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瑞士再保险陈东辉:保险业参与碳中和有五大路径 中国保险业具备减碳后发优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08-18 21:21:00
热度:1

瑞士再保险陈东辉:保险业参与碳中和有五大路径 中国保险业具备减碳后发优势: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特别需要保险公司提供保障,保险行业可以从运营端、业务端、资产端等方面,多维度参与碳中和。 去年中国公布“2030年实现碳达峰、2

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特别需要保险公司提供保障,保险行业可以从运营端、业务端、资产端等方面,多维度参与碳中和。

去年中国公布“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后,“低碳”已成为中国发展关键词。

保险行业也在今年加快了碳中和步伐。6月11日,在“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工作推进会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蓝皮书》。

作为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以下简称“瑞再”)在低碳领域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今年,瑞再签署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成为“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的第39个签署方。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采访了瑞再中国总裁陈东辉。陈东辉认为,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特别需要保险公司提供保障,保险行业可以从运营端、业务端、资产端等方面,多维度参与碳中和。

运营端、业务端、资产端均应做到净零排放

《21世纪》:请问保险业如何参与碳中和?

陈东辉:在金融板块一提到绿色和低碳,大家可能会首先想到银行。其实,保险业和碳中和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我认为保险业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参与碳中和。

第一,保险企业要和其他所有金融机构一样,做到自身运营的净零排放。在这方面,保险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们是轻资产模式,没有生产设备。

第二,保险企业未来要做到所有业务的净零排放。也就是说,不仅企业所有的投资要做到百分百满足ESG投资标准,承接的业务也要做到净零排放。在此过程中,企业会衡量碳足迹,针对碳排放做碳中和,以达到整个业务组合的净零排放。这一点有难度,但至关重要。以瑞再为例,对于高污染、高排放的保险业务以及对传统行业的投资,我们会慢慢降低比例,把新兴业务的权重提上来。

第三,保险企业应通过保险的激励作用,把资金更多地投向绿色行业,支持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以瑞再为例,我们为新能源汽车、光伏、风能等行业提供保障,让他们能够抵御风险、更加稳健地经营。

第四,保险企业可以辅助并参与绿色行业的标准制定。比如,保险企业能为达到标准的绿色建筑、电池和光伏等提供保险或者给予其优惠费率。对于达不到标准的投保对象,保险企业可以给予高费率或直接不承保。

第五,保险企业在量化分析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我们可以参与碳交易、碳足迹衡量、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与监管等工作。

《21世纪》:请问瑞再是否提出了碳中和时间表或路线图?

陈东辉:瑞再已经制订了碳中和时间表。我们将在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在2050年实现所有业务的碳中和。

瑞再总部已经做到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能源。目前,我们也在通过减少出差、举办线上会议等方式尽量降低碳排放。

当然,企业自身的运营无法做到零排放。为了实现碳中和,我们制订了碳税制度用以对冲。2021年,瑞再内部的碳税价格是每吨100美元——这意味着我们每产生1吨碳排放,就会向低碳领域投出100美元用以中和自身碳排放。

未来,我们会逐步提高内部碳税价格。2030年的碳税目标价是200美元每吨。

碳中和催生更多保险需求

《21世纪》:请问您能否展开谈谈,保险企业在业务层面如何为低碳行业/企业提供保障?

陈东辉:目前,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特别需要保险公司提供保障。作为一家再保险公司,我们支持直保公司为绿色行业提供保障。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出口国,中国生产的光伏面板如果想出口到欧洲,需要瑞再等保险企业通过提供保险作质量背书。如果中国光伏产品有保险企业提供25年的发电效能保障,外国当地的消费者就相对容易接受。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保险行业为新能源技术及产品提供的支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目前,保险行业已经开始开发新能源车专用的保险条款。汽车电池带来的新风险,比如电池引发的火灾,充电时因电路问题对车造成的损害,都需要有保险产品提供相应的保障。

再如碳汇行业。瑞再等保险企业也能为储存碳的森林和草原等提供保障,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让碳汇作用能稳定发挥。

《21世纪》:再保险是保险行业的一个分支。在保险业践行碳中和的过程中,再保险这一细分行业有哪些特色?

陈东辉:在全行业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们再保险能发挥的空间也一下子大了很多。这一点不难理解:现在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很多新风险,比如在新能源领域,大家对电池不了解,对光伏技术心里没底,对绿色建筑到底能不能达到节能标准大家也不确定,所以直保公司特别愿意和再保公司一起承保以分散风险。

我再举一个风电行业的例子。目前,瑞再已经为全球5600多个风电项目提供保障。风电的投资非常大,如果没有保险企业提供保障,没有再保提供兜底,整个项目的投资很难完成。尤其是,海上风电的风险非常高,自然灾害带来的事故损失能达到百亿元级别。这么大的损失金额,通过一家直保公司或者仅通过直保行业来负担是根本做不到的,必须依赖国际再保市场。

我们现在感觉到,包括瑞再在内的再保公司,在“碳中和”背景下特别被需要。过去在一些传统领域,可能大家面临的不确定性还不是那么大,但在碳中和背景下,风险分散的需求却非常迫切。我们对巨灾模型的长期积累,对气候变化的长期跟踪,对量化分析技术的掌握,都是巨大的优势。

在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后,很多直保公司客户都非常关心,主动找来交流相关议题。目前,我们已经和部分大型直保公司的董事会做了深入交流。

《21世纪》:今年5月,瑞再“环境污染风险管理平台”在“2021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赢得金奖。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个产品和相关业务?

陈东辉:这一平台是瑞再解决方案团队结合国际经验、携手内外部专家和国内环境风险领域顶尖科研团队打造的一套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快速评估企业环境污染风险。目前,环境污染责任险已通过立法,变成了强制保险。企业、地方政府对保险行业提出的要求是:在事前和过程中识别环境风险、管理环境风险,而不是仅仅在事后赔付。因为提前介入能让污染概率降低,让未来的损失变小。

在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方面,对保险行业来说,如何集成行业的风险知识,科学系统地建立专业风险评估和排查体系,并且激励和监督企业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是评估定价承保环境污染责任风险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中国保险业具备减碳后发优势

《21世纪》:对于保险行业碳中和来说,监管层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陈东辉:保险行业监管层非常重视“碳中和”工作,今年以来就此议题已多次表态。同时,监管层和行业协会今年也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召集行业多方共商发展。

我认为,未来保险行业监管部门应该给出更加具体的行业碳中和目标。什么时候机构自身实现净零排放、什么时候做到业务净零排放,这些问题监管层都可以制定时间表,引导和推动行业对照要求、尽快行动。

在保险行业碳中和方面,我相信中国的保险业在国际上具备后发优势。我们的保险行业非常年轻,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只要看明白、想明白、上力度,我们可以在碳中和领域走在国际保险界前列。

《21世纪》:保险行业想实现碳中和,目前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陈东辉:第一,最主要的还是理念问题。保险行业要提高对碳中和问题的认识,要尽快达成共识。

第二,业务“做加法”大家都很踊跃积极,都乐于做新业务、发新产品。但是一提到“做减法”,大家都很痛苦。虽然痛苦,但是减法也要做。比如对于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例如煤炭、石油企业,我们要配合转型,在投资端、业务端逐渐把业务比重降下来。

第三,碳足迹的计量问题还没有解决。碳中和领域目前还缺乏公认、通行的量化标准,缺乏明确的披露制度和公开透明的信息。上述条件不具备,很多动作就跟不上,上面说的“减法”就比较难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