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张小龙:国内ESG投资面临三“缺” 不能仅停留在宣传阶段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11-04 21:11:10
热度:1

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张小龙:国内ESG投资面临三“缺” 不能仅停留在宣传阶段:11月3日下午,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碳中和主题论坛:‘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发展”上,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董事总经理张小龙表示,“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投资

11月3日下午,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碳中和主题论坛:‘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发展”上,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董事总经理张小龙表示,“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投资机构在后面40年内的投资指明方向。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新增的投资额将达百万亿级,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没有比这个更确定的投资领域。

在圆桌对话“‘双碳’目标下,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中,张小龙表示,《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意见》和《2030年碳达峰前行动方案》对投资机构产生四方面重要影响。

第一,肯定了投资和绿色金融对于碳中和的重要作用。

第二,为多个部门提出了行动方案,投资机构可以按图索骥,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第三,明确了是什么是绿色低碳产业。以往投资界在绿色低碳产业的界定存在一定的争议,如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否属于绿色低碳产业范畴,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新兴的技术是否对绿色低碳产业有贡献等。两个纲领性文件都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解释,从而为投资机构认定绿色低碳投资提供了标准。

第四,对绿色低碳产业的细分领域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投资机构在梳理产业发展脉络时,能拥有更宏观的视角,更好地掌握产业发展的逻辑并做好投资。

在可持续投资方面,张小龙表示,目前ESG投资在海外发展迅速,出资人、投资机构、被投资企业达成较为一致的认识,而国内还面临三个“缺”。

一是“缺落地”。国内的ESG投资需要更多切实的落地实践,而非仅停留在宣传阶段。

二是“缺整合”。国内的ESG投资主要通过负面清单的模式来筛选项目,在投后管理、信息披露方面有所欠缺,需要将ESG投资融入到项目筛选、投资决策、投后管理、信息披露、项目退出的基金运作全流程中。

三是“缺认知”。国内的出资人对ESG投资的推动有限,投资机构需要帮助出资人深化对ESG投资的认识,建立起对ESG投资的正确理解。

张小龙介绍了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的实践,包括打造国内首支完整采用ESG标准的股权投资基金;在传统的负面剔除清单的基础上,选定几个特定方向,建立绿色正面清单;在“母基金+地方直投基金”的架构下,利用母基金的功能引导被投基金和合作伙伴进行ESG投资,扩大ESG投资的资金量和影响力;发挥光大集团综合金融的优势,在ESG投资的同时,通过投贷联动、发行绿色债券的模式,扩大ESG投资的作用,提升ESG投资的影响,整体优化ESG投资的实践。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