
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贺克斌认为具有多层战略意义,包括“生态文明”、“气候履约”、“美丽中国”、“产业竞争”等多层含义。目前,产业竞争面临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
“节能方面,今年已经取得了成效,以当前中国的能耗水平,能耗降低1%就相当于减碳1亿多吨,效果非常明显。第二,我们多位院士一起给国家建议的无废城市建设,实际上是从固废切入的,无论未来怎么实现无废社会,我们有着非常好的理念。”
另外,贺克斌指出,“大幅度减碳最核心的应该是能源结构降碳,指望最大的是风电和光伏电。”
红星资本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到205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将超过60亿千瓦,约为2020年累计装机量的11倍;光伏装机总量是2020年的19倍;风电、光伏潜在年发电量达77.9万亿千瓦时,约为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0余倍,加上水电和核能的开发利用,未来可再生(清洁)能源能够支撑我国的能源需求,其可利用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
国家能源局: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推动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21-09-25
-
隆基清洁能源总经理助理康凯:“绿电+绿氢”是实现碳中和的有力武器2021-09-25
-
碳中和:融资净买入165万元,融资余额3073.57万元(09-24)2021-09-25
-
“智慧·健康·碳中和”——2021中关村论坛主题瞄准全球重大关切2021-09-25
-
“碳中和”背景下 专家建议金融机构需注意转型风险2021-09-24
-
碳中和碳达峰系列研究之电力行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寻找确定性高成长赛道2021-09-24
-
英美资源陈卫:2040年前全部矿山实现碳中和 加大开发氢气等清洁能源2021-09-24
-
青岛银行董秘吕岚:顺利完成首笔“碳中和”贷款资金的投放2021-09-24
-
过去一年中国积极加快碳中和长远布局并推动落实2021-09-24
-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积极加快碳中和长远布局并推动落实2021-09-24
-
北京筹谋迈向碳中和2021-09-24
-
平安租赁获金贝奖“2021卓越金融碳中和实践机构”奖2021-09-24
-
百万亿低碳经济风起华夏碳中和ETF联接基金9月23日开售2021-09-24
-
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获认证2021-09-24
-
华夏碳中和ETF联接基金9月23日开售2021-09-24
-
中国碳中和(1372)公布持有可换股债券债权人变动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