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文段2.文章第⑥段加点词“近”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3.阅读本文,谈谈作...

来源:碳中和网
时间:2021-04-04 17:00:59
热度:1

文段2.文章第⑥段加点词“近”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3.阅读本文,谈谈作...?

1.举例子、列数字

2.不能, 因为公共交通每年节省的天然气只是接近53亿升,并非确指,去掉后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穿、吃、住 、行 四个方面。

4.化石燃料的燃烧  动植物的呼吸 燃烧秸秆 开汽车等

措施: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尽量使用节能灯

5.告诉我们身边的碳排放形式 ,从而提醒我们从日常生活入手来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解析】

1.试题分析:“从1990年到2005年,全球纺织品产量从4000万吨升至6000万吨。”直观一看,像是列数字,结合上下文分析,主要是举例子。以此为例,说明全球纺织品产量急骤上升的现状。后面的画线句,则是通过列数字说明牛产生的温室气体之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2.试题分析:我们把“近”去掉与原句加以比较我,就可以知道“近”表明“公共交通每年节省53亿升天然气”中的53亿是个约数,是将近、不到的意思。而去掉后就变成了确数,与原意不符,也不符合实际了。这个字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的态度。

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分析说明文中的词语准确性,要把它放到语境中,体会出它的意思和用法,并将删掉该词的句子和原句加以比较。回答这类题目,一般采用三步法,即首先回答不能,然后指出该词在原句中的意思和作用,接着说去掉会变成什么情况,如与实际不符或说法过于绝对等,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掉。

3.试题分析:审题后通读全文,根据文章中四个小标题及各部分内容可知,四部分分别是从衣、食、住、行四方面来说明的。用这四个字来回答正符合题干中“用四个字进行概括”的要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心和积累的能力。

点评:平时要注意生活及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对于全球关注的如环境、

4.试题分析:“再写两种身边的碳排放方式”的要求表明,不能与原文中的重复。审题之后,调动我们的积累,想一想所了解的“碳排放方式”,如洗衣服用洗衣机、取暖燃煤、种田焚烧秸秆等。写出一些措施,如多步行、节约用电、用手洗衣服、多种树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平时要养成多看多想多思的好习惯,对于身边的事、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要多关心,多与同学交流,并积极地想办法,献计献策。这样,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都会迅速提高。

5.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标题“我们身边的碳排放”可知,本文意在告诉我们身边的一些碳排放形式 ,从而让我们意识到,低碳生活完全可以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点评:做题时要审清题干要求,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标题及说明内容,理解写作的意思。理解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和多次出现的词语(句子),这些往往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章的意图所在。

 

推广链接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写作方法有哪些    如何概况文章主要内容    书籍就像繁茂的大树    你认为叙事类文本如何进行阅读    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怎样阅读状物类文章    小学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叙事类文章阅读指导    怎样阅读写景类文章    记事类文章阅读技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状物类文本如何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