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碳中和行业(电新+环保)周报:高镍三元一体化降本加速 南网发布“十四五”发展规划
碳中和行业(电新+环保)周报:高镍三元一体化降本加速 南网发布“十四五”发展规划:本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中信一级)上涨3.39%,领先大盘2.44 个百分点。整体市场表现方面,上证综指上涨1.36%,沪深300 上涨0.95%,创业板指上涨
本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中信一级)上涨3.39%,领先大盘2.44 个百分点。整体市场表现方面,上证综指上涨1.36%,沪深300 上涨0.95%,创业板指上涨2.31%。电力设备子板块中,电气设备上涨4.82%,风电下跌5.02%,光伏上涨4.37%。此外,新能源车(中证)上涨2.94%,领先大盘1.99 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运营(长江)上涨0.84%,落后大盘0.11 个百分点。
本周SW 公用事业(一级)上涨0.50%,跑输大盘0.45 个百分点。公用事业子板块中,SW 电力下跌1.18%,SW 环保工程及服务上涨6.52%(跑赢大盘5.57 个百分点),SW 燃气下跌1.39%,SW 水务上涨3.41%(跑赢大盘2.46个百分点)。
投资观点:
重点标的:推荐中环股份、东方电缆、金开新能、三峡能源、晶科科技、盛弘股份;关注思源电气。
电动车及锂电:
1、中伟股份加码火法镍冶炼产能由年产高冰镍3 万金吨调增至6 万金吨,单吨投资1.1 亿美金;与 SungEel Hitech 在回收利用、湿法冶金、前驱体等层面建立合作关系。22 年中伟、华友均有较大镍冶炼产能释放,高镍三元通过一体化降本,有较大盈利提升空间。在4680 大圆柱的催化下,高镍硅碳体系有较大发挥空间,预期差较大,三元铁锂之争仍未有定论。相比于铁锂前期较大涨幅,高镍三元性价比显现。
投资方面关注中伟股份、华友钴业、格林美、芳源股份、容百科技、长远锂科、当升科技。
2、随着特斯拉4680 电池量产装车将近,4680 产业链持续发酵。根据高工锂电,2021 年11 月特斯拉4680 电池的试点产线良率已由去年的20%提升至70%-80%;另一方面,2021 年3 月,LG 已开始建造特斯拉4680 电池试点产线;2021 年11 月,松下宣布计划2022 年3 月试生产4680 电池;2021 年11 月5 日晚,亿纬锂能公告,公司将在荆门高新区建设20GWh 乘用车用大圆柱电池生产线及辅助设施项目。根据各公司现有规划及建设进度推测,4680电池22 年初特斯拉将实现量产;22 年松下或将实现量产;23 年LG 和亿纬锂能或将实现量产。
投资方面关注:(1)电池厂商:特斯拉电池换代过程中,4680 电池供应紧张。在4680 方向布局较早、产能规划较大的企业将优先受益。推荐:亿纬锂能、宁德时代。(2)能量密度提升的方向:4680 电池的快速推出应用,体现了特斯拉对能量密度的追求。关注三元能量密度提升的方向:高镍正极,容百科技、中伟股份;硅碳负极,贝特瑞;碳纳米管,天奈科技;LiFSI,天赐材料。(3)结构件:容量增大后,对结构件的要求提升,关注科达利、斯莱克。
3、复合集流体是近年来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该技术的使用领域可拓展至复合铜箔、复合铝箔等其他膜材料,具备较大的降本与提高能量密度的空间。
PET 铜箔、铝箔未来几年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达到电池GWh 级别对应的量产规模;但是与传统锂电铜箔相比,短中期来看PET 铜箔/铝箔的规模占比仍然较小。建议关注技术变革带来的投资机会与细分格局优化。
投资方面关注:(1)宁德时代间接投资的重庆金美的复合集流体技术与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扩产项目持续推进中,未来有望在电池上得到大规模应用。
关注重庆金美(未上市)、宁德时代、东威科技;(2)传统铜箔企业具备较强的投资扩产与适应能力,并且PET 镀铜的电镀工艺与现有工艺具备相通性,且锂电铜箔近两年供需紧缺的格局并没有打破,仍具备量价齐升的业绩确定性。关注嘉元科技、诺德股份。
储能:
1、浙江出台加快新型储能示范应用实施意见,较高的容量补偿将极大提升电网侧储能建设的积极性。意见中提出:过渡期间,调峰项目(年利用小时数不低于600 小时)给予容量补偿,补偿标准逐年退坡,补贴期暂定3 年(按200元、180 元、170 元/千瓦·年退坡)。当前储能系统投资成本约在1700 元/KW左右,按照浙江省的补贴政策,(1)总体来看,3 年合计补贴550 元/KW,将覆盖初始投资的32%;(2)按年均成本来看,意见中提出“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应按照工作寿命10 年及以上设置”,假设生命周期按照10 年计算,则年均投资成本170 元/KW,即补贴将覆盖项目前三年的折旧成本。
储能成本的摊分是当前电网侧储能建设中的核心问题,若能得到有效解决,电网侧储能建设有望快速放量:浙江省财政较为宽裕,通过补贴的方式加快电网侧储能建设;后续需持续关注其他省份与电网企业相关的应对方式。
2、国内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储能对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保障,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等建设进度加快;海外户用市场需求崛起,电化学储能市场加速成长。我们长期看好储能行业的投资机会。
3、投资方面,锂电池:推荐派能科技、宁德时代,关注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PCS:推荐阳光电源,关注科华数据、固德威、锦浪科技;系统集成:推荐盛弘股份;EPC:关注永福股份。
