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海通国际孙明春:国内金融机构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来源:中国证券网
时间:2021-04-09 22:20:49
热度:1

海通国际孙明春:国内金融机构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近日,海通国际发布《中国金融机构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和方法》报告。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中国金融部门完全有能力在2030年甚至更早实现“碳中和”。报告数据显示

近日,海通国际发布《中国金融机构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和方法》报告。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中国金融部门完全有能力在2030年甚至更早实现“碳中和”。

报告数据显示,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的121家金融机构中,已有42 家宣布“碳中和”计划,其中30 家机构已在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之下,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对金融部门实现‘碳中和’进行成本估算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中国金融部门于2030年前率先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目标倡议。”孙明春说,中国金融机构碳强度低、财务实力强,实现“碳中和”的年成本尚不到金融业GDP的万分之三。若通过购买“碳信用”实现“碳中和”,则年度总成本应不超过200亿元,完全有能力在2030年甚至更早实现“碳中和”。

“2019年中国金融部门的GDP是7.6万亿元,相对其收入和利润水平,中国金融部门实现‘碳中和’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孙明春说道。

孙明春认为,金融部门实现“碳中和”不仅可起到示范效应,引领全社会更多有条件的部门和企业也加入提前实现碳中和的行动之中,还有助于活跃国内碳市场,对控排企业和新能源相关企业等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形成更强大的激励机制,促使更多企业主动采用绿色低碳技术。

对金融机构在运营层面推进“碳中和”的具体实现路径,孙明春表示,可在“碳核算”“碳减排”和“碳抵消”等三个主要环节进行。

除了在自身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以外,孙明春还建议金融机构也要致力于实现资产层面的“碳中和”。在孙明春看来,承销绿色债券或IPO项目,对高排放企业采用更严格的融资标准,设立有关“碳中和”或低碳技术的ETF、基金(股票、债券碳信用等),或开发相关投资产品等,都可实现业务活动中“碳足迹”的降低。“通过加强投融资活动中的气候风险管理,可更直接地帮助和推动其他部门尽早实现‘碳中和’。”孙明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