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排放新闻资讯

中金 | “碳”策中国(12):美国拟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碳排放相关信息

来源:中金点睛
时间:2022-03-24 17:51:03
热度:1

中金 | “碳”策中国(12):美国拟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碳排放相关信息:国内方面,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基于“1+N”政策框架,在能源保障、低碳转型和系统效率等多方面明确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国内方面,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基于“1+N”政策框架,在能源保障、低碳转型和系统效率等多方面明确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台,提出氢能在2025年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等各阶段目标。国际方面,美国证监会拟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相关风险信息,将有助于资本的有效分配、资本形成、竞争以及维护公平有效的市场,同时也对中概股在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透明度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和迅速的要求;欧盟理事会就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通用方法达成一致,将对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行业征税。

 

摘要

内外碳中和政策动态(3月9日~3月23日):1)国内方面,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基于“1+N”政策框架,在能源保障、低碳转型和系统效率等多方面明确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台,提出氢能在2025年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等各阶段目标;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30年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等等。2)国际方面,美国证监会拟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相关风险信息,将有助于资本的有效分配、资本形成、竞争以及维护公平有效的市场,同时也对中概股在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透明度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和迅速的要求;欧盟理事会就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通用方法达成一致,将对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行业征税;荷兰、意大利加快建设风电项目以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印尼或再颁煤炭出口禁令。

热点“碳”究: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的影响几何?我们测算欧盟CBAM对中国大陆经济的总体影响有限:中欧GDP下降0.01%和0.03%,中国总出口将下降0.3%,对欧出口将下降6.9%。从总出口变化来看,中国大陆受冲击最大的三个行业依次是机械设备、金属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从对欧出口下降的角度看,受冲击最大的三个行业依次是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石油化工。虽然欧盟将CBAM视为解决碳泄露问题的重要措施,但其对促进全球碳减排乏善可陈。同时,我们建议:1)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机制改革,反对以气候之名的贸易保护措施;2)积极推广绿色溢价的分析框架,倡导各国从实际出发推动碳中和;3)加快完善排放数据的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支持外贸企业做好数据核算;4)考虑变被动为主动,做好针对高碳行业开征碳税的预案。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1)碳中和转型行业:行业政策方面,国务院表示将推动煤炭清洁高效生产利用,抓好电力等主要用煤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发改委表示将从四个方面做到能源安全保供,着力保供稳价;工信部表示将严格落实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引导锂盐价格回归理性等。2)碳中和成长行业:地缘冲突等内外部不确定因素边际缓解,碳中和概念指数反弹,中金低碳指数上涨2.5%。动力电池、锂电池和新能源板块涨幅居前,而风力发电和核能等板块表现不佳。分行业来看,截至2月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同比增长17.5%,但投资同比减少28%;《“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或推动海上风电赛道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季节性回落;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新能源车企纷纷调价,有望较好对冲电池涨价影响。

可持续金融及ESG:1)绿色债券:截至2022年3月23日,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44万亿元人民币,碳中和债存量106只,存量规模1221亿元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8.5%。从发行节奏来看,3月以来已发行52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502.5亿人民币,其中8支为碳中和债,发行规模77亿人民币。2)碳市场:全国碳市场价格平稳,3月22日收盘价为58元每吨,较两周前小幅上升1.8%,而上海碳价持续走高,突破60元每吨。俄乌局势边际缓和,欧盟碳价企稳反弹,3月22日已回升至78欧元每吨。3)ESG:央行表示我国已初步形成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绿色债券期限搭配更为合理,成本优势逐步显现。四家机构碳排放数据造假被点名,生态环境部称将继续严把数据质量关。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建议尽快建立统一的碳中和数据核算体系。

报告观点:1)IEA在《全球能源回顾: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指出2021年全球碳排放量增加了6%达到363亿吨,排放量和绝对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煤炭占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长的40%以上。不利的天气条件和天然气等能源价格飙升,加剧了2021年对煤炭等传统能源需求的复苏。2)英国石油(BP)在《世界能源展望2022》中指出,电力消费在未来能源结构中或增加75-85%,其中风能、太阳能和低碳氢能将持续高速发展。

前沿科学与技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发现金属泡沫可支持低成本无碳燃料的生产方法;麻省理工研发无水和无接触方法清洁光伏组件;马里兰大学开发出下一代水性电解质,以减少对有机锂离子电池的依赖;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发现超快设备保护电网免受电磁脉冲影响;伍伦贡大学开发出毛细管供料电解槽以98%的电池能效从水中生产绿色氢;德雷克塞尔大学提出桥接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理论。

 

正文

碳中和热点政策/事件

图表:近两周国内外热点政策/事件追踪(2022年3月9日-3月23日)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网站,路透社等,中金研究院

国内政策及事件追踪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这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的中长期规划。《规划》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1]

