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央广时评】科学防沙治沙 久久为功筑牢“三北”绿色长城
【央广时评】科学防沙治沙 久久为功筑牢“三北”绿色长城:土地荒漠化,不仅让人类失去可以耕种的土地,还会加剧沙尘灾害,极大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是防治土地荒漠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在高温干旱的沙地里种下一棵树不难,种活一棵树却
土地荒漠化,不仅让人类失去可以耕种的土地,还会加剧沙尘灾害,极大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是防治土地荒漠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在高温干旱的沙地里种下一棵树不难,种活一棵树却不容易。为此,在我国“三北”地区,沙区的人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在一次次试验中不断探索植树种草的新模式。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当地人摸索出了“深栽浅埋”法,即将树苗栽种到一米深的沙坑中,却只回填半米深的土,帮助树苗有力抗拒了风沙干旱,不仅减少了50%的浇水次数,还将苗木成活率由过去的5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在宁夏中卫,人们在沙面人工接种蓝藻等隐花植物,促进形成生物土壤结皮,可以有效固沙。天然结皮的形成至少需要8年,人工培养只需1年左右。在甘肃武威,科研人员将成片光伏面板布置在荒漠化土地上,不仅能利用光能发电,还能像遮阳伞一样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板下优质牧草、灌木等生长,实现了发电、治沙、增收三重效益……
这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防沙治沙措施,突出的是因地制宜、科学精准,是各地沙区群众和科研工作者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不同沙区的自然环境不同,栽什么树、种哪些草,种多少、怎么种,都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自然规律而定。因此可以说,防沙治沙是一项科研工作,必须要有扎实的调研、试验和分析,确保绿化行动科学有效。否则,盲目绿化,脱离实际或违背自然,草木苗难以成活,不仅浪费人力财力,还可能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效果适得其反。
防沙治沙要讲科学、靠科技,也要靠全社会共同参与、久久为功。“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45年多来,正因一代代建设者的不懈努力,在茫茫荒漠中播撒点点绿意,才创造了一个个“荒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生态奇迹。如今,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8亿亩,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3.84%,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工程区经济林干鲜果品年产量从不足200万吨提高到4800万吨,1500多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增收。
眼下,总规划73年、分八期进行的“三北”建设工程,已进入六期工程建设期(2021—2030年),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我们要锚定这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因地制宜,不断探索适合当地的治沙又致富的双赢之路,把祖国北疆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不断续写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央广网评论员 陈锐海)
-
中国科学家首发《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 助力全球减碳目标实现2024-05-29
-
新疆科学家提出全球灌溉碳减排方案2024-04-15
-
科学制定碳排放标准2024-04-11
-
“雪龙2”号科学家到访港中大 出席“气候变化国际会议”2024-04-09
-
习语品读|“种下的既是绿色树苗,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2024-03-12
-
科学引导绿色低碳转型2024-03-11
-
绿色化学、生物材料……2024年最值得期待的科学突破2024-01-12
-
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2024-01-01
-
国内首部眼健康科学纪录片《眼睛的故事》荣获“2023年企业典型传播案例”大奖2023-12-18
-
浙大团队实现丙烯、丙烷高纯分离 相关成果登《科学》2023-12-15
-
《科学饮奶蓝皮书》发布,蒙牛助力国民营养素养提升2023-12-12
-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厦门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的通知2023-12-11
-
博士服务团回滇探讨云南“三大经济” 推进科学绿色发展2023-12-02
-
英国气候科学与政策网站“碳简报”发布分析报告称中国明年碳排放将减少2023-11-14
-
中国发布《国际科技合作倡议》 将面向全球设立科学研究基金2023-11-06
-
锡林郭勒启动7年计划向3000余万亩沙地要绿色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