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市场新闻资讯

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后,下一个是谁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5-09-25 11:01:09
热度:

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后,下一个是谁:下一个可能是化工、石化等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目前覆盖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共4个行业。下一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可能是化工、石化等行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

下一个可能是化工、石化等行业。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目前覆盖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共4个行业。下一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可能是化工、石化等行业。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今天(9月24日)在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全国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我国正在研究化工、石化等高碳排放行业,有关技术支撑单位将编制化工、石化等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以及相关技术规范。

张昕表示,扩大全国碳市场的覆盖行业要综合研判多方面的情况,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重要参考依据,如果将化工、石化等行业纳入碳市场,已纳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将从目前的60%以上提高至70%至80%。

配额分配与清缴机制是全国碳市场的重要基础管理机制。中国碳市场根据强度控制的思路,采用基准线法免费分配配额,不对企业碳排放量设上限,与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节奏和力度保持一致,较好地处理了降碳与发展的关系,配额清缴完成率在全球主要碳市场中保持领先。

但观察欧盟经验,其碳市场对配额总量预设上限且逐年递减,中国碳市场发展成熟后是否会调整配额分配方式?

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秘书长斯蒂凡诺表示,无论哪种分配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看适不适合所在国家或地区当前的发展情况。对于中国碳市场的探索经验,斯蒂凡诺给予高度肯定,他认为“中国模式”更适用于新兴经济体,这样的分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快速适应碳市场,让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性,“我们注意到,蒙古、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印度计划在碳市场启动后的初期先采用类似中国碳市场的分配方式”。

斯蒂凡诺指出,未来,中国也会转向以总量控制为主的配额分配方式,倒逼企业只能通过持续的绿色转型来降低碳排放,这种总量控制方式的好处是便于相关国家制定中长期的减排计划。

张昕表示,接近或实现碳达峰的行业将可能最先采取总量控制方式,推动企业向碳中和目标迈进,但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今年3月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为例,2024年度这些行业获得的配额量将与其实际排放量相等,所有企业均无缺口;2025年度和2026年度,行业配额整体盈亏将保持平衡,配额盈缺率要控制在不影响行业发展的较小范围。2027年度视市场成熟情况,再逐步加大政策力度。

如今,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全国的分量举足轻重:所有纳管单位完成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创造连续12年100%履约纪录,是全国唯一连续12年100%履约的试点地区。“上海碳市场的成熟决定其更早面临转型挑战。”张昕表示,未来碳配额的发放会趋于严格,这个调整的过程中,上海应当帮助企业通过更多渠道、平台降低在减少碳排放上的成本,既要有约束,也要有激励。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今天在大会上表示,从全球碳市场发展经验来看,金融部门参与碳市场建设有助于活跃碳市场交易,提高碳定价效率,防范价格过度波动风险。据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将发布《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统一各类绿色金融产品的界定标准。牵头研制重点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组织有条件、有意愿的地区开展试点,引导金融机构为高排放领域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国人民银行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38万亿元,全国的绿色贷款余额已达42.4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这些指标都居全球前列。

  1. 我国银行业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一 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2025-09-24
  2. 中长期路线图指路 碳市场建设迈向深水区
    2025-09-24
  3. 【碳市场行情周报】2025.9.15-2025.9.19碳市场行情周报
    2025-09-23
  4. 推动全国碳市场成为碳排放“减存量”关键抓手
    2025-09-18
  5. 双轮驱动提升碳市场交易活力
    2025-09-17
  6. 加强政策协同与制度衔接 共促电力低碳发展 | 碳市场建设解读⑧
    2025-09-17
  7.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加强与大湾区碳市场的试点合作,试验跨境交易结算路径
    2025-09-17
  8. 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主持研究加强碳市场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工作
    2025-09-16
  9. 张希良:将全国碳市场建成“双控”核心政策工具
    2025-09-15
  10. 全国统一碳市场顶层设计出炉——三大高耗能行业加速攻克“降碳”难题
    2025-09-15
  11. 解读|​政研中心胡军:坚定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深化碳市场国际交流与合作
    2025-09-15
  12. 解读|​毛剑英:以科技创新支撑全国碳市场精准治理,赋能全国碳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5-09-15
  13. 河南新乡首创“新绿贷”,小微绿色金融最高补偿20%
    2025-09-02
  14. 全国碳市场建设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交通运输行业积极参与碳交易工作
    2025-09-02
  15. 解读|​汪海洋:加快建设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的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
    2025-09-02
  16. ​川维化工连续5年完成全国碳市场履约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