国家发改委:《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3月13日,新华社全文发布国家发改委的《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今年的工作计划亮点涉及碳中和、能源保供等多项内容,指出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体体现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1)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坚持“全国一盘棋”。2)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积极发展分布式新能源,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稳妥推进西南等地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抽水蓄能,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3)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4)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管理。5)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6)积极研究开发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7)优化完善能耗双控政策,合理增加能耗总量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8)全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强化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不断降低单位产出能耗物耗和碳排放。9)对标能效标杆水平,推动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重点行业企业,有序实施改造升级,促进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10)继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及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与合作,主动参与全球绿色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绿色经贸、技术与金融合作。[2]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

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城市、核心区域、重要用户电力应急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18%。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3.5%。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就近高效开发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输配效率明显提升。电力协调运行能力不断加强,到2025年,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24%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3]

《规划》主要从3个方面,推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一是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二是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三是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这3个方面,既是“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重点,也是“十四五”能源规划的创新点和亮点。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3月21日,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并从七个方面布置了工作任务:一是强化技术攻关,构建新型储能创新体系;二是积极试点示范,稳妥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化进程;三是推动规模化发展,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四是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新型储能市场化步伐;五是做好政策保障,健全新型储能管理体系;六是推进国际合作,提升新型储能竞争优势;七是做好保障措施。[4]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的通知》

3月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成立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的通知》,并公布了总体组的组长、副组长、顾问以及专家成员43人名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的使命主要包括:负责提出构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的建议,指导开展国家标准(标准样品)制定、标准应用实施、标准国际化,协调相关标准的技术建议,为碳达峰碳中和有关标准(标准样品)技术一致性提供支持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交通能源与资源环境处、标准创新司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联络处承担日常联络等工作。[5]

财政部:《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3月13日,新华网发布了财政部《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在“(三)2022年主要收支政策。”中提出: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循序渐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研究出台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推动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和钢铁、建材等行业节能减排。健全政府绿色采购标准,推进绿色低碳产品采购。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促进优化能源结构,完善清洁能源支持政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支持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鼓励企业增储上产。推动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缺口。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组织2020和2021年任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发电行业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于2022年3月31日前按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要求核算2021年度排放量(其中电网排放因子调整为0.5810tCO2/MWh),编制排放报告。[6]

国资委:国家绿色发展“双碳”平台启动搭建

3月23日,国资委部署的国家绿色发展“双碳”平台启动搭建。中国林业集团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国新签订合作投资协议,两家央企将积极探索创新“森林资源管理+碳汇产品供给+碳资产配套服务”运营模式,平台未来还将引入其他央企共同参与,并分批分步吸收地方国资和社会资本,深度整合全国优质林业资源和碳汇资源,力争用8年左右的时间,到2030年碳达峰前,直接持有和间接管理碳汇林4.5亿亩,年均吸收二氧化碳量7.4亿吨以上,为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贡献度近5%。[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通知》

3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推进新建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设计、施工、安装,鼓励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加强太阳能光伏应用。加装建筑光伏的,应保证建筑或设施结构安全、防火安全,并应事先评估建筑屋顶、墙体、附属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潜力。新型建筑电力系统以“光储直柔”为主要特征,“光”是在建筑场地内建设分布式、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系统,“储”是在供配电系统中配置储电装置,“直”是低压直流配电系统,“柔”是建筑用电具有可调节、可中断特性。[8]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部门:《关于印发<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

3月14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联合印发《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的申报、组织实施、验收与命名、动态评估等工作提出指导和支持,以加快推动城市货运配送体系绿色低碳发展。[9]

工信部:《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3月18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了《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工作要点中提到在碳排放领域,要开展道路车辆温室气体管理通用要求、术语定义、碳中和实施指南等基础通用标准研究和立项。推进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碳排放及核算办法相关标准研究和立项。启动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电动汽车行驶条件温室气体碳减排评估方法标准预研。[10]

家发改委:《关于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

3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广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和绿色建材,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11]

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获批筹建

据媒体报道,3月18日,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海碳中心筹建推进会,目前海碳中心筹建团队正在全力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开业运营。海碳中心是落实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将构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碳金融推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海碳中心也是海南自贸港重点推动的“6+3”交易场所之一,2022年2月7日,经海南省政府同意,省金融局印发《关于设立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设立海碳中心,并开始筹建,海碳中心拟注册在三亚。[12]

国际政策及事件追踪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拟议上市公司需披露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相关风险信息

3月2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了一项拟议规定,首次要求美国上市公司在其业务报告中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财务及面临风险的数据信息之外,还需提供其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气候变化对其影响的相关信息[13]。如果监管机构批准新规,上市公司将被要求在注册为上市公司时以及年度报告中提供与气候相关的信息报告。SEC表示拟议的信息披露与许多公司已经广泛接受的披露框架类似,如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 TCFD)和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reenhouse Gas Protocol)。我们认为,该拟议规则将提升发行人在气候变化相关风险方面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有助于提升资本的有效分配、资本形成、竞争以及维护公平有效的市场,这也被市场广泛认为是拜登政府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环保行动之一。