新能源运营商:
1、绿色交易机制试点开启、国家及各企业均加快发展新能源发电、叠加金融机构未来对新能源运营项目的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三重逻辑下我们看好新能源运营商未来的投资机会。
2、重点推荐金开新能、太阳能、三峡能源、晶科科技,建议关注粤电力A、中国核电、节能风电、林洋能源、龙源电力(H)、中广核新能源(H)、中国电建。
风电:
1、风电行业最大的股价弹性来自于成本端下降,对经济数据及钢价的趋势判断则是核心:根据兰格钢铁网数据,钢价在10 月11 日达到高点后进入下行通道,截至11 月14 日下降12%。
2、国产替代+双海战略是风电行业长期发展方向。今年大型化趋势推动风电成本显著下降,未来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进程持续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链降本;此外,海风产业的广阔空间和高增速,以及我国风电产业链在人工成本、交付速度、技术革新等方面的优势将推动各企业加快双海战略的布局。
3、零部件板块:推荐东方电缆,关注大金重工、金雷股份、恒润股份、振江股份、五洲新春、日月股份、天顺风能;整机板块重点关注:东方电气、三一重能(将上市)、运达股份、金风科技、明阳智能。
光伏:
1、本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报价高位持稳,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各环节价格较上周变化不大,2 元/W 以上的组件价格国内市场接受度仍较为一般。
2、2022 年硅料价格有望步入下行通道,推动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规模突破200GW,同时产业链盈利有望向下游转移,需持续关注组件及运营商的利润分配情况。
3、当前重点关注:一体化布局,受益于装机预期改善及盈利修复的公司:推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股份;不受晶硅产业链价格博弈逆变器环节:推荐阳光电源,关注锦浪科技、固德威等;自下而上基本面改善重点推荐中环股份。
电网:
南方电网计划投资规模(6700 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实际投资额(4433 亿元)有明显提升,新能源计划装机规模(1.15 亿千瓦)较前期规划(1 亿千瓦)存在边际提升。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十四五”期间电网投资力度加大,投资结构方面更加注重灵活与智能改造,建议重视电网侧投资机会。
标的方面,建议重点关注新型电力系统相关公司:1)电网调节、储能及SVG:思源电气、国电南瑞、宝光股份、四方股份、易事特、智光电气、新风光;2)电网数字化:国网信通、国电南瑞;3)电网侧节能改造:涪陵电力;4)电网智能监控检修:杭州柯林、智洋创新、申昊科技、亿嘉和;5)南网旗下公司:南网科技(已过会未上市)、南网能源、文山电力。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海外车企扩产不及预期;风光政策下达进度不及预期;风机招标价格复苏低于预期、产业链原材料价格波动;国家电网投资、信息化建设低于预期风险;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和订单签订低于预期的风险。
文章来源:光大证券上一篇:中美联宣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
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周报:碳减排支持工具出台 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发展2021-11-15
-
新能泰山:华能集团正加快海上风电等绿色清洁能源发展脚步2021-11-12
-
东软载波:在碳中和领域 公司有微电网管理系统 主要对光伏、风能、储能等进行控制管理2021-11-11
-
金龙鱼:公司将持续推动使用更多新能源 助力碳减排工作2021-11-10
-
央行推出碳减排工具 政策红利不仅仅利好新能源产业链2021-11-10
-
基金公司直呼:政策利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来了 新能源估值将获更强支撑2021-11-09
-
央行推出碳减排工具 新发展理念政策红利不仅仅利好新能源产业链2021-11-09
-
央行发力绿色贷款 业内专家称新能源时代将全面开启2021-11-09
-
新能源行业重大事项点评: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 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2021-11-09
-
港股碳中和概念股集体走高 保利协鑫能源、协鑫新能源领涨2021-11-09
-
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 光伏、节能概念等集体爆发2021-11-09
-
加力清洁低碳转型 新能源比例将持续增加2021-11-09
-
新能源又迎利好!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 哪些股受益?来看机构最新解读2021-11-08
-
聚焦COP26:隆基股份发布《气候行动白皮书》 再为全球提供“零碳光伏”样板2021-11-08
-
无锡举办新能源大会 为促进业界合作凝聚绿色共识2021-11-05
-
无锡举办新能源大会 为促进业界合作凝聚绿色共识202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