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市场新闻资讯

全国碳市场上线近百日:总成交额超8亿元 下一步将稳步扩大交易主体范围

来源:华夏时报
时间:2021-10-19 21:20:56
热度:1

全国碳市场上线近百日:总成交额超8亿元 下一步将稳步扩大交易主体范围:“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全国的碳市场启动以来,目前纳入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是2162家,覆盖约45亿吨排放量,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场。”10月15日,上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全国的碳市场启动以来,目前纳入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是2162家,覆盖约45亿吨排放量,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场。”10月15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全国碳市场运营中心副主任张瑶在2021中国碳交易与ESG投资发展峰会上表示。

《华夏时报》记者获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即将满百日。截至10月18日,全国碳市场总成交额已超8亿元,随着首个履约期临近,市场日渐活跃。

当天,多位业内人士在峰会上表示,要发挥碳市场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撑作用,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全国碳市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表示,全国碳市场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行业覆盖范围还比较有限,市场环境也并没有完全成熟等,建成高效、稳定兼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仍然需要开展大量的工作。

总成交额超8亿元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全国碳市场的开启为低碳转型注入活力。据悉,自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以来,从近期的市场情况来看,截至10月18日,全国碳市场总成交额已超8亿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关增加交易主体、扩大交易范围等各项举措都在推进中。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全国碳市场运营中心副主任张瑶介绍,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全国的碳市场启动以来,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场,目前纳入的电力行业企业2162家。第一批是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今年5、6月份,生态环境部委托应对气候变化司发出委托函,对钢铁、建材、有色其他碳排放的调研和相关的工作也在同步的进行。

张瑶指出,市场交易主体包括重点排放单位和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当前阶段只纳入重点排放单位。机构和个人暂时还没有入市,后续会继续扩大行业范围和主体。整个交易体系规则方面,后续交易所还将推出一系列的交易细则,内容涉及对整个交易体系的管理和重点排放单位的管理,以及包括风控制度等方面的交易细则,最终实现全国市场平稳运行。

完善全国碳市场

作为刚刚起步不久的交易市场,全国碳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艰巨的建设和完善任务。

马爱民表示,全国碳市场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生态环境、产业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相关工作都有密切的联系。

“全国碳市场仍然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发挥碳市场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撑作用,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完善全国碳市场。”他强调,今年全国碳市场的顺利启动交易,是碳排放交易体系关键历程的关键时间节点,建成高效、稳定兼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仍然需要开展大量的工作。

为此,马爱民建议,有序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持续健全市场流通环境,更好地提供碳市场长期预期,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设计,探索国际碳市场链接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谈到对全国碳市场未来的展望,张瑶表示,一是需要积极推动全国碳市场的平稳发展;二是稳步扩大交易主体范围;三是积极推动交易活跃度的提升;四是结合市场发展阶段有序推动创新交易业务和交易品种的落地。

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助理任玉洁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推动整个碳市场的进一步完善,第一,完善碳定价的机制设计,关于配额、总量配额的设计等,碳市场的发展一定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第二,要强化碳数据的管理,包括整个MRV体系的设计;第三,碳金融发展的基础制度,包括未来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入市,这也要建立在投资者对于碳市场的认知更加全面的基础之上;第四,拓展碳定价的维度和范围,包括鼓励低碳技术的发展、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等。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