具体来看,拟议的规则变更将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以下信息:1)对气候相关风险的治理与相关风险管理流程;2)上市企业已识别的任何气候相关风险对其业务和合并财务报表的当前及潜在影响;3)上市企业已识别的任何气候相关风险对其经营战略、商业模式和企业前景的当前及潜在影响;4)与气候相关的重大事件(如极端天气和其他自然状况)和转型活动对上市企业合并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以及相应报表中使用的财务计量和假设。同时,SEC要求上市企业对3个口径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进行披露,包括:1)企业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2)企业购买电力和其他形式能源带来的间接排放(范围2),以及3)企业价值链上下游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美国批准向欧洲出口更多液化天然气

3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表示,已授权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两个主要设施额外出口液化天然气,此举或有助于欧洲应对因俄乌冲突而加剧的能源紧缩。[14]

欧盟理事会就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通用方法达成一致

3月15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在欧盟理事会获得通过。15日在欧盟理事会的经济与金融事务委员会(ECOFIN)的会议上,欧盟27国的财政部长采纳了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法国的碳关税提案。在该机制下,欧盟计划对进口产品的碳含量收费,以使进口产品承担与欧盟本土产业相同的碳排放成本。主要征收行业为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15]我们将在热点“碳”究一章对欧盟碳关税做详细探讨。

意大利加快建设风电项目

3月10日,意大利政府已批准建设6个容量为418兆瓦的风电场,以加大力度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这六个风电场是在2月18日政府已经批准的两个风电场基础之上,容量为65.5兆瓦。[16]

荷兰加快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翻番的计划

3月18日,荷兰将在未来几年大幅增加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到2030年将计划容量翻一番,以实现气候目标并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17]

英国考虑精简程序,以大规模建设风电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3月13日,出于国家能源安全原因,英国政府考虑全面修改规划法,在英国各地大规模扩建风电场,以改善英国的能源独立性。[18]

印尼或再次颁布煤炭出口禁令

3月9日,印尼煤炭开采协会主席Pandu Sjahrir表示,印尼可能在4月或8月(此时矿山产量通常较低)对海外销售实施新的限制,以确保当地发电厂有足够的供应。“4月或8月生产可能面临中断。”[19]

热点“碳”究: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及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影响几何?

2022年3月15日,欧盟理事会就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通用方法达成了一致,征收行业为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并计划于2023年1月1日开始实施。CBAM作为欧盟“Fit for 55”重要的立法提案之一,平行于欧盟碳交易体系,计划对进口到欧盟的商品以配额的方式征收“碳边境税”,以避免企业通过将高碳排放的生产转移至欧盟外的国家和地区,防止碳泄露(Carbon leakage),损害自身气候政策的完整性及有效性[20]。

图表:欧盟CBAM时间线

资料来源:欧洲议会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院

欧盟理事会就CBAM达成协议并不意味着欧盟碳关税已经完成立法。根据欧盟法律的普通立法程序,欧盟理事会就CBAM达成协议这一进展并不意味着欧盟碳关税已经走完立法程序,它意味着欧盟理事会在欧盟委员会的提案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碳关税方案,例如对 CBAM 治理进行更大程度的集中化;提出最低门槛,可免除价值低于 150 欧元货物的 CBAM 义务。但目前,欧盟理事会仍需一些问题上进行进一步探讨,这尤其涉及逐步取消CBAM涵盖的行业部门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免费配额,以及限制出口潜在碳泄漏问题的适当解决方案。下一步,欧盟理事会将在欧洲议会同意其立场后开始与欧洲议会谈判,然后就进入三方协商阶段,以得到最终通过的法律文本。

经济影响测算:欧盟CBAM对中国经济总体影响有限

欧盟CBAM对全球经济体的经济影响

欧盟CBAM将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欧盟自身的GDP产生负面影响。中金研究院《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碳减排影响的量化分析》报告中模拟结果显示,欧盟实施CBAM将使得中国大陆和欧盟的GDP将分别下降0.01%和0.03%,俄罗斯的GDP将下降0.05%,而对美国、英国、瑞士、东盟和其他地区的影响也都在0.01%以内。主要是因为,一方面CBAM带来的各地区关税税率上涨幅度其实有限,受影响最大的是对俄罗斯的整体关税水平提升了6.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CBAM是欧盟针对全球所有地区实施,而不是贸易摩擦中两方的互相惩罚,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于单个地区的冲击。

从行业产出的角度来看,欧盟的总产出下降幅度最大,对中美的行业总产出影响较小,且主要集中在能源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其中,中国大陆产出下降幅度最大的三个行业依次是家具等其他制造业、金属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但产值下降最大的三个行业依次是机械设备、金属制品、服务业。欧盟各行业产出普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物价水平的提升抑制了生产水平。实施CBAM后,由于进口价格攀升,欧盟各行业的价格水平将上涨1.4%到3.2%不等。CBAM导致的物价上涨也会传导到其他地区的部分行业,但物价上涨水平远低于欧盟,而且中国大陆部分行业的价格水平还会出现下降。

