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项兴初:技术创新助力汽车行业低碳发展提速

来源:经济参考网
时间:2021-09-06 14:02:21
热度:1

项兴初:技术创新助力汽车行业低碳发展提速: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于9月3日-5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江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项兴初在开幕大会做主题发言时表示,汽车产业低碳发展趋势已十分清晰,政府、企业等多方应共同努力,加

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于9月3日-5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江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项兴初在开幕大会做主题发言时表示,汽车产业低碳发展趋势已十分清晰,政府、企业等多方应共同努力,加强技术创新,明确产业低碳发展路径,助力低碳趋势发展提速。

项兴初认为,“双碳”目标的提出,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他认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汽车行业是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是生产大宗消费品的行业,既在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等环节产生碳排放,又在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产生碳排放。项兴初认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要求,我国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既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抓住突出问题、立足当前求实效,又要着眼长远,系统考虑,明确产业低碳发展路径。

在项兴初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汽车保有量仍以传统燃油汽车为主,不断加严油耗标准法规和管理,降低燃油汽车油耗仍将是降低汽车碳排放的最有效抓手。同时,普及新能源汽车是各国实现交通领域碳减排目标的共同选择,应继续支持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占比,同时提升能源绿色化水平。

项兴初还指出,现阶段,民众出行和消费需求增长,物流和快递行业快速发展,货物运输需求仍比较旺盛,汽车保有量和出行总里程仍保持增长态势,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加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在加强车用材料再生利用方面,汽车行业也需要带动原材料、零部件等产业链上下游行业深度“脱碳”,加强车用材料再生利用是助力全产业链深度“脱碳”的基础保障,也有助于部分缓解我国车用材料资源(如锂)供应紧张问题。

项兴初表示,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要求,既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抓住突出问题、立足当前求实效,又要着眼长远,系统考虑,明确产业低碳发展路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他建议,应尽快明确汽车产业低碳发展路线图,有关部门尽快明确汽车产业的时间表和具体要求,指导车企更好地用实际行动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应融合发展“双积分”政策与碳排放交易,在研究将汽车产业纳入碳交易的范围时,要综合考虑二者在管理侧重方向、交易体系差异、价格差异以及体量差异,以及汽车产业碳排放管理边界的问题,加速推进汽车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作为自主品牌车企,江汽集团自成立以来,牢固树立全员绿色发展理念,把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道路。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江汽集团采取了轻量化设计、新材料应用、新技术开发等多重举措。思皓乘用车打造的MIS皓学架构,通过采用热效率高达43%的混动专用DHE,结合整车轻量化,可实现40%以上的节能降耗。商用车从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等几方面进行轻量化技术攻关,共计开发4个大项和14个小项的轻量化子技术,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江汽集团坚持纯电动技术路线,同时积极跟进氢燃料电池技术,推动产品平均能耗每年降低5%以上。目前,江汽集团已形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纯电技术平台,取得蜂窝电池技术等关键技术成果。截至2021年8月底,江汽集团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超17万辆,累计行驶里程近51亿公里,相当于植树85万棵,中和碳排放6.7万吨。

加强车用材料再生利用是产业链深度“脱碳”的支撑点。在生产碳减排环节,江汽集团致力通过使用回收料、可回收料替代原生材料,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同时,江汽集团基于自身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与设备,采取了一系列节能技改措施,减少能源使用量,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效果。如装机容量41.11M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约3600万度,可提供公司每年30%以上的用电总量。

随着企业节能降耗减排的不断深入,江汽集团万元产值能耗逐年下降,2020年万元产值能耗较2019年下降19.43%。

据了解,在低碳发展路线方面,江汽集团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项兴初介绍,“十四五”期间,江汽集团将以“敏捷制造”“绿色制造”和“精益制造”为指导思想,聚焦用户思维,围绕节能和环保开展燃油乘用车的技术研发,整合内外部资源,开展混合动力研究并推出适应性产品;继续加大在“三电”领域的研发投入,构筑核心技术,建成全新小型车平台,构建全新中大型车平台;持续探索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末发展成为整车销售突破 100 万辆、销售收入达 1000 亿元的国际化汽车企业集团,其中新能源车型达到30万辆以上。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