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排放新闻资讯

深圳“双碳”之路任重道远:687家碳排放管控单位100%履约 减排难度或持续加大

来源:华夏时报
时间:2021-08-15 16:22:38
热度:1

深圳“双碳”之路任重道远:687家碳排放管控单位100%履约 减排难度或持续加大:近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公布完成2020年度碳排放履约义务的碳排放管控单位名单的公告,2020年度深圳市碳排放履约工作顺利完成,履约率100%。 与此同

近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公布完成2020年度碳排放履约义务的碳排放管控单位名单的公告,2020年度深圳市碳排放履约工作顺利完成,履约率100%。

与此同时,随着各个主要城市相继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深圳以地区生产总值14324.47亿元位居第一。

如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7月16日上线交易以来已近一个月。从上述情况来看,这段期间深圳在保持增加值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碳排放量和碳强度的双重下降,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趋势也愈发明显。

但要实现双碳目标,深圳仍然任重道远。世界城市低碳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深圳)碳中和研究中心章柏幸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基于当前深圳发展现状,除了重点调整能源结构之外,还应该继续加强提升能效。特别地,通过深圳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定位,应加大力度探索海洋碳汇,助力碳中和。”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

根据公告显示,《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深圳市2020年度碳排放管控单位共687家,覆盖制造业、电力、水务、燃气、公共交通、机场、码头等31个行业,已提交与2020年实际碳排放量相等的配额或可用于抵消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履行了2020年度碳排放履约义务。

自深圳碳市场启动以来,碳市场流动率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交量第三,成交额第四。截至2021年8月3日,配额累计成交量6347万吨,累计成交金额14.41亿元;核证自愿减排量累计成交2379.70万吨。

自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以来,《华夏时报》记者发现,深圳在保持增加值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碳排放量和碳强度的双重下降,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趋势愈发明显。据统计,深圳碳市场启动以来绝对减排量超640万吨,管控的制造业企业平均碳强度下降39%,与此同时其工业增加值增长67.1%。

实践证明,低碳行动不但不会阻碍经济发展,且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章柏幸认为,就节能减排和企业快速发展两个需求本身而言,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双碳”目标也是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转型和能源革命的机遇。

“企业快速发展意味着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在市场上取得相对竞争优势,势必需要降低生产成本,但是节能减排则意味着更多的成本投入。然而,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得不在品牌建设、品质管控、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各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创新和提升,这在驱使企业更加重视开发新产品、推进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无形中完成了产业升级,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章柏幸进一步向本报记者指出。

根据统计数据,深圳碳市场启动以来,碳排放强度和工业增加值两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回顾碳市场启动前的十余年,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也并不慢,而碳排放强度却并无多少改进。对此,章柏幸告诉记者:“这说明一个问题,即对于一个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的城市,低碳要求对于产业发展的整体影响是正面的。”

显然,深圳碳市场的实践表明,碳达峰碳中和意味着加速结构调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而不是增长的绊脚石。

“双碳”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为了充分发挥碳交易对降低碳排放总量的引导作用,深圳碳交易体系早就在试点阶段将工业企业纳入碳市场的管控范围,并覆盖生产端的直接排放和消费端的间接排放。

2013-2015年期间,深圳按照“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将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清洁战略整合提升成为低碳发展规划,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方向。据悉,深圳“十二五”期间就淘汰低端落后企业超过1.6万家,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流域关停重污染企业525家,3323家次企业参与“鹏城减废”行动。

先行一步的思维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夯实了深圳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2013-2015年试点碳市场期间,636家管控企业超额完成了深圳市“十二五”规划要求的年均碳强度下降目标,实现了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的双重下降。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十二五”期间的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累计下降19.87%和43%。

这说明,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能有效的倒逼企业自发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推动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调整,引导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兼顾到节能减排与企业快速发展的双重需求。

近年来,深圳持续实施产业结构升级。章柏幸向本报记者介绍,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深圳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一直在50%左右,2010年以来的十年,深圳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步从50%降到40%左右,到2020年底甚至降到了37.8%。

目前,深圳已经形成四大支柱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同时还囊括经济增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三产以现代服务业等“三个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

从整体看,实现碳达峰近在眼前。但章柏幸透露,第二产业减排空间收窄,节能减排难度或将持续加大。“深圳作为世界制造业之都,工业经济结构优势突出,第二产业的占比下降空间有限,因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减排难度很大;从能源结构角度看,2020年,虽然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 67.4%(其中天然气17.2%,核能50.2%),仍然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应作为重点布局。”他说。

实现碳中和任重道远。章柏幸认为,“双碳”背后的绿色发展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多维提升。基于当前深圳发展现状,除了重点调整能源结构之外,还应该继续加强提升能效。另外,深圳有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应加大力度提升海洋碳汇能力,助力碳中和。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