国际贸易方面,在欧盟实施CBAM后,各地区商品在欧盟市场上的供应价格发生变化,模型重新计算新的价格条件下贸易格局的平衡状态。以2019年为基准年,欧盟实施CBAM后,中国大陆对欧盟出口额将下降6.9%,为275亿美元;但由于经济体量大、且对欧出口会分流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我们预计对中国大陆总出口的整体冲击约为-0.3%,为74亿美元。

图表:欧盟CBAM对各地区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MRIO数据库,中金研究院测算

图表:欧盟CBAM对各地区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MRIO数据库,中金研究院测算

图表:CBAM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MRIO数据库,中金研究院测算

欧盟CBAM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欧盟CBAM将使中国对欧出口商品平均关税将上升4.5ppt,中国总出口将下降0.3%,对欧出口将下降6.9%,其中2020年,中国对欧盟出口3835亿欧元,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5.1%,占欧盟进口总额的22.4%。2019年中国大陆对欧盟出口产品的平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为0.89千克/美元,而欧盟对中国大陆出口产品的排放强度仅为0.28千克/美元。同时,中国大陆各部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普遍是欧盟同行业产品的2倍到4倍左右,换言之,在通过生产获得相同经济收益的情况下,要付出数倍于欧盟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中国大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电力(6.76千克/美元)、非金属矿物制品(3.00千克/美元)、金属制品(1.82千克/美元),均是传统的能源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在CBAM机制下,中国将弥补这部分的排放强度差距,这将提高中国向欧盟出口商品的税率,从而影响中欧贸易。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向欧盟出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将上升4.5个百分点。以2019年为基准年,欧盟实施CBAM后,中国大陆对欧盟出口额将下降6.9%,为275亿美元;但由于经济体量大、且对欧出口会分流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大陆总出口的整体冲击约为-0.3%,为74亿美元。

从总出口变化来看,非金属制品、金属制品及机械设备受冲击最大。中国大陆受冲击最大的三个行业依次是机械设备、金属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从对欧出口下降的角度看,受冲击最大的三个行业依次是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石油化工。进一步来说,根据目前CBAM所覆盖的行业(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可以预测在正式实施CBAM后,我国钢铁、铝等行业或受到较大影响。

图表:CBAM对中国大陆各行业出口的影响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MRIO数据库,中金研究院测算注:绝对值为2019年水平

多家机构和学者通过量化手段对CBAM对于中国对欧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广泛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欧出口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1]虽然所用数据、研究方法和对CBAM设计的假设有所不同导致研究成果的结论存在着差异,但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欧出口将在欧盟CBAM机制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降幅度于CBAM覆盖行业的范围有直接关系。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影响评估报告,中国的钢铁、化肥、铝和水泥等行业对欧贸易可能受到的影响。若基于出口国的平均碳排放强度,中国对欧出口和基准情景(保持2030年减排40%的目标,继续向高泄漏风险部门分配免费配额)相比将下降11%,若进一步在2026年起每一年下调10%的CBAM部门的免费配额时,中国对欧出口和基准情景相比将下降13%。

环境影响测算:欧盟CBAM并不能有效促进全球减排

CBAM对促进全球碳减排也乏善可陈。在环境方面,欧盟将CBAM视为解决碳泄露问题的重要措施,即认为各地区不平衡的碳价水平将引导高碳行业从碳价高的区域转移至低的区域,削弱了全球共同减排的努力。然而,CGE模型结果表明CBAM仅能小幅减少欧盟地区的碳排放和碳泄露,对于全球减排几乎没有促进作用。基于消费法核算,CBAM能帮助欧盟减少1.0亿吨的碳排放,占欧盟BaU情景碳排放量的2.8%,同时CBAM可以帮助欧盟减少碳泄露量0.9亿吨,占当前欧盟碳泄露量的13.6%。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总碳排放下降幅度仅有0.3%,这部分下降幅度对于实现全球多国拟定的2050/2060碳中和的目标难言有效。

之所以CBAM不能有效促进全球减排,主要原因可能包括:CBAM实施复杂度高,将造成额外的财政负担;CBAM取决于各方基于WTO规则的谈判,最后真正能够被征收关税的产品类别可能非常有限[22];低碳和无碳技术才是全球减排最重要的技术手段,长期来看,CBAM设置的关税保护措施,可能降低发达国家重点工业领域里的企业去研发低碳、无碳技术的动力[23];全球协作是全球碳减排的基础,CBAM可能会引发各经济体采取同等措施,影响气候领域的国际合作,不利于促进国际减排[24]。

中国如何应对的措施及建议

虽然欧盟CBAM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有限,但短期冲击程度难以准确量化。更重要的是,从过去几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践来看,虽然可通过政策对冲来控制住贸易摩擦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但短期可能会付出税收流失、汇率贬值、贸易条件恶化等代价。因此,我们建议从四个方面做好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准备。

1) 反对以气候之名的贸易保护措施,同时推动国际气候治理机制改革,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目前,各主要经济体正在竞争气候治理领域的国际领导力与话语权。在CBAM事件中,国际社会能否协调出一个多方有效沟通的机制,可能比CBAM本身对于气候治理和国际合作更为重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有必要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情,旗帜鲜明地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主动地去增强国际协同、推动国际标准制定。

