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我国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我国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双碳”背景下,碳足迹将成为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抓手。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目标和实现
“双碳”背景下,碳足迹将成为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抓手。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目标和实现路径,强化任务分工和政策协同,提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案》旨在加快建立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增进碳足迹工作国际交流互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鼓励有条件地区先行先试
碳足迹通常是指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特定对象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特定对象包括产品、个人、家庭、机构或企业,石油、煤炭等含碳资源消耗越多,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大,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产品碳足迹是碳足迹中应用最广的概念,是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的生产、运输、分销、使用到废弃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生态环境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举例说,塑料袋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使用塑料袋会增加碳足迹;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进行加热,不需要使用传统能源,能够减少碳排放,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减少碳足迹。
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助于量化和减少产品或服务的碳排放,从而推动环境可持续性的实现。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低碳、环保产品的需求,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这些贸易壁垒,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四方面22条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等。其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基于自身实际开展产品碳足迹试点,探索政策支持工具创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公共采购、公众消费、绿色出行和碳普惠场景中优先采购和使用碳足迹较低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为国家完善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目前,全国已有城市积极开展产品碳足迹试点工作。比如,6月5日,上海启动“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发布了包括钢铁、“新三样”等重点出口产品以及家具、巴氏杀菌乳等民生消费品等首批11项产品种类规则采信清单,解决了产品碳排放的核算应当算什么、怎么算以及如何算得准等关键核心问题。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方面表示,“产品碳足迹认证”使产品从生产、贮存、运输、流通直至报废的碳排放都“有迹可循”,这样一份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体检报告”,将促进企业更好规划产品生产模式、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在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将率先在钢铁等重点行业推动该市“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顶层设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构建绿色低碳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任务要求。
在此基础上,《实施方案》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分阶段明确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取得积极进展。
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应用环境持续优化拓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因子数据库与碳标识认证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在政策层面,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等相关政策。
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门按照发挥协同作用、形成政策合力的原则,对已发布的各部门碳足迹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从建立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格局、推动规则国际互信、加强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明确碳足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重点任务更细化、措施手段更聚焦,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于2023年11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至今仅半年。
《实施方案》与《意见》有哪些不同之处?在王鹏看来,《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如制定出台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并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而《意见》则更多地关注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和指导意见,缺乏具体的实施细节。此外,《实施方案》更侧重于具体执行和落地,通过制定核算规则标准来推动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而《意见》则更侧重于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为推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
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认为,《实施方案》是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一份综合性文件,旨在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和管理。而《意见》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一份具体意见文件,旨在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绿色能源领域将迎发展机遇
不过,开展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仍存在几道“坎”。王鹏认为,一是标准不统一。目前,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标准尚未统一,导致不同企业和地区之间的碳足迹核算结果存在差异,影响了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公信力和可比性。二是数据获取存在难度。碳足迹的核算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目前一些关键数据的获取存在难度,如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等。这影响了碳足迹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三是技术瓶颈问题。虽然有一些现有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和工具,但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如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问题。这些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四是企业参与度不高。目前,一些企业对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或者对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此次《实施方案》提出,政府部门探索开展重点行业和细分领域的产品碳足迹分级评定和管理工作。鼓励企业参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自身和供应链碳足迹评价,推动企业挖掘减碳潜力、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产品低碳竞争力。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案》坚持系统观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产品碳足迹着手,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各部门、各地区全力打造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以试点工作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实施方案》落地见效。
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未来图景如何?王鹏表示,随着碳足迹管理体系的不断发展,相关标准和规范将越来越完善,使得碳足迹的核算、报告和验证更加准确和可靠。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碳足迹管理体系将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重点,绿色能源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节能减排技术、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等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成为推动碳足迹管理体系发展的重要动力。”王鹏说。
林先平向记者分析称,能源、交通、建筑、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将加快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有望成为减排的重点领域;绿色产品、绿色包装等领域也将迎来发展机遇,这些领域将逐步实施碳足迹管理标准,推动绿色低碳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未来碳足迹管理体系将更加完善和普及,涵盖更多的领域和产品。
-
构建自主碳足迹评估体系 应重视现有国际评估标准2024-06-16
-
江苏全面启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创新试点2024-06-16
-
山东省碳足迹认证技术委员会和碳足迹认证联盟成立2024-06-13
-
产品碳足迹国标与行标空缺,专家建议急用先行,先试先行2024-06-12
-
中国计划到2027年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2024-06-06
-
生态环境部就《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答记者问2024-06-06
-
“碳”寻绿色发展成果 碳足迹核算愈受企业重视2024-06-06
-
我国将于2027年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消费品将带“碳标识”2024-06-06
-
上海为产品碳足迹设“标尺” 试点启动 首批11项产品种类规则采信清单发布2024-06-06
-
上海为产品碳足迹设“标尺”2024-06-06
-
十五部门联合发文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2024-06-06
-
上海启动“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2024-06-06
-
上海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 让全产业链碳排放核算更精准2024-06-05
-
上海启动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2024-06-05
-
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2024-06-05
-
欧盟碳足迹核算细则征求意见截止在即,动力电池出口或再迎“碳壁垒”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