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国际贸易“绿色博弈”氛围渐浓 企业加快实现碳足迹管理的问与答
国际贸易“绿色博弈”氛围渐浓 企业加快实现碳足迹管理的问与答: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建立一套符合国情市情、衔接国际规则的产品碳足迹管理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建立一套符合国情市情、衔接国际规则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提升产品碳足迹标准计量、数据采集、评价认证和专业服务,拓展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撑。
在此之前,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方案》正是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制定的。
“国家以及地方层面相关政策的出台,将为产品碳足迹的计算提供标准和背景数据库支撑,有力推动产品碳足迹计算、管理、认证等工作的规范化。”碳阻迹创始人兼CEO晏路辉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产品碳足迹的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丰富,为低碳概念深入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广阔的市场想象空间。
所谓产品碳足迹,实际上属于碳排放核算的一种方式,一般指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
“碳足迹的概念最初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环境足迹’概念。”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慧心解释,“在环境足迹体系下,除了碳足迹外,还有生态足迹、水足迹、化学足迹、氮足迹、生物多样性足迹等,用于评估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影响。”
近年来,碳足迹概念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家逐步建立起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制度,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
“之前很多企业是从下游品牌企业要求或者自身品牌宣传的角度开展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和管理,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产品碳足迹水平会成为产品竞争、采购要求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标准。”晏路辉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这会给更多企业更强的动力开展产品碳足迹的计算、管理和披露,对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也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从整体看,由于当前存在标准不足与不统一的问题,制定和完善统一、可操作的碳足迹核算与评价技术标准尤为迫切。”晏路辉表示,这涉及明确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此外,目前国内在碳足迹核算中缺乏本土化的生命周期单元过程数据库和广泛认可的碳足迹背景数据库。
这对企业来说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计算、管理以及披露,进行工艺流程改造、强化节能降碳管理,也将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资金支持,并最终带来主营业务的提升。
碳足迹管理的难点在于核算标准的明确。“目前,我国的碳足迹标准体系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国家标准《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建议通过统一的文件规范,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为后续的细分行业、细分类别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提供指导。”刘慧心提出,要加快出台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
随着国际间气候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跨国公司逐步将产品碳足迹纳入供应链管理要求,碳足迹管理已成为国际贸易中新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也在加快提升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已在多个文件中提出了与碳足迹相关的具体工作要求。
《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定出台3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相关地方、企业或团体标准,推进打造50家以上绿色低碳链主企业;到2030年,制定出台1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相关地方、企业或团体标准,全面建成产品碳足迹服务平台体系……此前《意见》也提出了相似目标: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完成上述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目前距离2025年时间较近,且我国在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的建设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到2025年完成50个左右国家层面的核算规则和标准将面临较大压力,需要各主管部门同策同力,共同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机制的建立、协调和对接,扎实推进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制定方面如何与国际接轨、互认十分重要。在全球商贸往来频繁的大背景下,欧盟产品碳足迹政策的收紧正对我国多个行业产生影响。例如,2023年8月,《欧盟新电池法》(New Batteries Regulation)正式生效,要求未来的电池产品具有更低的碳足迹。
“这是碳足迹首次作为强制性要求,被写进欧盟的政策法规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动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电链科技双碳事业部总监郑颖表示,这对动力电池企业是一项迫切而陌生,并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
对国内动力电池生产厂商而言,前述法案的时间要求比较紧迫,但是国内开展相关工作的经验较少,供应链的数据底子比较薄。晏路辉表示,电池行业或因欧盟新电池法的发布受到直接影响。“我国其他取得全球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如光伏、电动汽车等也可能受到波及。”他说,事实上,当前阶段企业希望产品碳足迹同时满足不同体系的要求,需要对十多种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针对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我国外贸“新三样”的碳足迹管理,市场监管总局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征集“新三样”碳足迹国家标准项目提案的通知》,计划通过向社会广泛征集国标提案,进一步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及相关标准体系。
“加强国际互认是《意见》中提到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鲁政委提出,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的构建不仅关系到我国绿色消费体系的构建,也关系到我国产品的全球竞争力。近年来,欧盟陆续加强对于产品含碳量的约束,构筑形成了隐性的“绿色壁垒”。现阶段,国际上缺乏统一、互认的碳足迹标准体系,我国应适时推动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国际互认工作的开展,为我国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提供支持和便利,同时也有利于引导产品碳足迹领域国际标准的形成。
对动力电池厂商而言,能否在满足碳足迹要求方面“闯关”成功,关系到能否守住我们在相关产业链条上的优势地位。实际上,承受压力的不仅仅是这一个行业。业内专家提示,欧盟的纺织品碳足迹要求也已在路上。2023年12月4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就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指令(ESPR)达成了临时协议,产品碳足迹和环境足迹要求被列入ESPR中,而纺织品(特别是鞋服)将成为优先考虑执行的产品。
我国是欧盟最大的纺织品进口来源国,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2年,欧盟自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比例约占自欧盟外国家进口比重的32.3%。ESPR开始实施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可能受到影响。
压力在未来有可能持续增加。刘慧心表示,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碳数据的可得性和质量将成为影响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除了对于产品碳足迹的约束性要求外,我国企业还将面临来自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碳关税机制的压力。”她建议,进一步强化对于重点行业直接排放数据的核算要求,同时基于相关数据,建立能够代表我国各行业发展和排放现状的碳足迹背景数据库。
此外,有专家提出,可从需求侧对绿色消费加以鼓励。例如,参照我国目前促进能效产品和节水产品消费的鼓励做法,依托产品碳足迹标准制度开展诸如碳标签、碳效标识等应用,并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优先采购等方式鼓励零售企业、电商平台通过采取设置产品专区、定向发放消费券等措施,鼓励绿色消费,从而逐步建立绿色消费体系,通过有效需求激发供给端的绿色投资。
“我们设立的全新绿色消费品购物平台‘低碳英雄’,旨在用‘产品碳足迹’‘碳标签’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平台。”晏路辉介绍,该平台的所有上架产品都必须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计算了产品碳足迹;具有碳减排属性,计算了碳减排量;产品实现了碳中和。他表示,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和公众对碳足迹的认知。
-
新疆科学家提出全球灌溉碳减排方案2024-04-15
-
创新“碳普惠”机制 助力碳减排2024-04-11
-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电解铝》正式获批立项(同步制定国家标准外文版)即将启动编制工作2024-04-11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碳足迹与碳中和行动报告2023》2024-04-08
-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落地广西首笔碳减排挂钩贷款2024-04-08
-
碳足迹有迹可循 不断增加动力电池产业“含绿量”2024-04-07
-
我国电子废弃物领域首个碳减排项目落地2024-04-03
-
江西以绿色金融助力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去年带动碳减排约558.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04-02
-
美的集团预计2030年实现智能家电主要品类碳足迹核算100%覆盖2024-03-31
-
上海:到2025年制定出台3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相关地方、企业或团体标准2024-03-25
-
【沪府办〔2024〕8号】关于印发《上海市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的通知2024-03-25
-
上海:将全面建成产品碳足迹服务平台体系2024-03-25
-
江苏启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创新试点2024-03-22
-
碳足迹:促进产业绿色转型的新途径2024-03-21
-
关于开展2024年湖南省工业碳减排标杆企业认定申报工作的通知2024-03-20
-
西南大学最新研究给出粮食增产与净碳减排“双赢”路径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