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15省区“碳”路先行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杂志
时间:2023-11-27 19:01:50
热度:1

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15省区“碳”路先行:  1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发改环资〔2023〕1409号,简称《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

  1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发改环资〔2023〕1409号,简称《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国务院在2021年10月24日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大中央对地方推进碳达峰的支持力度。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但是各地区能源结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面临着不同的困难挑战,特别是在城市和园区层面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探索的工作。建设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可以有效激发城市和园区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开展探索,为全国提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一、试点城市涉及到的重点建设内容和重点工程

  《方案》提出了“坚持积极稳妥、坚持因地制宜、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安全降碳”4条工作原则,以及2025年、2030年的主要目标。试点城市和园区要根据国家和所在地区“双碳”工作部署,谋划提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重点行业碳达峰、加快城乡建设低碳转型、促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五大主要任务。在实施重点工程方面,试点城市和园区要结合试点目标,主要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在强化科技创新方面,试点城市和园区要创新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在完善政策机制方面,试点城市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财政、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创新碳排放核算、评价、管理机制。试点园区要着力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在开展全民行动方面,试点城市和园区要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普及“双碳”基础知识,创新探索绿色出行、制止浪费、垃圾分类等方面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各级干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首批“碳”路先锋花落谁家?

  统筹考虑各地区碳排放总量及增长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首批选取15个省区按照名额分配,建设35个碳达峰试点城市和试点园区,具体名单由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提出,经本地区人民政府同意后,于2023年11月15日前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确认。这15个省区从地域地理分布来看,有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东南,从沿海到内陆,覆盖了全国东西南北中各个方位;从区域经济结构来看,既包扩山东、江苏、广东等经济大省,也包括辽宁、河北、黑龙江等制造业占主导产业的省份,还包括山西、内蒙古和新疆等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富集地区。可以看出,碳达峰试点地区的分配无论是从地理分布、产业布局还是能源结构,都统观全局,兼顾均衡发展。

  三、试点建设赋能区域产业发展

  《方案》要求试点城市和园区按照《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编制试点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改革举措、重大项目和工作进度安排。我们根据《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显示,试点城市主要建设方案包括增加森林覆盖率,提升碳汇能力、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发展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循环经济等助力降碳指标。特别是在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面,要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气化替代,淘汰老旧交通工具;优化大宗货物运输结构,加强铁路专用线建设和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加强交通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推进交通枢纽场站绿色升级。发展智能交通,推动各类运输方式系统对接、数据共享,提升运输效率。

  四、试点地区将开启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方案》的实施意味着我国将在多领域多层面加速摒弃传统粗放的低效高碳的旧发展模式,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技术、人才、资本等方面的保障,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参与其中的产业和地区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试点城市正好借此机遇推动摆脱传统能源依赖路径,在产业链关键节点提升集聚优势,加速布局高效低碳的新型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又是人口众多、碳排放总量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差距大,在不降低生产总值的前提下要实现双碳目标,只有加快淘汰传统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通过在全国各具特色的试点城市和园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才能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其他城市和园区起到示范、借鉴、引领作用,是国家持续完善双碳政策体系、贯彻落实双碳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高标准实现双碳目标。

  五、共“碳”未来,科技先行

  《方案》提出,试点城市和园区要加强科技支撑引领,支持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围绕绿色低碳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要创新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和引导企业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财政、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创新碳排放核算、评价、管理机制,推动城市能效与碳效整体提升。试点园区要加快建立以碳排放控制为导向的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产业引领下的多产业基础优势、技术优势、竞争优势,推进产业结构深层次优化与变革,加快产业国际化引领步伐。抓住了这一关键环节,帮助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试点应用,从而进一步走向规模应用,最终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我国现在共有8家企业和5家科研院所进入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50名。可见,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贡献者,在绿色低碳基础研究方面迈出坚实一步,也为我们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技术保障。

  总之,《方案》的落实首先按照“建设参考指标”,根据本地区的碳排放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把双碳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应的产业中去,明确每个产业要在规定时期内实现的降碳目标;二是要先立后破,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和奖惩机制,选取典型案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成功的案例给予奖励并全国推广,形成信息共享、降低风险的防控机制;三是坚持创新应用,不搞一刀切,尊重各个地区不同的自然禀赋和产业结构,鼓励不同的试点地区和园区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应用和实现方法学,为地方企业和产业的创新活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