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贯彻双碳战略、聚焦绿色建筑 这家装配式企业节能减碳显成效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2-03-18 16:51:07
热度:1

贯彻双碳战略、聚焦绿色建筑 这家装配式企业节能减碳显成效:2022年全国两会已经结束,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多处涉及科技创新,且再次就“双碳”提出了多项具体任务。 建筑业作为能耗大户,如何更好地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实现降碳绿色目

2022年全国两会已经结束,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多处涉及科技创新,且再次就“双碳”提出了多项具体任务。

建筑业作为能耗大户,如何更好地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实现降碳绿色目标?3月11日,住建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两个文件中对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详细要求。其中指出,在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中积极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低碳绿色优势逐渐显现。京津冀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成立6年至今,通过大量技术创新,该企业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可实现节材20%,生产阶段节能45%,制造与建造综合降低碳排放18%,有效地实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标。

自动化生产:

装配式建筑节能节材降碳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话题热度不减,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全国两会期间,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而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则指出,到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对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上述两份文件均多处提及装配式建筑。诸如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在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中积极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完善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的高度集成与高效装配的技术和建造体系,研究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减碳路径及效果等。

相比于传统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部件全部在房屋工厂流水线上模块化生产,省去了传统的房屋施工系列复杂工序,比传统项目工期可以缩短3-4个月,而且拥有绿色、环保、节能、可循环等特点。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相比传统现浇方式,装配式混凝土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减少建筑垃圾排放70%、节约木材60%、节约水泥砂浆55%、减少水资源消耗25%。

据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提供的具体数据显示,目前,该企业在节材方面,采用环锚搭接、焊接封闭箍筋技术,节省钢筋20%;在节能方面,纵肋产品生产阶段能耗约29.5kgce/m3,与传统工艺比节能45%;在施工阶段,对比现浇施工,节水30%,节电20%,固废减少38.7%;在运维阶段,按照北京每年竣工500万平方米住宅计算,结构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板每年可减少外保温岩棉垃圾38万吨;在减碳方面,顺义新城EPC项目对比现浇结构,碳排放量降低约18%。

资料显示,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成立于2016年3月18日,由北京市保障房中心等五家市属国有企业整合优势资源组建。作为较早进入装配式领域的企业,经过六年发展,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已经成为一家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装配式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平台,并拥有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和产品体系。

正是在装配式领域的不断创新,进一步推动了建筑的节能、节材、降碳以及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

科技创新:

实现纵肋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关键技术研发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的2021年,则是“新”,即科技创新,这也是过去6年来住宅产业化集团的关键字。

自建立以来,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坚持创新驱动,搭建要素创新发展平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型发展的转变,不断涌现出一批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比如,该企业研发了纵肋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既免套筒灌浆连接,安全可靠,同时具有安装简单,提升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的优势;创新低温套筒关键技术,解决了无法冬期施工、质量无法有效检测、施工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难题;在封闭箍筋和钢筋网片智能化焊接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在节省人工、提升生产效率、提高节材率、节能减碳及降低成本等方面效果显著;研发新型高效、绿色低碳维护体系,在多功能复合一体化轻质节能围护墙板、高性能新型预应力叠合楼板和隔声、装饰一体化预制内隔墙板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较好地解决了制约我国钢结构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高性能围护系统配套技术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住宅产业化集团开展了纵肋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关键技术研发,首创纵肋叠合剪力墙BIM设计软件,建立纵肋空腔墙板系列化产品库,实现了新产品标准化技术、BIM技术与各建造环节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建造效率,降低了成本;系统提出了纵肋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涵盖新型钢筋搭接连接节点设计、新型剪力墙抗震设计、拉结件排布设计等关键技术。同时,开发了空腔便捷成型标准化模具,研发了自动化生产系列装备,研发了纵肋叠合剪力墙精确安装、可靠吊运系列设备,提出了基于多环节工艺集成的高效施工技术等。

由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承担的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装配整体式纵肋叠合剪力墙结构关键技术研究(2019-K-095)”通过验收。据了解,验收专家委员会一致认定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夹心保温纵肋空心墙板及其生产技术和竖向受力钢筋在空腔内环锚搭接连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介绍,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的纵肋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免套筒灌浆连接、便于钢筋连接质量控制和质量验收、可采用三明治结构实现低碳环保等突出优点,在北京、承德、沈阳、济南、抚州等382余万平米装配式建筑项目规模化应用,有力推动了我国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迭代升级。

此外,6年来,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先后主编、参编各类标准54项,编制国家图集4项,获得专利74项、软件著作权24项,完成科研课题验收或科技成果鉴定29项。其中,2021年,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主参编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共36项;获得授权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新立项科技创新研发课题总计19项,高质量按期完成验收课题9项,其中“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住建部课题1项。

依托科研转化和技术创新成果,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参建的“朝阳区垡头地区焦化厂公租房项目(17#、21#、22#公租房、DE地下车库-1)”项目,获得2020-202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这是北京市首个荣获“鲁班奖”的装配式超低能耗公租房建设项目。

“双碳”目标下:

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全面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系列产品

“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作为较早进入装配式领域的企业,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在组建之初就将“装配绿色建筑、实现和谐宜居”作为企业的使命,逐步探索形成了以技术和管理输出为主的轻资产发展模式。该企业通过优化产业布局,目前在京津冀地区拥有8个生产基地,混凝土建筑构件年生产能力从2016年的4万立方米快速发展到现有超50万立方米。

此外,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先后获评首批全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母子公司均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020年进入全国建材生产企业500强行列,获“2020年度中国房屋建筑预制构件十强企业”第1名、2021年全国建材行业品牌建设影响力企业称号,现已成为京津冀地区资质齐全、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绿色建筑服务商。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面临更大挑战,同时也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安信证券认为,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以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为主要形式的装配式建筑领域将持续充分受益行业景气度的进一步提升和需求释放,有望成为碳中和目标下的重要发展领域。

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践行为人民群众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宜居高品质居住产品的初心使命,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全面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行业技术革新升级,为行业发展、保障房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