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工作,如何加以推动以便深度减排?

来源:宏春观察
时间:2022-05-08 11:04:00
热度:1

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工作,如何加以推动以便深度减排?:周宏春: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要求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

周宏春: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要求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增效协同效应。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所有这些,均是行业性的碳减排可行路径。

一是优化能源结构。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要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清洁低碳高效经济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努力控制并减少煤炭消费比重,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合理发展天然气,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发电,增加绿氢生产和消费,统筹源-网-蓄-用,减轻能源系统的碳强度;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必将加快光伏、风电、锂电池和氢等产业发展并产生规模效应和技术迭代,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并摆脱油气等能源供给对海外的依赖,逐步实现能源独立。传统电力系统,煤电机组发电上网是人为可以控制、调节的,而谁在用、什么时间用、用多少等是随机的;而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太阳能、风能的发电侧及用电侧均是不可预见的,是随机的;这样的电力系统,不仅增加电网供需平衡的调节难度,还存在发电和用电的时空不对应带来的安全用电隐患,因而必须有可以控制的基础能源加以保证。由于国内铀矿资源储量不足、安全性仍需提高、放射性废物处置等影响核电发展,要安全发展核电。我国现行煤电厂的热效率一般不足35%,因而需要节能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联动,提高热效率。总之,碳减排要以能源安全为目标,实现安全、清洁、低碳、高效、经济的协同。

二是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推进绿色工业发展和绿色低碳制造。“无工不富”。工业是强国之本,为人们衣食住行游提供产品。开展生态设计,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和产品,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尤其是碳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实现产品轻量化、去毒物、碳减排,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是推进绿色城镇化。 城镇化是人的聚集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和消费品升级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城乡建设由功能分区乱、“生命线”工程缺、建筑物使用寿命短向功能分区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物经久耐用转变。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提升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自然通风采光,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实现生活空间宜居适度;鼓励使用节能节水环保型家电产品,以尽可能少的碳排放支撑居民福祉改善。

四是优化布局。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以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优化产业布局,可以从工业园区入手,推动企业集群产业集聚,推动园区产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对新入园企业和项目要合理引导,形成特色鲜明、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企业集群,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和减材减污降碳的协同和有机统一。科学确定城镇开发边界和强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空间;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地貌景观,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五是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要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衔接,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扩大使用清洁绿色低碳动力汽车,形成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共享单车、人行道组成的城市交通体系,减少“潮汐式”拥堵和无效运输,不断降低交通运输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推进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应用,推广节能新能源汽车,推进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进交通通道资源、建筑材料、快递包装等的节约集约利用,探索报废装备再制造,报废轮胎综合利用。发展智慧物流,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支撑人流物流需求。推广液化天然气、甲醇船舶等运输工具的使用,鼓励使用岸电,健全绿色交通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统计监测。加强交通运输安全预防和应急管理,减少交通运输潜在风险。

六是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抵消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增加植被覆盖率的同时,也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案例。

七是公众参与。 推广绿色低碳简约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将节约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和细小环节。鼓励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减少无效交通运输;积极参与垃圾分类,重复利用购物袋,使用节能节水器具,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满足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