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期权的交易原理
如何“点碳成金”?金融机构打造碳金融样本
如何“点碳成金”?金融机构打造碳金融样本: “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这句话正从一个口号落地实现。 对于这种切实体会,湖州市安吉县当地林农特别有发言权,因为当地百万亩竹林成为了碳汇资源,可作为碳资产卖钱变现。 作为电影《卧虎藏龙
“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这句话正从一个口号落地实现。
对于这种切实体会,湖州市安吉县当地林农特别有发言权,因为当地百万亩竹林成为了碳汇资源,可作为碳资产卖钱变现。
作为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地,安吉县满目苍翠的竹海景色曾令世界观众叹为观止,该地也享有“中国第一竹乡”的美誉。
虽然对“碳汇”一词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当地林农知道,以前只能卖竹子,现在可以种竹子卖“空气”,安吉竹林经济的“二次振兴”被点燃。
而这种既能实现经济收益,又能保住生态屏障的经营模式,成为当前“双碳”战略下的一项创新缩影。
作为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盘活林业碳汇资源是重要一环,承载着资金方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是低碳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券商中国记者发现,在“双碳”目标下,随着低碳、绿色经济的发展,近两年金融机构频频发力碳金融,与“碳”挂钩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体系也不断涌现。
如何“点碳成金”?
在低碳经济中,与其它减排途径不同,林业碳汇属于自然解决办法。所谓碳汇即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其中的“汇”便是汇集、固定的含义。
常见的林业碳汇是指通过造林等林业活动,增加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经特定程序认证后,可作为碳资产,在碳市场进行交易,以获得相应的收益。
当前,国内林业碳汇落地项目并不多,其中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安吉竹产业改造升级碳汇能力提升项目便是一个较为经典的案例。
如何实现竹林碳汇“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这其中的关键便是要有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并于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系统的相关标准契合,以便将当地的竹林碳汇资源认证成碳资产。
安吉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是2021年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券商中国记者从安吉当地调研了解到,这两年,当地开展了安吉竹产业改造升级碳汇能力提升项目,先将碎片化的竹林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的收储、整合,通过成立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建立起“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条体系,用竹林碳汇撬动整个竹产业发展。
当然,这一竹产业改造升级项目的拟建设工期60个月,运营期限30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援。
券商中国记者从广发银行了解到,在信贷资金方面,该行杭州分行通过银团贷款积极支持该项目建设。由广发银行在内共4家银行提供银团贷款,其中,广发银行提供银团贷款2亿元。
同时,在这一项目中,保险机构亦参与进来。由于该项目涉及产品丰富,金额较大,客户对承保公司要求较高。据悉,广发银行与国寿公司进行联动开展林业保险产品合作,同时当地林农意外险也可由国寿集团介入,形成“银行+保险”综合金融合作。
当前,碳汇交易为当地林民提供了新的增收路径。券商中国记者调研了解到,购碳群体多是浙江一些纺织、电力、纸业、家居以及一些制造业企业,碳汇资产的平均交易价格为70.44元/吨,每家企业的成交量从几十吨到上千吨不等,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碳汇市场是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暂停多年的CCER将被重启的市场呼声愈加增高。
碳汇等项目要进入碳市场,只有通过CCER。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安吉县积极申请CCER核证资质,力争成为国家发改委备案认可的竹林碳汇核证资质单位,面向全国开展CCER核证业务。
当前,国内各地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也成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先导承载地,也是各家商业银行在扩充、创新其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诞生的“桥头堡”。
值得关注的是,林业碳汇等受CCER重启带来的市场机遇非常可期。金融机构不仅可为当地碳汇项目提供碳汇收储贷等信贷支持,还可为购碳一方的企业提供金融产品,例如碳汇共富贷、碳汇惠企贷等。
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参与相关的项目,并提供多元和创新的投融资服务,是发力碳金融的重要使命。从目前来看,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推出了林业碳汇质押贷款、林业碳汇保险、林业远期交易、林业碳汇债券等多种金融工具。
但是,目前林业碳汇在政策、法律、管理以及价值实现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客观现实的问题。对此,兴业研究首席绿色金融分析师钱立华在其《绿色金融支持林业碳汇机制和模式创新研究》报告中建议,要加快林业碳汇方法学、标准的开发和完善,出台林业碳汇及产业发展激励政策,推进建立林业碳汇多元化价值核算评估体系,积极推进CCER重启、完善林业碳汇交易规则等。
同时报告还建议金融机构要优化林业碳汇融资等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强化金融支持林业碳汇的专业能力等。
整体看,随着“双碳”战略实施,我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随着“双碳”目标的落地推进,作为资金供给方的商业银行,近两年纷纷将绿色金融提高到一定的战略定位,并构建了绿色金融制度体系,以及明确具体的绿色金融转型路径。
从当前实践结果看,不少主流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并绿色信贷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在绿色债券的发行、投资、交易、承销等方面也实现突破。
在此基础上,很多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也加快创新。除了比较常见的碳配额抵质押贷款这类传统信贷产品,不少商业银行频频参与绿色项目融资、减排相关的低碳项目,探索相关金融服务创新。
-
进出口银行联合10家金融机构发布《绿色金融支持“一带一路”能源转型倡议》2023-06-08
-
全国碳市场的经济和环境影响几何?2023-06-08
-
第15个“世界海洋日” 浙江达成首单红树林碳汇交易2023-06-08
-
绿色金融周报:全国首张蓝色碳票颁发2023-06-08
-
2023年6月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收盘价与前一日持平,报58.50元/吨2023-06-08
-
江苏首笔林果树碳汇贷成功落地 开辟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2023-06-07
-
签订林业碳汇交易合作协议 林业碳汇再交易20万吨2023-06-07
-
全国碳市场CEA挂牌协议交易价格6月5日收平于58.50元/吨2023-06-06
-
绿色金融赋能绿色发展 北京绿色交易所“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助力首单“京行碳e贷”落地2023-06-06
-
海南首例“司法+林业碳汇”民事公益诉讼案公开开庭2023-06-05
-
江苏首例认购海洋碳汇修复生态案宣判2023-06-05
-
IETA/Pwc年度情绪调查:全球碳市场短期将承压下跌,长期依然看好2023-06-05
-
商业银行开辟绿色金融新赛道2023-06-05
-
航空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2%,欧美正推动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2023-06-05
-
绿色金融“东风”正劲 碳市场大有可为2023-06-05
-
亚洲最大火电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项目建成投产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