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专家:中国索道绿色发展前景广阔
专家:中国索道绿色发展前景广阔:中新网贵阳2月27日电 (记者 张伟)“世界上最早的索道技术起源于中国西南山区,绳索和吊篮帮助山区民众能够跨越溪流、攀登山峰。现代索道技术兴起于欧洲,十九世纪中后期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登山和滑雪市场中开始有广泛
中新网贵阳2月27日电 (记者 张伟)“世界上最早的索道技术起源于中国西南山区,绳索和吊篮帮助山区民众能够跨越溪流、攀登山峰。现代索道技术兴起于欧洲,十九世纪中后期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登山和滑雪市场中开始有广泛的应用。”中国索道协会理事长、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泉27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索道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中国索道协会第四届二次理事会暨索道技术论坛日前在贵州省铜仁市举行,中国索道行业近600名企业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谈索道发展、共谋索道大计。
“基于中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基数,包括民众对文旅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让索道行业在中国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张泉说,伴随着索道技术的突飞猛进,索道行业绿色低碳环保的属性日益凸显。
据了解,中国索道行业在《客运索道建设项目评价》对客运索道绿色交通做了相关研究,将索道、栈道、公路、盘山道对环境的影响做了全面系统论述,客运索道绿色环保优势明显。客运索道点对点运输,运距最短,电力驱动,同等运能情况下使用能耗少,只相当于汽车的1/10-1/20,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最小。假设索道使用寿命为30年,索道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不到其他运输工具的四分之一。
图为贵州铜仁梵净山索道。 江梵供图中国国务院于2021年就出台过《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提升交通系统智能化水平,积极引导绿色出行。2022北京冬奥会提出了“实现碳排放全部中和”的承诺,而低碳交通则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冬奥绿色低碳公共交通网中,延庆赛区内11条索道为运动员提供高山交通网络,从小海陀山山脚下的延庆冬奥村抵达海拔2198米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出发区仅需30分钟,有效实现绿色低碳。张泉认为,北京冬奥会是索道作为绿色交通工具的成功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张泉表示,中国索道行业一直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要把索道的功能运用到促进旅游业的提升、带动民众增收致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中。”
以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索道为例,其设计之初就本着“索道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民众脱贫致富”和谐共赢的思路进行。梵净山索道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后,由澳大利亚专家做整体规划,选用全球排名第一的索道生产商——奥地利的多贝玛亚公司,针对梵净山的环境特征做索道专项规划及设备定制。梵净山索道斜长3411米,高差1193米,全套采用进口设备,索道单程运行时间约20分钟,每小时单向运客量可达1000人次,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客运索道之一。
“梵净山索道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审批要求,大量运用环保施工技艺,环保专项投资近4000万元,最大限度降低树木砍伐量。”张泉说,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采用合理的设备,运用最环保的技术来保证索道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梵净山索道可以实现游客当天的上下,做到游客不在景区里过夜,极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张泉表示,通过科学有序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索道,让青山更青、绿水更绿,更好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图为贵州铜仁梵净山索道。 江梵供图梵净山索道建成后,直接带动周边2.5万余名民众就业,实现了就地就近脱贫致富。曾在梵净山上抬滑竿的轿夫杨再斌,仅有小学文凭的他努力考上了客运索道的从业资格证。如今杨再斌操控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索道把游客送上梵净山,他的妻子也成了上班族,孩子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被誉为“山地公园省”的贵州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着力打造“索道省”等旅游品牌。张泉建议,贵州可开拓视野,进一步拓展索道应用场景,除在山地旅游、滑雪运动等场景应用外,还可在城市交通、主题游乐园等领域进一步探索。“贵州还需要积极地招商引资,引入多元化的资本、技术、人才,中国索道协会也将积极发挥行业优势,助力贵州建设‘索道省’。”
谈及未来,张泉表示,中国索道协会将高举绿色低碳环保的旗帜,弘扬客运索道低碳绿色环保的优势;贯彻索道运营新发展的理念,鼓励索道技术创新,提升行业专业化水平;抢抓各地以文旅促消费等机遇,拓展索道应用场景,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国际化战略,凭借优势积极拓展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全面引领中国索道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完)
上一篇:中国是全球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地区
-
助力“双碳”战略 中科院团队卫星遥感监测反演二氧化碳研究获进展2023-02-23
-
《二氧化碳去除现状》(The State of Carbon Dioxide Removal)评估报告2023-02-12
-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碳减排支持工具去年带动碳减排超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023-02-05
-
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2023-01-12
-
年度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2亿吨 陕西省63家发电企业积极有序参与全国碳市场2023-01-11
-
我科研人员在二氧化碳还原领域取得新突破2023-01-03
-
云南:202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2022-12-30
-
煤化工行业中到底产生了多少二氧化碳?2022-12-24
-
欧盟新规要求追踪电池类产品碳足迹并限制二氧化碳排放2022-12-24
-
北京核心区告别燃油锅炉实现清洁供暖 年减排二氧化碳近7000吨2022-12-19
-
欧盟明年10月开征碳关税,德媒:是第一个征收二氧化碳关税的经济体2022-12-19
-
浙江建成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 减排二氧化碳2.4万吨2022-12-15
-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定2022-11-28
-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碳市场——碳中和的解决之道2022-11-26
-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定2022-11-26
-
全球首款!为推进欧洲碳中和,中国为挪威开建两艘大型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