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新能源车加速推广 绿色出行之路中国越走越宽
新能源车加速推广 绿色出行之路中国越走越宽:绿色出行之路 中国越走越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自从有了新能源公交,城市噪音小了,乘客体验更加舒适;在福建省厦门市,通过设置人车分流等候区,“行人、单车路口相挤”等难题迎刃而解;在广东省广州市,
绿色出行之路 中国越走越宽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自从有了新能源公交,城市噪音小了,乘客体验更加舒适;在福建省厦门市,通过设置人车分流等候区,“行人、单车路口相挤”等难题迎刃而解;在广东省广州市,市民搭乘顺风车,已成为城市出行新潮流……
为推进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始终坚持做能耗排放“减法”、做低碳交通“加法”,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着力改善绿色出行环境,聚焦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人们对选择绿色出行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如今,绿色出行之路,中国越走越宽阔。
性能优、政策好——
新能源车加速推广
当减污降碳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优势自不待言。近几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着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大力调整运输结构,取得显著成效。
“车辆一次性充满需要53千瓦时电,能行驶400公里,差不多能满足一周的通勤。”家在贵州省贵阳市的李宇楠日前购买了一辆长安逸动EV新能源汽车。他表示,换了新车后,在城区日常使用并不会有里程焦虑,而且低廉的使用成本也令他感到满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4倍,市场占有率达19.3%。截至去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
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升温的背后,是业内企业强化技术攻关的持续探索。电池突破零起火技术、打造“七合一”智能整车域控制器……以长安新能源汽车为例,在新能源领域,其已构建行业领先的研发能力,累计突破核心技术400余项。
“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对加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公司也获得了不少直接实惠。”长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共收获三大利好:一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财政补贴。二是免征购置税、减免车船税。三是政府给予科技研发专项资金支持,鼓励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性能。
在中小城市,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的重要因素。
“新能源汽车刚买回来,供电公司就上门指导我用手机报装充电桩,第二天就完成了接电。”4月中旬,家住湖北省鄂州市葛店镇的吴鹏体验了一把“快捷服务”。
为更好服务新能源汽车车主,国网湖北电力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升服务辖区社会能效水平,今年1至3月,新投运充电站42座、充电桩212台,改造升级充电桩174台。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286.4万台,同比增加62.9%。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蕴认为,随着充换电等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消费有望保持快速发展趋势,助力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
“公共交通优先”无疑是践行绿色出行的重要方式。如今,不少地方还着力提高新能源城市公共汽电车比率,合理布局建设充换电设施。
今年以来,临沂市不断改善新能源公共汽车服务设施,方便群众出行。临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增的新能源公交车具有电耗更低、续航里程更长、噪音小等优点,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城市环境污染,还能为广大乘客提供舒适、安全的绿色出行服务。
“现在的新能源公交车太方便了,车内空间宽敞、环境整洁,行驶也比原来的公交车更平稳。”山东省临沂市市民刘雨晴说,新能源公交车是一项为老百姓办的实事、好事,为政府点赞。
交通运输部印发的《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车占比分别达到72%、35%和20%。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下一步,要继续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定运行,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协同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方式多、效果强——
数字技术深度赋能
近年来,基于绿色共享理念,在数字科技支撑下,中国城市交通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面作用突出。
“我是共享单车的铁杆用户,日常通勤一般都会选择骑行,这样省时又环保。”福建省福州市市民马光认为,在“双碳”背景下,互联网出行服务平台正为减缓交通压力贡献力量。“骑行共享单车,可以让我们用户深度参与环保节能,看着不断累积的减碳量,我会很有成就感。”
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发布的《共享骑行减污降碳报告》显示,5年来,美团单车及电单车用户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8.7万吨,相当于减少了27万辆私家车行驶1年的碳排放量。
随着绿色出行深入人心,顺风车行业愈发受到认可。“现在我上班经常乘坐顺风车,休息更好不说,还能减少碳排放。”浙江省杭州市的“职场孕妈”林涵认为,在出行方式日益智能化、共享化的背景下,顺风车行业的环保节能功效不容小觑。
嘀嗒出行发布的《顺风车“零碳出行”调研报告》显示,每周“顺风出行”3次以上的受访者占比近七成,98.12%的受访者愿意引导身边人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还在深化对公共交通数据的挖掘利用,推动交通出行场景数字化。去年11月,腾讯地图率先上线“‘绿色出行’公交门户”功能,实现“一张图”打通用户公交出行全场景。
记者点开“绿色出行”页面发现,全新的公交线路图一目了然——原有的其它地点信息被精简,公交站、地铁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视觉呈现效果变得更加明显。据了解,未来这张“公交底图”还将添加更多“动态能力”,例如公交车在地图上的实时行驶状况、公交站点的用户心情互动等,由此实现静态道路信息与动态公交车流、社交信息流的有效融合。