2) 基于绿色溢价的框架,加强国际舆论引导。在碳中和方向已定的情况下,应积极推广基于绿色溢价的成本-有效性分析框架,让各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碳中和道路,而不是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去追求国际整体划一的碳价。以中国为例,当前平价(即绿色溢价为零)隐含的碳价约为377元人民币/吨碳,大致相当于欧盟EU ETS四月份55美元/吨碳的价格水平。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按照欧盟当前的水平去确定碳价,无需等到四十年后实现碳中和,当前就实现了绿色溢价为零,这是超越了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不合理要求。

3) 尽快构建和完善科学的排放数据的监测、报告与核查(Measurement,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MVR)体系,一方面帮助我国出口企业做好应对欧盟CBAM的准备,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国内统一碳市场的建设夯实数据基础。我国在碳市场的MRV体系已有一定基础,但仍面临着管理体系有待提升、技术支撑体系有待细化、资金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等挑战,需要在近几年工作中加速完善。此外,还应鼓励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在MRV体系中的应用、加强与其他碳市场在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交流,以及强化第三方核查机构的能力建设。

4) 如果CBAM不可避免,可考虑变被动为主动,做好针对高碳行业开征碳税的预案。比如从对欧出口的角度看,受碳关税冲击最大的三个行业依次是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石油化工等行业。这些都是存在直接或者间接高排放的行业,也是我国正在重点治理的行业。为了追求短期的治理效果,我们甚至对钢铁等行业采取了产能约束过于刚性的行政管控措施。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CBAM不可避免,则可以考虑主动对高碳行业征收碳税。我们认为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三个:一是高碳行业的税收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利于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降低对经济的整体冲击;二是以碳税的方式替代刚性较强的行政关停、限产政策,有助于降低碳中和的社会成本;三是对重点排放行业加征碳税,有助于促进高碳行业减排,激励相关技术创新。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

本章将基于中金研究部各行业组分析和预测,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追踪“双碳”领域主题趋势,帮助投资者抓住“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同时规避相关风险。

图表:行业政策追踪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等政府网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碳中和转型行业动态追踪

煤炭行业

统计局:1-2月中国生产原煤6.9亿吨,同比增长10.3%

1—2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与上年12月份比,原煤、原油、天然气生产增速加快,电力生产由降转升。原煤生产较快增长,进口降幅收窄。1—2月份,生产原煤6.9亿吨,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164万吨。进口煤炭3539万吨,同比下降14.0%,降幅比上年12月份收窄6.9个百分点。电力生产由降转升。1—2月份,发电量131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上年12月份为下降2.1%,日均发电222.7亿千瓦时。[25]

钢铁行业

1-2月份全国粗钢产量1.6亿吨同比下降10.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全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均不及上年同期。1-2月份,全国粗钢产量1.6亿吨,同比下降10.0%。生铁产量1.3亿吨,同比下降10.8%。钢材产量2.0亿吨,同比下降6.0%。国家统计局在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对全年粗钢和钢材产量数据进行了调整。据此,2021全年,全国粗钢产量10.4亿吨,同比下降2.8%;钢材产量13.4亿吨,同比增长0.9%;生铁产量8.7亿吨,同比下降4.3%。[26]

河北省仅剩39家钢铁冶炼企业,14家粗钢年产量超500万吨

据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消息,2021年,河北省钢铁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76万亿元、同比增长32.4%,利润769.1亿元、同比增长31.5%,分别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33.9%、33.5%。据悉,2021年,河北省开展钢铁去产能“回头看”,严禁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新增钢铁冶炼产能,对唐山、邯郸、沧州、石家庄等地30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查看,确保全省炼钢产能保持在2亿吨以内。截至2021年底,河北省钢铁冶炼企业已减少至39家。从企业性质看,炼钢产能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约占全省总产能1.99亿吨的70%;从区域分布看,唐山、邯郸两市约占全省产能的79%,曹妃甸、迁安、乐亭钢铁产能占唐山的一半以上,武安约占邯郸的70%。2021年粗钢年产量超500万吨的企业有14家。

水泥行业

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17.8%

2022年1-2月,全国水泥产量19933万吨,下降17.8%,创2011年以来同期次低水平,再次跌破2亿吨,仅高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2020年同期值。年初水泥需求弱势运行,主要原因:一是房地产市场疲软,投资增速持续下降,受资金不足影响,项目开工率低,施工放缓;二是多地疫情出现反复,工人节后返岗受限,工程项目建设滞后,对水泥需求恢复带来不利影响。[27]

贵州延长2022年二季度错峰生产停窑时间

2022年3月16日,贵州省水泥工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延长2022年二季度水泥行业错峰生产时间的通知》,二季度错峰生产在30天的要求基础上再增加10天的错峰停窑时间,二季度错峰生产停窑时间共40天。该增加10天错峰生产停窑时间可在3月份完成一季度60天精准错峰生产停窑规定后,连续停窑10天完成,如在二季度完成,必须在4月完成改增加10天错峰停窑时间。[28]

