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跪求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写了浓缩版3000字

来源:
时间:2022-03-07 19:00:42
热度:1

跪求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写了浓缩版3000字?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乌金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属于北方地区。黄土高原东西千余公里,南北75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乌金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属于北方地区。

黄土高原东西千余公里,南北75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北部、甘肃省(除陇南市、平凉市大部分地区、庆阳市的宁县和正宁县外)、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海拔1000~2000米 。


环境变迁

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中国黄士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墚、峁广布的破碎地表。


古气候的标志

黄土地层中反映古气候的标志概括起来有:古土壤、湖沼相沉积、河流相沉积、黄土的颜色变化、化学元素组分含量和孢粉组合等。  

古土壤,它是在不同地质时期的地表,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经过成壤作用形成的。因此古土壤的类型、成分结构等特征都带有形成时气候特征留在土壤中的痕迹,这些痕迹直接记录了当时气候冷暖干湿等变化。  

湖相沉积,黄土中常夹有湖相地层,这类地层主要出现在早更新世早期和晚更新世的早期或晚期,。这些湖沼相沉积物中碳质成分含量很高,富含生物碳及孢粉,其所含铁元素多为还原状态,氧化程度很低,这些特征表明上述湖沼相堆积是在湿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河流相沉积物,主要为粗砂、砾卵石等,一般属于早更新世中后期及中更新世早期。在晚更新世时,一些盆地和山前地带的黄土中夹有不同厚度的砂卵石层,这些粗岩相沉积物说明当时黄土堆积时,曾经有过较大的丰水期,因而河流发育,水文活动积极,反映了当时湿润的气候条件。  

黄土形成于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因而有不同的外观颜色。综合黄土高原黄土剖面颜色在垂向上的变化,自下而上大体可以分为4个主要颜色段:第一段,浅红黄色段;第二段,棕黄色段;第三段,灰黄色段;第四段,褐黄色段。黄土颜色自下而上由红黄—棕黄—灰黄—褐黄的变化。  

黄土中化学元素组分的迁移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所谓元素的迁移,是指土壤中的化学元素的转移和再分配,使化学元素重新分散或集中的迁移。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中,迁移的方式、强度和结果都不相同。  

元素迁移除。元素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元素的组合及其结构等内因外,还有外界的物理化学环境,如温度、压力、氧化还原环境等外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黄土史时期迁移最重要的外界因素,通过测定黄土层中元素迁移量的大小、形式及其组合关系等,反演其迁移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气候条件,以达到了解古气候环境波动的目的。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和花粉分别是这两类植物的繁殖器官。孢子和花粉当它们在植物的孢子囊和花药中成熟后,借助风、水或动物等动力的作用飞离植物母体,大部分落在土壤中,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孢子花粉也就变成了化石。孢粉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用特定的方法把不同地层中的孢粉化石分离提取出来并鉴定其类型及组合,以此恢复古植被类型、群落,生长的古地理景观和古气候条件。


古环境的变迁

新生代早期,全球性气候变暖,我国各地区包括黄土高原的早第三系地层多呈红或浅红色,说明当时气候比较炎热。早更新世早期,黄土高原内在一些第三纪末形成的古侵蚀或断陷盆地边缘和盆地内,形成很多河流及大小不同的湖泊,其中堆积了厚大的湖相沉积。在早更新世末期,由于气候逐渐变得干旱起来,雨量减少使这些湖泊逐渐萎缩,乃至干涸消失,并演化成河流。中更新世开始时,由于新构造运动对环境的影响,黄土高原的气候变为温湿和干凉交替的波动。这一时期河流最为发育,河水流量也与气候变化相对应而呈增多或减少的变化规律。到晚更新世初期,干旱气候开始显增多或减少的变化规律。到晚更新世初期,干旱气候开始显著。到全新世,黄土高原则明显地被干旱少雨的气候所控制,北部向沙漠化方向演化。在整个第四纪时期内,黄土高原的古气候环境的主要变化时期是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末期。  

黄土高原环境的变迁,有其自然的因素,这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但也有人的因素,如黄土高原森林的砍伐,草地的破坏,土地利用不合理造成的土壤侵蚀,导致高原自然环境恶化。  


6000万年前的环境

文物工作者和地质人员最近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彭阳县等地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研究证实,约在6000万年前,黄土高原全是湖水,现在的山峰则是当时湖水中的孤岛。  

宁夏固原地区很早以前是一片海洋。在距今6000万年前,地壳发生剧烈断块式上升与下降,到了距今24万年前,六盘山、月亮山等发生剧烈的上升运动。此后,随着山区间歇式继续上升,广大的丘陵区均沉积了厚度不等的风成黄土,在盆地中心或山麓地带则有冲积的砾岩和粘土,大量的黄土堆积,覆盖了山坡丘陵,形成了目前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直坚持不懈在陕北黄土高原开展生态治理,使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状况实现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逆转。

陕西省林业厅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陕北黄土高原“绿色版图”在迅速扩大。林草覆盖率由42.9%提高到57.9%,今日植被覆盖状况越来越好,分析美国法国的卫星遥感资料,发现1982~2007年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覆盖处于上升趋势,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1982~1998年植被覆盖在波动中缓慢增加;

②1999~2001年植被覆盖处于一个相对的低谷;

③2003~2007年植被覆盖快速增加。

表明1999年以来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成效显现。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四季绿色度的变化趋势都为正值,其中10月份绿色度的上升趋势最显著,其次是5月份。 绿色度的大小可反映植被覆盖度的高低,不同等级绿色度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的变化就可反映植被覆盖结构的动态变化。各县(区)平均绿色度都呈现增加趋势,但增加的显著性和幅度大不一样。区内西部植被覆盖增加的趋势极为显著,而东部具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

可见,生态建设发展还不平衡,应适当加强东部即黄河沿岸县的治理力度。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因为退耕还林(草)前的耕地多,10月份农作物都成熟收获了,绿色度很低, 10月份林草茂盛,绿色尚未褪去,自然绿色度就高了。

近26年来,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降水具有减少的趋势;春季和夏季降水也有减少的趋势,而秋季和冬季的降水量有增多趋势。因此,为了保证退耕还林(草)生态建 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持续稳定地发展,适时开展春季尤其是夏季的人工增雨作业显得非常重要。降雨量增多的秋季比降雨量减少的春夏季种草植树易见成效。

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2007年底,仅延安市就完成国家计划内退耕还林(草)面积875.06万亩,分别占到全国退耕还林(草)面积的2.光景。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论文,描写黄土高原的诗句,描写黄土高原的文章,黄土高原为什么住窑洞,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黄土高原地貌图片,黄土高原的位置,我国荒漠治理取得的成就,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