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擦亮绿色生态城市名片,千年古运河“穿紫河”焕新常德记忆
擦亮绿色生态城市名片,千年古运河“穿紫河”焕新常德记忆:中新网常德10月15日电 (钟爽)碧波穿城过,紫菱泛湖上。秋季时节,常德城河水波光粼粼,一条如玉带般蜿蜒在城中心的千年古运河——穿紫河上一派秀丽风光,如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很难想象,
中新网常德10月15日电 (钟爽)碧波穿城过,紫菱泛湖上。秋季时节,常德城河水波光粼粼,一条如玉带般蜿蜒在城中心的千年古运河——穿紫河上一派秀丽风光,如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很难想象,如今河水清亮、绿植环绕的穿紫河原先是常德城中一条封闭的污水河。
中新网记者近日跟随自然资源部组织的采访团走进湖南省常德市,体验这座千年古城如何完成解涝治污、化身绿色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完美蜕变”。
穿紫河一景 钟爽 摄据了解,穿紫河原是经流常德市城区的一条千年古运河。上世纪80年代,穿紫河因水系改道被迫切断了水源供给,变成了无法自净的“断头河”,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为了从源头上解决穿紫河的污染问题,优化百姓居住环境,据常德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胡少华介绍,从2004年开始,常德市实施了两轮治理,包括与德国汉诺威政府等合作,启动了穿紫河生态治理工程,提出“海绵城市”概念,将无数大小“海绵”与穿紫河连通;同时,穿紫河流域开展了全线截污、降堤修闸工作,建起新型泵站及生态滤池截流降污,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经过不懈努力,穿紫河河水被重新盘活,水质由过去的劣V类逐步恢复至III类。早年间“城中污水河”的踪迹早已一去不复返,中断近40年的千年古河穿紫河终于重新开航。
穿紫河“复活了”,然而洪涝灾害却时时“发作”。常德素来以雨水多著称,如何化解洪涝灾害,提升城市自净能力,让常德百姓真正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呢?在这个问题上,常德市摒弃了过去为单纯抵御洪灾而将洪涝“排出城外”的老观念,改换了调蓄新思路。通过改造修建雨水泵站、调蓄池、生态滤池的手段,在提升全市洪水调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天然降水的净化能力。据了解,在近年降雨突破177.8毫米的极值下,常德城区无大面积积水,穿紫河流域无内涝发生。城市不再内涝了,清洁的水质为丰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优质保障——通过数以万计的投放,白鲢、养鲢、螺、蚌现在已然成为穿紫河的“忠实朋友”。
穿紫河沿岸常德河街景观 钟爽 摄如今,穿紫河旧貌换新颜。清清水波上“水上巴士”穿梭其中,沿岸芦苇绿植遍布。穿紫河上,德胜桥等桥的桥洞上描绘着精美的历史人文壁画。大小常德河街、长廊戏台、观景平台及德国风情街纷纷沿穿紫河岸建起,穿紫河带俨然化身为一座新兴旅游景区,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休闲度假,大大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同时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岗位——这条千年古运河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金腰带”。
据统计,今年“十一”国庆小长假期间,常德大小河街接待游客近7万人次,穿紫河游船接待游客5000余人,船票收入约100万元。截至目前,2021年穿紫河风光带已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9200万元。自2016年10月常德河街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约15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5.6亿元。此外,常德穿紫河旅游带提供就业岗位近1万个,增加就业人数约2万人。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常德这座千年古城对家乡人的真切愿景。常德人通过不懈努力换来了今天的青山绿水。崭新的“绿色生态名片”已经擦亮,久远的城市记忆随之焕新。绿水青山常在,人与自然共生,由千年古运河穿紫河带来的故事还在娓娓道来。(完)
-
北京城市交通4年后力争实现碳达峰2021-10-15
-
《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锚定“双碳”目标,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城市绿色发展2021-10-10
-
成都:国内首部公园城市领域地方性立法将实施 助力城市低碳发展2021-09-29
-
德国威能在华建首家城市展厅 助力绿色节能产业发展2021-09-29
-
为生态宜居幸福城市赋能 珠海绿色建筑规模8600万平方米2021-09-26
-
绿色智慧城市实现低碳生活2021-09-23
-
“融资+融智” 兴业银行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绿色金融示范区2021-09-22
-
中国燃气(00384.HK):抢抓“绿色双碳”新赛道 以“数字化”赋能智慧城市生态圈2021-09-20
-
净零碳城市丨上海: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城市的碳达峰样本2021-09-09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前100名城市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0%2021-09-07
-
北京发布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09-05
-
发挥武汉和武汉城市圈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让美丽湖北绿色崛起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重要底色2021-09-03
-
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广西柳州打造碳汇乡村振兴项目2021-09-02
-
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广西柳州打造碳汇乡村振兴项目2021-09-01
-
从塞罕坝到雄安:“千年秀林”建设者传承绿色“密码”2021-08-31
-
从个人到企业、城市:融入绿色生活 按下低碳“快进键”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