碳中和成长行业

“双碳”指数表现回顾

内外部不确定因素边际缓解,碳中和概念指数有所反弹。近两周俄乌紧张局势边际性缓解、美联储加息落地等海外不确定性有所降低,国内金融委稳增长信号提振市场信心,中国市场有所回暖,碳中和成长标的也随之反弹。3月9日至3月23日期间,中金低碳行业指数上涨2.5%,反弹幅度低于恒生指数(6.6%),但高于沪深300(0.7%)。2022年初至今,碳中和指数下跌11.1%,跌幅小于沪深300指数(1.7ppt),但跑输恒生指数5.0ppt。

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板块涨幅居前。分行业来看,近2周动力电池、锂电池和新能源板块分别上涨11.1%、5.9%和4.0%,风力发电(-3.2%)和核电板块(-1.3%)表现落后。一方面,受地缘冲突及疫情影响,镍、钴、锂等原材料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动力电池价格上涨,产能供不应求。而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宣布涨价,预计也可较好对冲原材料上涨对盈利的冲击。受《“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利好,储能行业有望保持高景气。另一方面,光伏产业投资增长迅猛,引发市场对产能过剩的担忧,同时成本传导不畅,下游扩建不及预期,叠加前期涨幅较高,或导致短期调整。

图表:碳中和概念指数近两周与全球主要指数共振回调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止至2022年3月23日

图表:碳中和相关产业指数过去2周涨跌幅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止至2022年3月23日

光伏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价格保持上涨趋势,光伏经理人指数下调12%。光伏行业综合价格指数较两周前上涨0.8%,其中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分别上涨1.2%、1.4%、0.4%。受中上游制造业提价影响,光伏经理人指数出现回调,较两周前下跌12.3%,中上游制造业细项调整明显。中金机械行业组仍看好双碳目标下国内光伏装机加速,海外电价上调带来光伏需求超预期可能,2022年光伏仍然是难得的终端可能出现高增长的赛道,特别是在先进产能缺口明显的背景下。

行业动态方面,1)3月11日,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鼓励建筑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达到50GW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开展高效智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光储直柔”新型建筑电力系统建设等清洁能源建筑高效利用技术。2)3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9],截至2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94GW,其中光伏装机达到316GW,同比增加22.7%,超市场预期;1-2月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86GW,接近1H21新增量。

图表:光伏经理人指数

资料来源:SOLARZOOM,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风电产业链

中国风电行业运行平稳,投资同比减少。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同比增长17.5%;风电新增装机容量573万千瓦,比上年同比多增约216万千瓦。风电完成投资124亿元,同比减少27.9%。

风电再迎政策利好,海上风电规划持续加速。《“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30]指出,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负荷中心及周边地区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建设,推广应用低风速风电技术。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具备持续整装开发条件、符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地区,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黄河上游、新疆、冀北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开展风电、光伏发电制氢示范。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推进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区域布局,海上风电规划有望持续加速。从地方政策来看,3月初山东省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重点,海上风电领域计划重点推进渤中、半岛南500万千瓦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并网200万千瓦,并提出组织实施山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规划总规模3500万千瓦,争取760万千瓦场址纳入国家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此前,海南省也发布了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计划开发123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并网300万千瓦项目。

图表:风电新增设备容量及累计同比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数据方面,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季节性回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口径,2022年2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6.8万辆,同比增长2.0倍,环比减少18.6%;渗透率达到20.3%,较1月提升1.6个百分点。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3.4万辆,同比增长2.1倍,环比降低22.6%;渗透率19.2%,较1月提升2.2个百分点。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2万辆和76.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倍和1.5倍。

行业动态方面,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新能源车企开启年内第二次涨价潮,有望较好对冲电池涨价影响。碳酸锂、钴和镍等多种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例如碳酸锂单价自4Q21至今上涨超150%),推动锂电池成本与价格持续走高。因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宁德时代等电池供应商相应动态调整了部分电池产品的价格。近期,随着车企电池采购谈判逐步落地,比亚迪、特斯拉、理想等主要新能源车企也陆续调高终端零售价,幅度在数千至1万元不等。我们认为,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主机厂上调产品价格,体现了畅销品牌订单充沛、有望较好对冲电池涨价的影响、改善盈利水平。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桩赛道景气度持续上升。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 121.3 万台。总体来看,截至 2022 年 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 286.4 万台,同比增加 62.9%[31]。2021年3月到2022年2月期间,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3.1万台,新增数量保持在较好水平,不仅受益于各地针对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多项支持政策,特斯拉,以及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等品牌电动车销量高增长也不断提升充电桩的需求。

图表:中汽协口径下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量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汽协口径下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行业动态前瞻

资料来源:中国博览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企业“双碳”行动

图表:国企央企“双碳”行动追踪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国内重点企业“双碳”目标更新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可持续金融及ESG