一些地方政企也联手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居民绿色出行意愿。
2020年9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高德地图等共同启动“绿动全城”行动。市民注册参与行动后,采用公交、轨道、步行方式出行,自动转换为相应的碳减排量,并可兑换公交卡、代金券,或捐赠环保公益活动。截至今年3月23日,活动正式注册用户超100万人,月活跃用户42万人,累计碳减排量近10万吨。
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指导下,去年9月,美团以低碳出行为核心场景,启动了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据悉,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用户可报名参加活动,通过数字人民币红包免费使用共享单车,累计的骑行次数还可换取更多数字人民币奖励。
近日,试点活动交出的“绿色半年报”,令人眼前一亮。数据显示,上线半年,试点活动已吸引超过1000万用户,这些用户累计产生超过7000万绿色骑行公里数。
“此次试点活动是通过数字人民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的有益尝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指出,活动为公众提供了更加绿色普惠的选择,公众又将对数字人民币的热情转化为了绿色出行的动力。
业内人士预测,下一步,数字化在帮助公众实现可量化碳减排的同时,还能基于数据和技术优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低碳绿色转型,比如在助力综合立体交通网搭建等方面也将发挥更大作用。
更方便、更快捷——
慢行系统日趋完善
“春暖花开的西安,真的很美。每天坐在车里,看不到这么美的风景。最近温度适宜,骑车既不用堵在路上,还能锻炼身体、保护环境,真是一举多得。”清明假期结束后,陕西省西安市市民徐扬一改往常开车上班的方式,开始骑行上班。
“在饱受交通拥堵困扰后,现代都市人的出行开始转向城市慢行系统。”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研究所所长周荣解释,城市慢行系统是把步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等问题的城市交通体系。
骑行是慢行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同类别的自行车道,面向各种不同需求的出行人群,各司其责,既保障健身休闲的需要,又满足通勤转换的功能。
为释放更大的城市交通资源,福建省厦门市架设起全国首条、世界最长的空中自行车专用道。从2020年起,市民赖婷思发现了这一通勤选择——沿空中自行车道骑行2.7公里去上班。“一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骑下来方便又快捷。”她说,自行车道全程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机动车干扰,上班只需要短短十几分钟。
记者了解到,自行车道全线设置出入口11处,除了与快速公交站接驳,还与11个普通公交站点及2个地铁站点接驳,方便骑行者随时换乘。此外,车道还设有专门休息区,可以供市民停车休息、观赏风景。
虽然,设置自行车专用道是骑行者眼中的最佳方案,但眼下,在交通量较大的城市中心区,系统综合的提升改造更为现实。在这方面,很多城市都交出了不错答卷。
“这条路改造后,走起来‘利索’多了!”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唐心忠每天都会途经梨园中街,他对这条道路的变化深有体会。2021年,梨园中街启动改造,原先的行道树位置改建为道路分隔带,原有步道位置改建为独立的非机动车道,在道路红线内最外侧绿地新建人行道。如此一来,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现在出了地铁站,直接扫码骑车,很快就能回学校。”在浙江省杭州市农林大学地铁站外,学生小张很快找到了一辆共享单车。此前,因地铁站原有的非机动车泊位难以满足师生出行需求,高峰期间,部分非机动车经常无处可停。
为此,2021年,杭州市临安区城管局建立专班,对地铁站现有停车场、周边闲置空地进行全面摸底,并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绘制地形图,增加泊位200余个,有效解决了非机动车乱停放难题,让“最后一公里”出行更加顺畅。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中,慢行步道也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
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在云南省安宁市,螳螂川慢行步道是处处皆景的生态绿道。“这条与螳螂川河流相邻的健康步道更加静谧,沿线配备了休息区、观景台等,适合喜欢观景、休闲散步的市民。”安宁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管理科科长蒋祁说。
据介绍,在建设慢行步道时,昆明市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尽可能使步道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市围绕星海半岛、宝丰半岛、福保半岛三个半岛建设环滇池慢行步道,已于去年年底实现全线贯通,目前正进行慢行步道的局部优化工作。
“慢行步道空气好、景色美,不同的季节有各种花开,每次到这里散步,我都觉得很幸福。”谈到昆明市最近几年增加的慢行步道,市民李迅飞感慨地说。
刘乐艺
-
碳中和周报|中国国办鼓励部分地区新能源汽车下乡 印度对电动汽车起火发政策新规2022-05-01
-
2010年中国的环保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对这一活动,你有什么看法或建2022-04-29
-
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022-04-29
-
百川畅银:公司泊头VCS项目于2022年4月22日成功注册 未来可以申请国际碳减排收益2022-04-29
-
什么是碳减排?2022-04-28
-
央行、外汇局:用好用足碳减排支持工具,优化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2022-04-27
-
赣江新区构建以“碳减排”为核心的绿色金融创新体系2022-04-26
-
顺风碳中和再进一步 嘀嗒出行与联合编制方正式公开顺风车碳减排团体标准2022-04-26
-
赣江新区构建以“碳减排”为核心的绿色金融创新体系2022-04-26
-
嘀嗒出行与联合编制方正式公开顺风车碳减排团体标准全文2022-04-25
-
碳中和行业(新能源发电)周报:2022Q1国内新增光伏装机13.21GW 欧洲PPA价格同比+27.5%2022-04-25
-
三峡新能源华北分公司是央企还是私企?2022-04-25
-
无塑地球承包肇庆广宁十万亩竹林 促成广东首例竹林碳减排量交易2022-04-24
-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2022-04-24
-
日照市“新能源云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新功能上线2022-04-24
-
实现碳中和任重道远 企业应加大新能源投资应对供应挑战20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