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马险峰:完善金融市场配套建设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09-06 13:51:17
热度:1

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马险峰:完善金融市场配套建设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9月4日,在北京首钢园香格里拉酒店宴会厅召开了2021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专题展期间举行了2021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

9月4日,在北京首钢园香格里拉酒店宴会厅召开了2021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专题展期间举行了2021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担任指导单位,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主办。

会上,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副主任马险峰就“建设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中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发展”的话题,发表了主题演讲。马险峰表示,建设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中心是建立健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一项战略决策,要在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几年来进步巨大,作用明显。“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巨大,为在北京发展全球绿色金融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双碳目标下大力促进能源转型、零碳负碳技术颠覆性创新以及产业变革,将促进形成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建设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中心是建立健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一项战略决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中国的绿色金融也是政策推动的结果。2015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要求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工具和政策,建立支持经济绿色转型的系统性金融制度安排。

马险峰指出,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发布了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系统性也开创了全球绿色金融制度的先例。我国发布指导意见以后,2018年3月,欧盟发布了绿色金融的框架——《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此后出台了分类法等细化的政策措施。整体来看欧盟的行动计划主要聚焦可持续信息披露、可持续经济活动等基准方面,相比我国的指导意见,缺少在政策层面推动各类绿色金融工具发展,说明我国政策的信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对实践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北京建设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中心也是全国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升级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

第二,建设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中心就是要在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几年来进步巨大,作用明显。

一是有力支持了绿色产业的加快发展,金融市场积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企业核项目倾斜。举个例子,十三五期间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资产通过资本市场首发再融资、挂牌、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2万亿元,截止到2020年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分别为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能耗行业上市公司的6倍和3倍。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环保项目的贷款余额、增幅规模均居前列,为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的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也不断丰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保险、绿色基金等产品都在不断发展和成熟。2020年7月14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成立注册资本达到885亿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2个百分点,位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超过1.2万亿元,我国含ESG主题概念类的基金240多只,规模有3500亿元。

为积极配合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今年2月银行间交易市场交易协会和证券交易所先后推出碳中和债券,今年上半年碳中和债券发行了111只,发行规模1206亿元,电力行业发行规模占比6%。

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近年来金融监管机构按照《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的分工方案,各项措施不断地落地和完善,在绿色债券发展方面2016年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今年4月21日三部委联合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统一了国内的绿色债券标准,将传统化石能源的生产消费类项目移出支持范围,在激励金融机构参与绿色低碳转型方面2018年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绿色投资指引》。今年6月9日人民银行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开展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激励约束的制度安排。

三是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2016、2017年证监会连续两年修订定期报告,建立了面向部分上市公司的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今年6月28日证监会再次修订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修订后的准则将有关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ESG内容整合至环境和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两个新设章节。

四是深入开展区域性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我国也是全球唯一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国家,2017年以来国务院批准了6省9地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区域性的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2020年末6省9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368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5%,绿色债券余额1350亿元,同比增长66%。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推进力度也不断加大,北京也在全国率先打造了模型驱动的嵌入式金融服务模式,创信融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打造企业融资痛点补点,山东各地也有相关的新的举措。

五是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积极利用各类多边双边平台,促进国际交流,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产品、市场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为在北京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巨大。为在北京发展全球绿色金融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双碳目标下蕴藏着巨大的投融资需求,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测算,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入规模介于150万亿-300万亿元之间,指的是中国的投资。相当于年均投资3.75万亿-7.5万亿元,碳达峰支持的相关行业投资规模超过100万亿元以上。巨量的融资需求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各类投资风口不断涌现,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形成了公开透明、公平权威的碳排放价格,将对减排科技形成更加清晰的激励机制。

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碳市场本质上是金融市场,主要进行资金的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与普通的大宗商品市场相比,碳市场不仅有满足当前交易市场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功能是基于碳价格信号实现跨周期投资和风险管理,属于典型的金融功能。欧盟2011年制定的反市场操作指令、透明度指令、金融工具市场指令等提案明确将欧盟碳排放交易权市场纳入金融工具监管体系,在欧洲碳期货和碳现货交易几乎同步发发生,谈碳期货市场发展到碳现货市场的20倍左右。

今年7月16号全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首批被纳入碳市场的2160多家的发电企业,覆盖规模4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试点时期的10倍,成为全球减排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未来传统的工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相关减排企业也会纳入碳市场交易,为有效帮助控排企业提前锁定减排成本,规避碳价格波动风险。

今年4月19日批准成立了广州期货交易所,目前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碳期货的研发工作,等条件成熟时推动出台碳排放权的相关期货品种。面对绿色金融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相关机构可以逐步建立健全完善金融市场的配套建设,支持市场服务机构发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