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人行研究局王信:能源转型可能引发产出波动 支持绿色低碳不应损害物价稳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09-26 21:11:02
热度:1

人行研究局王信:能源转型可能引发产出波动 支持绿色低碳不应损害物价稳定:王信表示,能源转型和产业转型可能引发潜在的产出和劳动生产率的波动。 在9月26日的中央财经大学绿色国际研究院2021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围绕“央行如何应

王信表示,能源转型和产业转型可能引发潜在的产出和劳动生产率的波动。

在9月26日的中央财经大学绿色国际研究院2021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围绕“央行如何应对经济低碳转型带来的挑战”发表了演讲。

王信从通胀、产出、气候风险等维度阐述了低碳转型可能对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传导渠道、政策空间等带来的影响。他强调,央行应该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但是不应该以损害物价稳定为代价。

据王信介绍,目前国际上央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比较直接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信贷政策、抵押品政策和央行在开展量化宽松过程中购买资产的选择。

低碳转型下央行履职面临挑战

王信在会上指出,现在不少研究都表明,低碳转型对宏观经济造成冲击,可能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传导渠道、政策空间等。

第一,从通胀来看。短期内,由于对于低碳发展的要求,碳价、碳排放权价格都会上升,可能会拉高物价水平。中长期内,由于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而且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大幅下降未来可能成为常态,能源的转型可能会降低中长期通胀的预期,加大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难度。如果可再生能源生产的边际成本降低、供给趋于稳定的变化足够明显且持久,那么企业和家庭等市场主体的通胀预期可能发生变化,增加央行维持和管理通胀水平的难度。

“虽然有一些央行通过调整通胀目标的期限拥有更大的应对冲击的灵活性,但是央行能够承受持续供给冲击的程度有限,需要采取前瞻性的行动,有效管理预期,避免更大的冲击。”王信强调。

第二,从产出和潜在劳动生产率来看。王信指出,第三技术的变革造成产出和潜在生产率的波动,货币政策需要更加精准的施策。未来的能源转型并非孤立进行,低碳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时,低碳技术和金融科技等技术的发展共同引发更广泛的经济结构的变革。例如,大数据分析有助于精确挖掘气侯数据并提高应对能力;新能源与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结合不仅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可能改变航空、运输、物流等行业的发展态势。相关这些创新有助于扭转生产率增速的长期下降趋势,经济增速的趋势性提高可能提升自然利率的水平。

王信解释道,低碳转型过程中对于传统的高碳行业有比较大的冲击,但更多人也强调面临很多新的生产、投资的机会。生产率可能会因为新技术比如低碳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会推高自然利率的水平,增加央行调整商业周期性波动时的货币政策空间。能源转型和产业转型可能引发潜在的产出和劳动生产率的波动,需要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做出响应。

第三,从气侯相关的金融风险来看。气侯风险和经济冲击相互交织可能影响中长期的货币条件及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

一方面,气侯变化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都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的调整。抵押品的缩水或者交易对手风险偏好的降低可能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从银行间及其他渠道获得流动性的难度。借款人的抵押品价值下跌,银行发放的抵押贷款可能减少,这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这是从抵押品价值变化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从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造成影响。

另外一方面,从央行本身的行为来看,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资产价格的调整将直接影响货币政策操作中央行交易对手的抵押品价值和相关机构财务的稳健性,也会影响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因此,央行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相关金融资产价格受气候风险负面冲击的情形。

央行推动经济低碳转型的着力点

王信在会上表示,学界普遍认为央行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着力,引导经济主体长期行为,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第一,鼓励为能源转型、产业转型提供长期融资。央行可以动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低碳的项目,也可以推动碳金融市场发展,通过市场化机制来提供长期的融资。

第二,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通过建立和统一绿色金融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强化碳核算和环境气候信息披露等来减少不确定性,从而有助于动员大量的民间资本来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从目前的国际实践来看,王信表示,央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比较直接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信贷政策、抵押品政策和央行在开展量化宽松过程中购买资产的选择。

信贷政策一般是发展中国家采用较多。央行可以通过信贷政策直接规定或者要求、影响金融机构应该有多少信贷配置到绿色低碳项目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分配色彩。

抵押品政策也讨论较多。简单来说,如果拥有绿色低碳的资产,在向中央银行申请融资或者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获得更大额度和低利率的资金,从而体现对绿色低碳项目的支持。

就资产购买而言,量化宽松政策意味着要在市场上买入大量资产,除了国债还包括机构债、公司债等。为了体现央行对绿色低碳的支持,央行在购买资产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更多地购买和绿色低碳相关的公司债或者机构债,这也是在讨论的问题。

此外,围绕“中国的央行积极采取措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王信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是合理评估气侯政策对通胀、产出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二是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技术等的金融支持。“央行应该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但是不应该以损害物价稳定为代价。”

三是在目前对银行绿色债券、绿色贷款业务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完善评价办法,适时开展更全面的金融机构绿色业务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结果对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激励和约束。

四是支持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发展碳中和债等更多的金融产品,鼓励更多民间资本投资绿色低碳领域。

五是高度关注气侯变化相关的金融风险,避免气侯的金融风险和宏观经济的冲击相互强化与影响。央行应该要求和推动金融机构进行气侯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同时对整个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进行气侯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 焦小平:要用好绿色低碳发展六大政策工具
    2021-09-26
  2. 人民银行陈雨露:扩大绿色金融地方试点 更重视与国际接轨
    2021-09-26
  3. 陈雨露:我国已初步形成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
    2021-09-26
  4. 推动北京建设绿色金融国际中心 腾讯联合多家机构发布北京ESG生态倡议
    2021-09-26
  5. TUV莱茵亮相第二十四届科博会 赋能企业低碳转型
    2021-09-26
  6. 发改委财政金融司长陈洪宛:完善支持低碳转型顶层设计 构建绿色金融长效机制
    2021-09-26
  7. 更环保、更绿色——看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出行
    2021-09-26
  8.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具体措施的通知
    2021-09-26
  9. 直击中关村论坛|解振华:谨防绿色低碳领域技术合作和贸易政治化
    2021-09-26
  10. 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在京召开 加强低碳发展国际合作
    2021-09-26
  11. 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在京召开 加强低碳发展国际合作
    2021-09-26
  12. 中关村论坛丨 安全保障与低碳转型并重 打造能源革命“北京样板”
    2021-09-25
  13. 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中国未来30年绿色低碳投资需求达487万亿元
    2021-09-25
  14. 专访绿金委主任马骏:我国未来三十年绿色低碳投资需求将达487万亿
    2021-09-25
  15. 陈雨露:二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4万亿元 前8个月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2021-09-25
  16. 宝马的再思考:不仅要绿色低碳 还要循环永续
    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