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财经分析】金融创新赋能优化资源配置 资本聚焦“低碳”发展已逢其时

来源:新华财经
时间:2022-03-02 08:11:13
热度:1

【财经分析】金融创新赋能优化资源配置 资本聚焦“低碳”发展已逢其时:迈向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作为必由之路,已然成为业界共识。而资本市场这一助力新兴行业发展的关键“助推器”,必将在各行业的绿色转型过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分析人士认为,作

迈向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作为必由之路,已然成为业界共识。而资本市场这一助力新兴行业发展的关键“助推器”,必将在各行业的绿色转型过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近期迅速崛起的“明星产品”,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未来绿色债券必将斩获更多投资者青睐,并迎来不可多得的黄金发展机遇期。

“自上而下”达成共识

2022年3月伊始,全国两会召开在即。

新一年工作如何开展?高质量发展如何落子?记者注意到,于绿色发展领域,各地已纷纷开始谋篇布局。

例如,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建立覆盖重点领域的能耗统计监测体系,落实好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政策”;而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电力‘双碳’先行示范区建设”;上海方面则强调,“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淘汰落后产能500项”“推动500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新增50家绿色制造企业”。

毫无疑问,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市场机构预测,想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2021年到2060年,我国在低碳能源相关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100万亿元,若考虑流动资金需求,所需要的规模会更大。

在此过程中,资本市场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实体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和动力。

特别就绿色债券市场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试点以来上交所市场共发行绿色债券270只、绿色资产支持证券84期,融资金额达3661亿元。

“债券融资能给企业带来更大体量的资金支持。”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行事业部执委会委员黄宝毅指出,“2021年我国企业直接融资中的债券比例已然达到了97%。”

资本市场鼎力支持

无疑,挖掘绿色金融市场潜力、引导社会资本加速流向绿色产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券商测算,2021年中国境内累计发行“贴标”绿色债券484只,发行规模为6030.97亿元,约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20.91%;2021年境内新发行绿色债券数量较去年翻倍增长,涉及规模同比增长166.24%。

不仅如此,2022年1月全市场共发行绿色债券56只,共计规模达880.63亿元,是2021年同期近13倍。

“我们认为,受到‘双碳战略’的驱动,在国家及各地绿色金融政策相继持续发力的背景下,未来绿债市场潜力还将获得进一步释放。”东方金诚绿色金融部负责人方怡向说。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十四五”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于3月1日正式发布。

该《方案》紧密围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规划了今后上交所各个条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旨在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制度建设与产品创新,推动资本市场助力 “30·60 目标”的实现。

“向后看,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债券市场或将出现更多的绿色创新产品,为绿色增长提供新的低碳发展引擎。”方怡向指出,“2021年境内整体新发行的债券规模为61.75万亿元,而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仅占总发行量的0.98%,市场发展潜力由此可窥一斑。”

“绿色债券作为一种创新的直接融资工具,市场认可度和参与度均在持续提升。”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吕春杰称,“在政策的引导支持以及市场规范建设背景下,未来各机构必将更加重视绿色领域的金融资源配置,助力构建资本与绿色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发展仰赖多方施为

当然,“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难以一蹴而就,绿债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各方的群策群力、主动作为。

站在筹资主体的角度,当前民营企业的参与度尤待提升。记者注意到, 2016至2021年间,民营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规模仅占绿色债券发行总额的2%。

“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绿色债券的发行,个人认为后续还应提高发行便利度,如通过加持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担保增信等方式,支持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进行绿色债券融资,提振民营企业市场信心和绿色转型决心。”方怡向直言,“毋庸置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叠加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的广泛开展,我国绿债市场发行主体必将日趋多元,企业主动进行绿色融资的意愿也将更加强烈。”

“实体企业、金融企业在‘双碳’背景下互相扶持,相向而行为大势所趋。”申能(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经理李争浩也表示,“从监管部门到金融中介,投资群体对于绿色能源产业的切实支持,在满足我们对绿色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也更坚定了传统能源集团向清洁平台发展转型的决心。后续我们更有意愿将符合‘双碳’目标的优质项目作为融资标的,创新融资渠道,与我们的金融合作伙伴建立更紧密的互利合作关系。”

再就投资者而言,“目前不少以‘绿色’为名的债券可能存在‘浑水摸鱼’现象。后续如何防范‘洗绿’‘漂绿’行为,如何加强绿色债券及绿色信贷环境效益信息的穿透披露,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一位机构投资者直言,“科学、标准化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制度才是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砝码’。”

“绿债市场制度的持续完善,必然会于极大程度上增强金融机构主动支持绿色项目的意愿。”吕春杰说,“绿债未来有望成为市场的‘宠儿’。”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业界专家建言,想要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投融资市场,政策的扶持依旧不可缺位。

尤以上海为例,一方面可通过财税支持、人才引进等政策,在上海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认证、环境咨询、绿色资产评估、碳排放核算、数据服务等绿色中介服务机构,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可通过宣传引导提升金融机构开发绿色资产、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意识,促进本土金融机构和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合作。

此外,还可鼓励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展业,包括通过区块链接入政府环境大数据平台调用企业或项目的环境数据,利用数字化报表开展评级、评价、认证,并以区块链技术颁发评价报告和电子证书等,实现绿色信息的高效传输和披露,支持金融机构有机会实现绿色金融底层资产的穿透核验,发展更丰富的绿色金融衍生品。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