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哪些作品中体现了中国的"中和之美"?

来源:碳中和网
时间:2021-03-23 22:02:26
热度:1

哪些作品中体现了中国的"中和之美"??

中和是儒家对于礼和乐提出来的要求,也是一种伦理道德规范。《论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作为对文艺创作的尺度,中和之美的一般含义是抒发感情而又要有所节制,和谐、适度地处理主体(艺术家的情意)与客体(物境、情境)的各种关系。它追求的是艺术作品中主体与客体契合而成的意境。
1《红楼梦》的中和之美
《红楼梦》中和之美的形成:曹雪芹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图解人生种种的困惑,领悟了“好”便是“了”,中和之美得以浑然一体的形成。
《红楼梦》对中和之美传统的发展:《红楼梦》的中和之美,不是简单的“允执其中”,而是突破了中和之美传统的审美原则“德和”的局限,是高度和谐的艺术结晶。首先,《红楼梦》突破了“发乎情,止乎礼仪”的中和聚焦点。化为以超脱的心态淡视一切是非善恶、喜怒哀乐、美丑灵肉,去冲淡人事的繁华形色。其次,曹雪芹已充分注意到文艺作品的公众性。汲取了古往今来的流派纷呈的文化精华和艺术形式、技巧,并极其精妙地中和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成了一部百科全书。再次,中国小说传统的悲剧形式是“准悲剧”。《红楼梦》的大悲剧,已略倾斜于近现代西方个体人格在对立的悲剧冲突后走向精神和肉体的危机乃至毁灭。《红楼梦》的解脱则是“觉自己之苦痛”后领悟人生的真谛。
中和之美在《红楼梦》中的表现:中和之美的主题歌——《好了歌》;生命圆融的中和之美——将“淡化人事,淡泊人生”升华到“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环中,理之圆足混成无缺,如太极然。”;人生历程的中和之美——出世、发展与挣扎、终结绝与升华。揭示了人生历程趋向死亡的必然性与潜存的人心路程原动力之一——死不是外在的,死也不只是生活的表层现象,它是人的生理、心理乃至整个生命的原动力,同时也是人的生命鹄的”;典型人物的中和之美——贾宝玉性格丰满性,和谐地凝聚成一个主体,富贵滋养着宝玉,而宝玉却能富贵着而又颓废,颓废着而又能不俗恶,于是“中和”着美了起来。(1)他不好为应举读书,但又羡慕封建时代高人雅士流连风月、纵情诗酒那样的风流倜傥。(2)不太注重等级和名分,但又保持主奴界限。(3)比较尊重女性,但又采用多重标准。(4)追求浪漫爱情,又缺乏婚姻责任的意识。
《红楼梦》中和之美的局限:不屑于创造人生、创造世界;感性的、模糊的方式,尚未达到清晰的、明确的认知;高鹗的续书,家道中兴的喜庆结局。
2中和之美—张齐岩书法作品展现场及作品海量图片
去网上搜他的关键字会出来很多他的作品。可能会对你的提问有帮助。


书法中“中和之美”崇尚的是平和、淡泊、不愠不火的境界,凡是剑拔弩张、刻厉劲燥的表现,都被视为不入上乘之流的。因此,在书法创作与鉴赏中,“外柔内刚”便是一条较高的标准。外形要秀美自然,贵温和恬淡;骨子里却要刚劲着力,入木三分。柔与刚这对矛盾关系是不能倒置的,如果外形表现得很“刚”而骨子里很“柔”,那就适得其反了。因此,“外柔内刚”的支撑点在于骨力之“刚”,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列宁说人不能完全的把握    在这里必须丢掉一些游移出自    剧作者与剧中人的比喻是什么观点    在离骚中下列不能用来喻托美德    中国传统思想体现了对生的重视和爱恋    将艺术的本体存在仅仅归结为    被严复翻译为群学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是谁提出来的    觉悟和觉察相比其特点不在于    属于十七年散文作家    中国五四运动以后确立的知识分子精英    关于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走进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