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大国碳中和之一文理解“碳定价”:大势所趋 挖掘碳交易受益标的

来源:国信证券
时间:2021-06-28 16:20:52
热度:1

大国碳中和之一文理解“碳定价”:大势所趋 挖掘碳交易受益标的:缘起:气候变化需全球合作,碳排放关系国家命运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逐渐构建了国家自主贡献(INDC)下的全球减排机制,形成了2020 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我国是碳排

缘起:气候变化需全球合作,碳排放关系国家命运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逐渐构建了国家自主贡献(INDC)下的全球减排机制,形成了2020 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我国是碳排放大国,此时在气候治理方面做出积极、有雄心的减排计划,有利于在国际社会上取得主动性;同时,能够推进能源革命和产业升级,把能源安全牢牢握在手里。

寻道:推进碳交易市场,增加排放成本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需要通过碳定价机制提高碳排放成本降低企业碳排放量。碳定价的主要方法包括碳税和碳交易市场体系。碳交易体系价格发现机制完善,长期效果明显,是当前各国努力发展碳定价机制。构建碳交易体系的关键因素主要有:排放上限设置、分配方式和方法、市场调节机制等;而影响碳价的关键因素是供需关系和减排成本。政府设定的排放上限逐年减少,从而向市场释放长期减排信号。

借鉴全球和欧盟先进经验

欧盟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碳交易各要素日渐成熟,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较完善价格发现机制、利于促进减排的有效市场。1990-2019 年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26%,CAGR 为-1%。2019 年欧盟碳市场交易量为67.8 亿吨二氧化碳,占世界总交易量的77.6%,交易额达到1689.7亿欧元,占世界总额的87.2%。

中国碳交易市场:步步为营,终有大成

我国碳交易市场以配额交易为主,CCER 为重要调节机制。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5-2012 年,通过CDM 项目产生CERs 参与国际交易;2013-2020 年,在9 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用CCER 替代CER 建立国内核证减排市场;从2021 年开始,建立了全国碳交易市场,首先纳入电力行业。全国碳交易市场覆盖约40 亿吨CO2 排放,覆盖比例达到40%,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碳交易市场

中国碳市场预测及受益行业梳理

我们通过分析欧盟市场和9 省市试点市场的换手率,并参考CCER 价格<碳配额交易价格≤减排成本<罚款的经济规律,预测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期年交易量约为4 亿吨,成交额可达约100 亿元。

受益行业:实现碳中和带来的节能减排、CCUS 和新能源设计服务、运营等链条。

投资摘要

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

我们通过分析欧盟市场和9 省市试点市场的换手率,并参考CCER 价格<碳配额交易价格≤减排成本<罚款的经济规律,预测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期年交易量约为4 亿吨,成交额可达约100 亿元。

受益行业:实现碳中和带来的节能减排、CCUS 和新能源设计服务、运营等链条。节能减排和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主要有南网能源、涪陵电力;CCUS 标的主要有从事吸附分离材料的蓝晓科技;新能源运营商主要有龙源电力、三峡能源;新能源设计服务主要有苏文电能、永福股份。

核心假设或逻辑

第一,为什么必须实现碳中和:作为第一排放大国,此时在气候治理方面做出积极、有雄心的减排计划,有利于在国际社会上取得主动性;同时,能够推进能源革命和产业升级,把能源安全牢牢握在手里。

第二,发展新能源,拥有资源和技术优势:我国新能源资源储量巨大,陆地70米高度的风能预计可开发量为50 亿千瓦,50 米水深70 米高度的海上风电预计可开发量达5 亿千瓦,陆地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达到156 亿千瓦。并且随着技术持续进步,新能源成本稳步下降。新能源发电是我国完成“碳中和”最有优势的路径。

第三,国际比较:通过国内外对比,我国发展碳交易时机成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可以形成一个具有较完善价格发现机制、利于促进减排的有效市场。

与市场预期不同之处

我们通过分析欧盟市场和9 省市试点市场的换手率,并参考CCER 价格<碳配额交易价格≤减排成本<罚款的经济规律,预测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期年交易量约为4 亿吨,成交额可达约100 亿元。

我们着重分析了排放上限设置、分配方式和方法、市场调节机制等关键因素对碳价的影响,梳理出影响碳价的关键因素是供需关系和减排成本。

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

第一,碳交易市场政策趋严,造成供需紧张,碳价上升。

第二,“双碳”目标超额完成,造成节能减排、CCUS 和新能源等行业超预期高增速。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疫情影响;碳交易相关政策不及预期;减排力度不及预期;电价下行;新能源补贴拖欠;上游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文章来源:国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