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新发地农产品车辆凭“绿色通行证”进京
新发地农产品车辆凭“绿色通行证”进京:基层防疫新发地农产品车辆凭“绿色通行证”进京 市场对固定商户和人员三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对外来大货车司机随到随检测进场车辆人员扫码测温,商户三天一次核酸检测、主要区域两小时一消杀……作为北京最主要的农产
基层防疫
新发地农产品车辆凭“绿色通行证”进京
市场对固定商户和人员三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对外来大货车司机随到随检测
进场车辆人员扫码测温,商户三天一次核酸检测、主要区域两小时一消杀……作为北京最主要的农产品市场,新发地市场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力保障首都“菜篮子”安全。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新发地市场获悉,为确保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车辆畅通进出北京,北京市商务局为进入北京新发地的农产品车辆颁发“应急物资进出京调拨证明”,凭借这个“绿色通行证”,运输车辆在通过54个进京检查站时将更快捷方便。
昨日,北青报记者在新发地市场看到,入场大门口循环播放着扫码测温的提示。保安人员手拿测温枪和健康宝二维码,对进入市场的车辆和人员逐一登记、测温。在市场治安办公室门前的核酸检测采样站前,六七名商户间隔一米,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我们对市场固定的商户和人员三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对外来的大货车司机随到随检测。市场内的重点区域如猪肉大厅,每天完成1/3人员的核酸检测,三天形成一个循环。”新发地市场宣传部部长童伟介绍:场内区域划成一个个网格进行管理,3个督导小组全天候巡视,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市场内把消防车变成消杀车,每两小时对市场的主干道和核心区域进行一次消杀。专门的人员还用移动式设备,做到环境消杀全覆盖。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介绍,新发地严格疫情防控,要求进场农产品车辆和司机需凭“两码一证”进入市场,即大数据行程卡、健康码和身份证。但不少司机在运输途中路过中高风险地区时,行程卡会出现黑色星号,“比如司机路过河南郑州,时间超过4小时,行程卡上就会出现星号。”张玉玺说,针对这些行程卡出现星号的货车司机,新发地还要求提供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证明。
随着近期北京对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京加大管控,进京人员的行程卡出现“星号”后,在进京检查站将一律劝返。为保障特殊时期的北京农产品供应,北京市商务局特为进入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农产品车辆开通“绿色通行证”,凭调拨证明在54个进京检查站都可通行。
在北京新发地常务副总经理顾兆学的手机上,存着市商务局下发的调拨证明模板,“8月10日夜间下发给市场的,我们立即通知各个区域,整理汇总商户运输情况、车辆及司机信息。经过核实存档后,通行证由市场派发,司机在产地打印出来,进京时放在前挡风玻璃上。”顾兆学说,新发地坚持“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把好市场防疫关,包括确认司机行程路线、司机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
据了解,目前新发地市场的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大部分蔬菜都是来自北方地区。据张玉玺介绍,近期外地多处高温高湿天气,导致北京蔬菜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7月26日,蔬菜加权平均价为2.18元/公斤,8月5日上涨到2.52元/公斤,8月7日回落到2.37元,这也意味着高温高湿天气对蔬菜价格的影响告一段落。
他表示,今年夏季全国蔬菜主产区均增大了蔬菜种植面积,蔬菜供应充足。蔬菜价格整体低于去年同期的形势没有变化。
文/本报记者 李佳 摄影/本报记者 付丁
上一篇:积极助力中企实现碳中和目标
-
张家界发布通告:暂停市城区市场经营主体活动2021-08-11
-
碳市场周报:中国碳交易活跃度大幅下降 国际碳市场碳价持续走高2021-08-11
-
市场情绪回归 碳中和龙头/电池ETF盘中持续拉升2021-08-11
-
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 未来市场走势如何?2021-08-11
-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涨3.75% 报55.32元/吨2021-08-10
-
碳中和有望催生百万亿市场 基金扎堆重仓龙头!高增长潜力股出炉2021-08-10
-
国内绿色债券市场不断升温2021-08-10
-
电力及公用事业行业碳中和系列报告(四):浅析绿证、配额制和碳交易市场对电力行业影响2021-08-10
-
扬州疫情防控见闻:筑牢封控小区防线 核酸检测点设绿色通道2021-08-09
-
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方兴未艾2021-08-09
-
环保工程及服务行业周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周成交量18.7万吨 危废处置专项督查推行2021-08-09
-
全国碳市场成交价格涨跌幅度加大,最低回落至开市价2021-08-09
-
预见2021:《2021年中国小家电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供需、竞争格局、发展前景等)2021-08-09
-
碳中和周报:全国碳市场进入稳步运行阶段 双碳时间路线图加速推出2021-08-09
-
年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36.2万亿元 绿色债券升温2021-08-09
-
运动式“减碳”或间歇性冲击大宗商品 专家认为市场化手段更合适202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