绿色债券

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有所加快。据万得资讯,截至2022年3月23日,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32]存量1337只,存量规模为1.44万亿元人民币。从发行节奏来看,2022年3月初至今发行52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502.5亿人民币,发行速度较2月26支、630亿人民币规模有所加快。

碳中和债券存量1221亿元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比例为8.5%。截至2022年3月23日,境内碳中和债存量106只,存量规模1221亿元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8.5%。3月初至今发行8支,发行规模77亿人民币,新增募投项目多为水利等能源项目。

图表:境内经认证的绿色债券存量规模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截至2022年3月23日

图表: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节奏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截至2022年3月23日

碳市场动态

全国碳市场碳价稳定,上海碳价突破60元每吨。截至2022年3月22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为58元每吨,较两周前(2022年3月8日收盘)57元每吨的收盘价上升1.8%。近一周碳价呈现小幅波动,各交易市场价格基本持平,年初以来碳价总体处于平稳态势。近两周全国碳市场共成交35.6万吨,成交金额共计1980万元人民币。地方碳市场方面,上海碳价持续走高,突破60元每吨。近期上海碳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碳价上涨突破60元每吨,创历史新高。

俄乌局势边际缓和,欧盟碳价企稳反弹。3月初,受俄乌局势持续升温的影响,欧盟碳价一路走低,在3月7日跌至57.9欧元每吨的单日均价,触及2021年10月低点。主要原因包括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导致资金流出欧洲,大宗商品普遍涨价导致的对冲基金资金需求大,冲突地区的部分投资者为囤积物资而选择兑现获利了结,以及投资者对于欧盟气候变化政策预期降低因此抛售碳资产。而过去两周,俄乌局势相较于3月初边际有所缓和,投资者担忧相应所有缓解,碳市场价格触底反弹。截止3月22日,欧盟碳价回升至78欧元每吨,收复了3月初以来的多数跌幅。

图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价及成交量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2年3月22日

图表:中国和欧盟碳市场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2年3月22日

ESG事件追踪

图表:ESG市场动态及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国人民银行等网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报告观点

国际能源署(IEA):《全球能源回顾: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

IEA 发布《全球能源回顾: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分析,随着世界经济从新冠疫情危机中强劲反弹并严重依赖煤炭来推动这一增长,2021 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 6% 至 363 亿吨,创历史新高。[33]

主要观点

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绝对增幅超过20亿吨,是历史上最大的增幅,超过了2020年由大流行引起的下降。不利的天气和能源市场条件(尤其是天然气价格飙升)加剧了2021年能源需求的复苏,尽管可再生能源发电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增长,但仍导致更多的煤炭燃烧。

煤炭占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长的40%以上,达到153亿吨的历史新高。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反弹至75亿吨,远高于2019年的水平。由于2021年全球运输活动(主要是航空业)的复苏有限,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7亿吨,远低于大流行前的水平。

受发电用煤增长的推动,印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1年强劲反弹,高于2019年的水平。印度的燃煤发电量创历史新高,比2020年的水平高出13%。这部分是因为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放缓至过去五年平均增长率的三分之一。

发达经济体的全球经济产出在2021年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水平,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反弹不那么剧烈,这表明结构性衰退的轨迹更加持久。2021年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9年的水平低4%。在欧盟,碳排放量下降了2.4%。在日本,排放量在2020年下降了3.7%,在2021年反弹不到1%。

英国石油公司(BP):《世界能源展望2022》

英国石油公司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22》,探讨围绕能源转型的主要不确定性,重点关注三个主要情景:加速(Accelerated)、净零(Net Zero)和新动量(New Momentum)。报告提供了11个关键主题,用于确定三种主要情景中常见的能源转型方面的可能路径,为未来 30 年能源系统如何发展提供指导。报告再次指出,未来发展路径中可再生能源趋势不可阻挡,其中风能、太阳能、低碳氢能将持续高速发展。[34]

主要观点

加速转型和净零情景探讨如何改变能源系统的不同要素,以便实现大幅减少排放。它们是以下列假设为条件:气候政策的大幅收紧,导致二氧化碳当量(CO2e)排放量的明显和持续下降。在净零情景中,排放量的下降得益于社会行为和偏好的转变,进一步支持了效率的提高和低碳能源的广泛使用。加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下,碳排放在2020年代初达到峰值,到2050年分别比2019年的水平低约75%和95%。加速转型和净零情景的速度和程度大体上与IPCC的保持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到远低于摄氏2度和摄氏1.5度以下的一系列设想一致。

新动能情景的目的是捕捉全球能源系统目前发展所遵循的轨迹。它既重视近年来全球明显增加的去碳化雄心,也重视这些目标和雄心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的可能性以及在过去几年中取得进展的方式和速度。新动能情景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代末达到峰值,到2050年将比2019年的水平减少约20%。

向低碳能源系统的转型可能会导致全球能源市场的根本性重塑,能源结构更加多样化,竞争水平提高,消费者选择的作用更大。而这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化石燃料在最终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不断地被可再生能源替代。在三种情况下,化石燃料在最终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从2019年的65%左右下降到2050年的30-50%。在碳氢化合物中,最大的下降发生在煤炭的份额,因为世界在工业和建筑中越来越多地转向低碳燃料,其次是石油的份额,主要是由公路运输中的石油使用量下降所驱动。

