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绿色中国】“太湖美”唱响第三年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2-15 10:20:36
热度:1

【绿色中国】“太湖美”唱响第三年:中新网北京2月15日电(韦香惠) 江南多鱼鲜。金秋9月,可谓是老饕们一年中最为期盼的时节之一。这个时候的太湖三白,每尝一口都称得上味蕾的极致享受。富饶的长江哺育了鱼米之乡一代又一代,但“竭泽而渔”带来的后果

中新网北京2月15日电(韦香惠) 江南多鱼鲜。金秋9月,可谓是老饕们一年中最为期盼的时节之一。这个时候的太湖三白,每尝一口都称得上味蕾的极致享受。

富饶的长江哺育了鱼米之乡一代又一代,但“竭泽而渔”带来的后果也令人忧心。很长一段时间内,从三江源到巴蜀,从荆楚到吴越,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警钟阵阵。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如今,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

资料图:9月的太湖秋高气爽,水草丰茂。 钟升 摄

竭泽而渔

“太湖浩大跨三州,四边清溪尽曲流。大小孤山七十二,要吃鲜鱼网来兜。”这首《太湖船歌》用来形容9月的太湖真是再合适不过。那是太湖传统的开渔季,也是一场美味盛宴的开端。白鱼、银鱼、白虾三种层次不同的白色湖鲜代表太湖鲜味的最高水准,也被称为“太湖三白”。

湖鲜美味养活了太湖边上世世代代的渔民。蒋益权的家位于太湖西南岸的浙江长兴县新塘村。他告诉中新网,太湖捕鱼早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新塘村的人过去主要从事鱼的收购和营销工作,真正以捕鱼为生的主要还是在江苏一带。

过去,到了9月捕鱼的高峰期,他总是一早从新塘港出航,等着在无锡一带的太湖湖域下锚停泊,第二天再和当地渔民会合,等待渔获收网,再运至码头,卖到批发商、饭店老板,直至万千消费者手里。

蒋益权介绍,高踏网捕鱼是太湖最常见的捕捞方式,一网到湖底,无论大小全都收,“恨不得能一网打尽,这一下收入就能有五六万。”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过去几十年随着人口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加快,过度捕鱼导致太湖乃至整个长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作业方式,造成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一度到最差的“无鱼”等级。

资料图:志愿者进行增殖放流。 吴拯 摄

十年禁捕

“鱼的价值很高。”2022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研究员危起伟因为参与救护长江白鲟的故事而被媒体广泛报道。

危起伟告诉中新网,自己大半辈子都和鱼类打交道,尤其是濒危鱼类物种保护基础和保护技术研究。在他看来,人与鱼的关系也是经济跟生态之间关系的一个体现,应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

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是最早呼吁长江十年禁渔的科学家,也是危起伟的博士导师。经过科学调查研究,2006年,曹文宣院士就倡议长江应该施行“十年休渔”,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

危起伟认为,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应根据水域结构与功能变化与时俱进,进行适应性调整。从长远角度来看,让鱼有一个更好的生存和繁殖环境,也是为了人的子孙后代。绿水青山,鱼翔浅底,这需要人类活动暂时做一些避让。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有人说,这项政策是用十年“无渔”来换年年“有鱼”,给水生生物留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使长江水域生态自行恢复生物多样化。还有人说,这项政策更重要的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

资料图:长江流域生态管护队员在江面巡查。 袁昕 摄

年年有“鱼”

禁捕之后,千万渔民的生活因此发生了改变。“我们祖祖辈辈靠渔为生,禁捕以后,很多人生活确实受到了很大影响。” 蒋益权原先从事水产生意,这几年也不怎么做了。

和蒋益权一样,过去两年多,长兴县共有1600多名渔民和相关从业人员“弃船上岸”,告别了多年捕鱼贩鱼的生活。

距离不远的南太湖新区滨湖街道也是如此。党政办工作人员李乾坤向中新网介绍,当地有渔民三百多户,约有1600人都是渔民,如何高效稳妥推进禁捕退捕,同时让渔民上岸无忧,是一项重大课题。

为了帮助退捕渔民适应“上岸”新生活,南太湖新区滨湖街道对于符合政策要求的退捕渔民给予补助。坚持市场就业与政策帮扶就业相结合,想方设法支持退捕渔民转产,同时进一步提升渔民安置小区的人居环境品质,帮助退捕渔民融入新生活。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暮色降临,湖上一片静谧,熟悉这里的人总会想起这首歌,吴侬软语诉不尽的水清景美,只盼有朝再见 “水底鱼虾肥”。(完)

  1. 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3-01-13
  2. 东西问|朱虹、艾伦·麦克法兰:英文版《汤显祖传》如何让世界读懂戏剧作品背后的人文中国?
    2022-12-21
  3. 蛋白纤维:用边角料做出绿色好面料 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可生物降解
    2022-12-15
  4. 【每日一习话·新征程】应对气候变化 保护生物多样性
    2022-12-14
  5.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稳定过渡层有助于减缓泥炭沼泽土壤碳排放
    2022-12-12
  6. 多国青年代表共同发布《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青年倡议》
    2022-12-12
  7.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
    2022-12-07
  8. 院士专家腾冲聚力 共绘绿色食品与生物制造产业新蓝海
    2022-12-03
  9. 多名院士专家齐聚云南腾冲 探讨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
    2022-12-02
  10. 保尔森: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危机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
    2022-12-02
  11. 生物技术将“废料”变“绿色饲料”
    2022-12-01
  12. 福建莆田探索发展碳汇渔业,促进渔民渔企绿色增产增收 深耕蓝海 碳汇“有价”
    2022-11-23
  13. 《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曼谷目标》(摘要)
    2022-11-19
  14. 港中大(深圳)提出基于碳卫星估算碳排放的人工智能模型
    2022-11-11
  15. 最新研究显示温室气体高排放或影响近九成海洋生物生存
    2022-10-21
  16.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视频会见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长
    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