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的运行需要哪些硬件系统?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什么?
全国碳市场扩容放缓?延续两年履约期设计,暂不纳入新增行业,暂不允许机构投资者入场
全国碳市场扩容放缓?延续两年履约期设计,暂不纳入新增行业,暂不允许机构投资者入场: 今年7月即将运行满一周年的全国碳市场,扩容节奏有所放缓!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中只对电力企
今年7月即将运行满一周年的全国碳市场,扩容节奏有所放缓!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中只对电力企业的碳排放核查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未过多涉及其他行业,这被业内认为是全国碳市场扩容节奏放缓。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全国碳市场的行业扩容以及机构投资者引入等节奏预计将放缓,同时第二个履约周期均将借鉴第一个履约周期的时间跨度,“配额两年一发放,履约周期也是两年,这意味着明年底控排企业才需要第二次履约。”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021年度至2022年度的配额发放以及履约跨度均将借鉴第一个履约周期,这意味着,今年年底全国碳市场的控排企业将无需履约,明年年底才需要清缴2021年和2022年度需履约的配额。
对此,业内专家张建红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发电行业整体排放情况仍有变化,全国碳市场相关政策也在逐步完善中,发电企业碳排放数据也在进一步规范,延续第一个履约周期两年时间的做法,有利于国家气候政策保持连贯性,可为煤电机组“三改联动”特别是老旧机组的升级改造提供参照标准和改造时间,也可为政策制定者争取到完善碳市场制度的时间。
“两年履约期的设计可以给重点控排单位完成配额履约预留充足的时间,还可以弥补单独一年由于产量或发电量变化造成的影响。”张建红说。
张建红同时表示,两年履约期的设计也存在弊端,很可能导致大多数时候市场活跃度不高,“如果履约期为1年,有利于提高碳市场活跃度,适合相对成熟的碳市场,但配额发放会占用一段时间,企业履约期会比较紧张,控排企业数量较少、有区域试点碳市场经验的地区会比较占优势。”
全国碳市场交易数据显示,自从第一个履约周期结束后,交易量一直维持低位。其中,今年3月份配额仅成交70.86万吨。
碳道首席分析师秦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二个履约周期的配额分配方案尚未正式公布,企业交易动力有限,“试点市场基本都如此,淡季没什么交易,履约前两三个月才逐步放量。”在秦轲看来,交易不活跃的原因还包括机构投资者尚未进场。
市场之前期望中的全国碳市场2022年将迎来扩容的消息,大概率将落空。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鉴于种种因素,目前的说法是暂不纳入新增行业以及暂不允许机构投资者入场等。
在5月27日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和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举办的“全国碳市场扩容的主要难题与应对策略”线上主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从能效提升方面,我国应尽快扩大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但第二个履约期的重点排放单位可能还是只有发电行业,扩容的时机并不成熟,扩容条件也不满足。
“条件方面,哪些行业纳入需做好必要的准备,目前看这些行业还没做好足够的准备,同时要取得各方共识;时机方面,疫情等因素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目前扩容也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另有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
能源基金会工业项目主任何平在会上表示,目前,工业行业对双碳目标特别是碳市场的认识还不足,仍存在盲目性。很多企业主动设置了一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但这些目标往往缺乏具体的路径和措施,“在我们常说的路线图、时间表、施工图——‘两图一表’中,工业行业更需要施工图,从而为企业提供具体的低碳转型解决方案。”
也有与会专家认为,“碳市场推迟或放缓扩容”的提法并不准确。上海环境(9.85 -0.30%,诊股)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陆冰清表示,生态环境部对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的原则是“成熟一个纳入一个”,扩容需要综合考虑减排和发展的关系以及碳市场成长的步调来确定碳市场以什么方式在什么节点引入什么主体,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市场功能。在减排和发展两者同步适应的情况下,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对碳市场来说是一种健康、合理的发展路径。
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碳市场部副总经理陈浩看来,国家层面也在推进用能权交易、绿色电力交易等试点,目前,已经有文件提出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那么,碳市场在扩容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多部门政策的衔接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多重管控问题,减轻企业受到的环境规制影响,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位业内人士预计,第三个履约期将有更多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比如水泥、电解铝、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力争“十四五”期间重点行业全覆盖。
按照年10000吨标准煤(2.6万吨二氧化碳)的门槛,如果纳入8个行业共20个主要子行业后,企业数量约8000至8500家,将覆盖碳排放量的70%。
“如果说第一个履约周期是起步运行,第二个履约周期则介于起步运行到正常运行之间,第三个履约期可能才真正上路了。”该业内人士称。
上述研讨会的与会专家认为,全国碳市场目前能力建设还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法律体系也需要加强,希望碳排放管理条例尽快推出,“未来还应改进碳市场的设计,把全国碳市场的总量设定与全国碳减排总量控制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就碳价而言,有专家认为,全国碳市场目前价格区间50元至60元人民币之间,已经超出预期,第一个履约期通过模型测算,“十三五”期间边际减排成本约是58元,可以说碳价发挥了有效作用。
碳价未来还将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模型测算,2025年我国边际减排成本/碳价约为68元,2030年边际减排成本约为104元,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边际减排成本可以看作是碳价的一种底价,如果碳市场的价格比底价高,可以说市场是有效的。
瑞银集团近日发布的分析报告也称,中国的碳市场有可能发展成为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的重要交易市场,中国碳价在未来几年可能会超过200元人民币/吨。
-
全国碳市场扩容放缓?延续两年履约期设计 暂不纳入新增行业 暂不允许机构投资者入场2022-05-29
-
解振华: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 进一步提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年份2022-05-29
-
解振华: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 进一步提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年份2022-05-28
-
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551351吨2022-05-27
-
远隔万里的两场盛会浮现同一担忧:能源危机会否威胁碳中和目标?2022-05-27
-
环境部:2022年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碳排放管理重点工作解读2022-05-27
-
中国欧盟商会发布报告 助力中国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2022-05-26
-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盘价与前一日持平 报59.00元/吨2022-05-26
-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立足碳市场推动转型金融落地2022-05-26
-
中国欧盟商会发布报告 助力中国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2022-05-26
-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涨0.36% 报59.18元/吨2022-05-25
-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涨0.36% 报59.18元/吨2022-05-24
-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涨1.67% 报58.97元/吨2022-05-24
-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涨1.67% 报58.97元/吨2022-05-23
-
广碳所和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共建韶关碳市场服务中心2022-05-21
-
自然资源领域如何保障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