电力的作用大幅增加,在所有三种情况下,电力消费在未来展望中增加了75%-85%。在所有三个方案中,电气化的增长主要由风能和太阳能的快速增长来满足。在加速转型和净零路径下,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增加了约20倍,增加到约40,000-45,000TWh,超过了全球发电量的全部增长。在新动力路径下,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占据了全球发电量增长的85%。

随着世界向低碳能源系统的过渡,氢气的使用在加速转型和净零情景下大幅增长,到2050年,加速转型情境下增长超过4倍,净零情境下增长7倍。氢能在工业中的使用主要集中在重工业的部分领域,如钢铁、化工和水泥,这些领域都依赖高温工艺。到2050年,在加速和净零路径下,氢能占工业最终能源使用总量的5-10%。

碳中和前沿科学与技术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由廉价的地球丰富的金属制成的电极具有生产绿色燃料的潜力

3月10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KAUST 的研究人员表明,金属泡沫可以支持一种低成本的无碳燃料生产方法。该团队用铁和钴纳米材料无缝涂覆泡沫,为一种装置制造高活性电极,该装置将水分子分解以释放氧气和氢气,这是一种潜在的绿色燃料。[35]

麻省理工学院:一种新的清洁方法可以去除缺水地区太阳能装置上的灰尘,提高整体效率

3月11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设计了一种自动清洁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热电厂镜子的方法,采用无水、非接触系统,可以显着减少灰尘问题。为了激活该系统,一个简单的电极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表面的正上方,将电荷传递给灰尘颗粒,然后它们被施加到面板本身的电荷排斥。该系统可以使用简单的电动机和面板侧面的导轨自动运行。[36]

马里兰大学:下一代水性电解质

3月15日,来自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能源》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下一代水性电解质,以减少对有机锂离子电池的依赖。他们证明 LIB 软包电池可以使用盐浓度低于5m的水性电解质制造。[37]

桑迪亚国家实验室:超快设备保护电网免受免受电磁脉冲影响

3月15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宣布了一种微型电子设备,该设备可以在十亿分之一秒内分流多余的电力,同时以创纪录的 6,400 伏特运行——这是保护国家电网免受电磁脉冲影响的重要一步。[38]

伍伦贡大学:为低成本绿色氢打开了大门

3月16日,来自伍伦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并报告了研究小组的“毛细管馈电电解电池”及其以 98% 的电池能量效率从水中生产绿色氢气。卧龙岗大学 (UOW) 和 ARC 电子材料科学卓越中心 (ACES) 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新的电解槽技术,使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可再生或绿色氢更接近现实。[39]

德雷克塞尔大学:桥接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3月18日,来自德雷克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能源》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所有电化学储能机制都存在在电池工作和电容器工作之间的某个连续统一体上。他们提出了一种统一的方法,该方法涉及从纳米限制空间中电化学电荷存储的‘二元’观点转变为纯静电现象或纯法拉第现象。“它应该被视为两者之间的连续转变,由离子溶剂化程度和离子-宿主相互作用决定。”[40]

天气与气候

气温与降水

图表:近10天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实况图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41],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近10天全国降水距平百分率图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中金公司研究部

气候灾害预测

图表:3月20日-3月29日全国低温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42],中金研究院

说明:图中数据为平均最低气温预测

图表:3月20日-3月29日全国暴雨预测

文章来源:中金点睛
  1. 碳中和板块跌1.44% 北玻股份涨10.04%居首
    2022-03-24
  2. 进出口银行四川省分行通过购买成都市“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CDCER),实现自身营运碳中和
    2022-03-24
  3. 能源与碳中和组LPG日报:供需双弱 LPG受成本端支撑高位盘整
    2022-03-24
  4. 上交所和北京市首单绿色(碳中和)CMBS成功发行
    2022-03-24
  5. 新能源、环保领域碳中和动态追踪(五十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推动氢能产业链技术稳步前行
    2022-03-24
  6.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应有序推进
    2022-03-24
  7. 碳中和板块涨0.57% 恒华科技涨12.01%居首
    2022-03-23
  8. 农发行阳江市分行投放2273万元绿色贷款 赋能海上风电项目
    2022-03-23
  9. 全面推进碳中和 豫园股份加快产业绿色转型
    2022-03-23
  10.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布 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
    2022-03-23
  11. 鄂尔多斯市与清华大学签署 碳中和协同创新专项合作协议
    2022-03-23
  12. 国家发展改革委:《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N”之一
    2022-03-23
  13.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有序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专家解读(一)
    2022-03-23
  14.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力挺!碳中和下最被低估的方向
    2022-03-23
  15. 中国石化成功发行全国首单雄安新区绿色(碳中和)ABS
    2022-03-23
  16. 中石化发行雄安新区首单绿色碳中和债券
    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