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对自行监测的规范与创新
《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对自行监测的规范与创新:企事业单位自行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既是其恪守社会责任的基石,更直接牵动着污染减排的实效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深刻影响着生态环境领域的公平与正义。《生态环境监测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围绕自行监
企事业单位自行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既是其恪守社会责任的基石,更直接牵动着污染减排的实效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深刻影响着生态环境领域的公平与正义。《生态环境监测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围绕自行监测监督管理,规定了企事业单位及相关方的义务、监管要求和法律责任,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制度措施,可谓亮点纷呈。
亮点一:系统性构建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筑牢数据真实性的“防火墙”
一是确立质量管理制度的法定地位。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是保障数据真实准确、实施全过程监管的重要基础。《条例》规定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并将其履行情况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对未设立质量管理制度的企事业单位处2-20万元的处罚。这意味着建立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已从一项企事业单位可自主选择的软性要求,转变为必须依法建立并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法律义务,今后企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采样、分析、记录、审核等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以保证自行监测数据的质量。
二是强化监测设备的全周期管理。《条例》规定企事业单位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监测设备,将监管视野延伸至设备管理端。实践中,一些设备厂商故意预留数据造假“后门”。《条例》明确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规范的监测设备,管理部门可以将“该设备的有关情况以及生产者、销售者向社会公布,并通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由市场监管部门对生产者、销售者依法处理”,实现对监测设备的闭环管理,推动形成“优胜劣汰”的监测设备市场环境,从源头压缩“造假空间”。
三是引入过程性监控的“电子眼”。《条例》规定开展自行监测的主要监测点位应安装、使用可以获取监测活动过程和监测设备运行情况的视频监控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这是一项针对性极强的措施。通过视频监控实现对监测核心环节的远程、实时、可视化管理,使采样点位被擅自改变、监测设备被非法干扰等行为无处遁形,极大增强了监管的威慑力。
亮点二:规范与培育并重,建立健全技术服务机构监管新机制
《条例》通过设专章的形式,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对于自行监测而言,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的任务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开展手工监测,一类是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运行维护。近年来,一些技术服务机构被曝光参与数据造假。《条例》的出台将有利于培育一个健康、专业、可信赖的监测服务市场。
一是确立备案制度。《条例》规定技术服务机构需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技术能力等条件,并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提交书面承诺。这既设定了基本的从业要求,又强化了机构自律和社会监督。
二是明确行为规范与独立性要求。《条例》明确要求技术服务机构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并禁止机构超范围承接业务、转委托和同时接受利益冲突的委托,保障了监测服务的独立、客观、公正。
三是明确数据质量责任。《条例》规定,技术服务机构及其负责人应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委托单位应对技术服务机构的监测服务活动加强监督。这一条款有利于破解以往一些排污单位“一委了之”、技术服务机构“唯利是图”的局面,推动双方审慎选择与合作。
亮点三:推动监管方式创新与社会共治,构建现代化监测治理体系
一是鼓励智慧监管与非现场检查。《条例》提出加强部门联合检查,鼓励通过非现场检查、使用非接触式技术手段开展监督检查,这顺应了数字化时代潮流,推动监管从“人海战术”向“科技赋能”转变,利用视频监控、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二是实行分级分类精准监管。《条例》规定根据技术服务机构的规模、能力、信用等实行分级分类监管。这有利于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对信用好、能力强的机构减少检查频次,对风险高的实施重点监管,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三是强化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条例》规定企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公开自行监测信息,要求将备案的技术服务机构信息及其书面承诺等向社会公布。这种全方位的公开措施,将自行监测相关信息置于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之下,形成了强大的外部约束力。
《条例》关于自行监测的制度设计,系统回应了当前管理实践中的难点和痛点,通过明晰主体责任、规范监测流程、严惩数据造假、创新监管模式,为构建严密、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应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严格执行,共同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监测数据根基。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黄小赠)
-
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发布后,围绕2024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研究开展了哪些工作?2025-10-27
-
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中国创新解锁绿色转型新路径2025-10-20
-
【CCER】国家认监委关于发布第二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资质审批决定的公告2025-10-11
-
全面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进一步强化数据质量管理 | 碳市场建设解读⑨2025-10-09
-
解读|全面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进一步强化数据质量管理2025-08-27
-
石家庄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显成效 执法与企业转型共促绿色发展2025-08-14
-
关于CNAS-SVXX:202X《产品碳足迹核查机构认可方案》网上征求意见的通知2025-08-12
-
10分钟处理100万条数据 东航开发碳排放航油监测系统2025-08-11
-
最新数据:全国CCER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2亿元2025-07-31
-
各试点地方碳市场交易行情数据及最新发布相关政策2025-07-20
-
【工信厅联节函〔2025〕279号】六部门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工作的通知2025-07-08
-
金融机构如何深度赋能全国碳市场建设?2025-06-27
-
把握好变与不变,强化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2025-06-10
-
关于新建分布式光伏项目接入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大数据平台的通知2025-06-09
-
有色金属行业碳足迹数据库正式上线2025-06-07
-
采购预算86万元!黑龙江省林业技术服务中心人工林碳足迹方法学研发竞争性磋商公告202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