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市场新闻资讯

四川系统谋划碳市场能力提升

来源:中国能源报
时间:2022-11-27 11:31:47
热度:1

四川系统谋划碳市场能力提升:四川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10日印发《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方案》是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后,率先出台的以能力提升为主题的碳市场建设行动方案四川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

四川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10日印发《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方案》是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后,率先出台的以能力提升为主题的碳市场建设行动方案

四川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10日印发的《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主动适应、积极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面提升各类主体参与碳市场能力,管好盘活碳资产。

在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方案》是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后,率先出台的以能力提升为主题的碳市场建设行动方案,不仅考虑了碳市场指标分配、交易、清缴等全过程,还纳入了源头节能降碳、过程要素培育、末端资产盘活等内容,谋求以更大格局系统性谋划碳市场能力提升。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能源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工程师向柳表示,碳市场是促进企业减排、撬动低碳投资的重要政策工具,四川是非碳交易试点地方,主要参与全国碳市场。《方案》的出台,一方面衔接落实我国“双碳”目标,有利于引导企业、行业和地方早准备早行动,更加主动地融入时代潮流,另一方面立足四川发电等行业能效偏低、生态环境资源禀赋优越等区域实际,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碳信用资产开发转化,改变整体单纯“买碳”的格局。

“四川省的能源以水能、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同时具备良好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条件。但同时能源消耗量大于产出量,进口能源中又以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为主,导致当前能源消费中的化石能源占比偏高,亟需加快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南华大学碳中和与核能发展创新研究院院长张彩平分析,《方案》着重提升碳市场能力,利用碳市场倒逼重点排放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有助于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王科对记者表示,《方案》的出台将有助于构筑可靠的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体系。“碳市场相关能力建设提升了对于四川省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的支撑力度,将有助于四川省企业更顺利地进入全国碳市场进行交易,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以及四川省内以更低的成本、更加灵活的方式实现碳减排目标。”

此外,在张彩平看来,《方案》关注碳减排能力、专业服务能力、数据支撑能力、金融引导能力、碳资产管理能力和政府监管能力等碳市场能力的整体提升,突破了以往侧重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这一局限。

对碳排放企业,向柳表示,《方案》明确以提升数据质量、降低清缴成本、盘活碳资产为重点的任务方向,有利于企业提升碳排放和碳资产经营管理效能。对低碳服务市场来说,《方案》明确了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有利于促进气候投融资、碳资产管理、碳管理人才培养等业态发展。

向柳认为,《方案》将壮大碳资产管理机构列为重点任务,一方面,直面部分排放企业制度不健全、人才不匹配、管理不规范等堵点痛点,推动碳排放管理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降低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和成本。另一方面,紧扣未来发展布局,衔接碳市场覆盖行业和交易产品扩容后的潜在市场需求,发挥服务全川、辐射西部作用,培育壮大碳资产管理业态和场景。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升企业排放数据质量的措施上,碳市场驱动企业降低排放的前提条件是可靠可信的排放数据。新出台的《方案》也在通过多种方式保证数据质量,对其他省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相关措施将提升碳排放数据支撑能力和监管能力,避免数据统计口径不一导致管理混乱。”张彩平说。

谈及建设四川碳监测服务平台的初衷,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四川企业碳排放以核算为主,计量为间接性开展,如煤炭的计量。随着“双碳”工作的纵深推进和碳市场的发展,对直接计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当前全国及地方能源统计数据一般滞后1年左右,碳排放量仅能依据统计数据进行年度测算,没有合适的途径进行月度测算和分析。因此,《方案》探索制定了一批碳计量测试标准,建立健全碳排放计量监测检查体系。

国网四川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国网约有5.5亿只智能电表,加上南网和其他地方电网的近7亿只智能电表,几乎能覆盖所有地区和碳排放主体,数据归集的边际成本较低。加之电力数据具有高频、真实和实时的特点,非常适合作为碳排放测算的手段和途径,可以借助“电碳”模型和卫星数据,实现全地域、全行业的月度甚至更高频度的测算和分析,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下一步推动计量工作,一要明确定位,碳计量是优化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重要依据,是与核算结果相互校验的重要手段。二要突出重点,坚持急用先行,优先推动能耗相关碳计量,有序推动火电、钢铁等行业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开展以二氧化碳排放浓度、烟气流量为重点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三要建设平台,推动建设一批专业化、市场化计量机构,确保计量质量。”向柳直言。

“碳市场能力提升是一个长期目标,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立足四川实际,需要多角度发力。”向柳建议,一要加强政策支持,以已纳入和即将纳入碳市场的排放企业为重点,支持开展节能诊断、清洁生产审核、节能降碳改造等。以新能源、甲烷利用、林草碳汇等优势资源领域为重点,加强试点示范和能力建设,拓展低碳价值实现路径;二要加大资金投入,既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也要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三要加速机构培育,以碳资产管理和咨询、检测、金融等领域为重点,加快专业机构和企业培育,推动节能环保和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聚集一批具有区域辐射力的高能级低碳服务机构;四要加快场景创新,丰富基于碳资产的金融产品和业态,为低成本融资提供新选择。打造重点行业节能低碳标杆企业,推广碳管理体系评价认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设省级碳普惠,拓展低碳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打造四川特色碳信用品牌。

张彩平建议,四川碳市场能力提升还可结合大数据打造特色“智能碳管理云平台”,为各市场主体参与碳交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精准化的管理工具。“例如,依托互联网、5G、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对整个城市的碳源分布、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总量控制,形成动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同时,通过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的碳账户管理,搭建碳排放计算、碳减排积分、碳资产管理、碳交易便捷的全流程碳管理服务平台,为碳市场主体加强碳减排管理、参与碳交易提供技术支撑。”

王科则认为,全国碳市场扩容之后,现阶段在四川用能权交易市场的很多企业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用能权与碳排放权的关系需要协调,传统能源使用得多,碳排放就多。对于已经纳入全国碳市场并执行全国碳市场交易规则的企业,只有其用能权配额的发放与其在全国碳市场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相协调,避免多重约束、交叉规制,才能切实发挥好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作用。

文 | 本报记者 苏南 杨晓冉 实习记者 林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