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市场新闻资讯

周小川谈不同碳市场间的关系:可以参照股市沪港通技术进行连通

来源:凤凰网财经
时间:2022-11-22 10:31:02
热度:1

周小川谈不同碳市场间的关系:可以参照股市沪港通技术进行连通:  以“踔厉奋发,共向未来——变局下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合作”为主题的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举办。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线上出席“能源安全与绿色经济”平行

  以“踔厉奋发,共向未来——变局下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合作”为主题的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举办。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线上出席“能源安全与绿色经济”平行论坛,并发表关于碳市场建设及发展的演讲。他特别强调,金融业有责任在建立、运用碳市场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使得碳市场在碳定价、引导包括投资、贷款、债券发行等各种融资方面,为减排作出贡献。”

  周小川表示,当前全球碳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碳定价的价格非常不一致,一部分企业存在漂绿或洗绿现象。

  要解决这个问题,周小川建议,可以采用“碳抵免”机制。“排放大户如果支持了一些落后地区的碳减排,可以得到碳抵免权,用以抵消自己在排放方面的负面的行为。”他同时指出,这种情况不会存在太久,“因为未来全球碳价格会趋于一致,那些低价的碳抵免很快就会做完。不可能出现长期、持续的利用碳价格差距进行漂绿或者是洗绿的做法。”

  周小川表示,碳排放权市场实际是配额市场,是通过市场的方式对碳配额进行配置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通过奖惩两种形式寻找、决定碳排放的价格,对排放者有惩罚作用,对减排者有鼓励作用。二是通过此种激励机制引导大量的跨区投资,“因为很多投资要很长时间才能见效,而且具有不确定性,要管理风险。”

  与碳排放权市场相对应的是“自愿排放减低市场”。周小川认为,这两个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非常重要,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碳价格可能相差非常大,所以,一些国际组织提出应该制定碳市场的底线价格,“例如,IMF在COP27上提出,在今后某个年份,发达国家的碳价格的底价应该达到多少,中国应该达到多少,印度应该达到多少。总之,碳价格的制定是使价格趋同;另一个是要产生足够的奖惩功能,有足够的激励机制。”

  对于不同碳市场之间的关系,周小川认为,碳排放权市场应该是有机联系的,是可以连通的。“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之间形成的碳市场,应该是有连通性的,也应该是趋于均衡的。”他同时建议,可以参照中国股票市场上沪港通、沪伦通、中德通的连通技术,“使得市场逐步连通,保证过程可控,使得价格逐渐趋同。”

  周小川还谈到了如何考核碳市场业绩的问题,他表示,碳市场的业绩可以有多个方面,但他只强调两个方面,“一、真正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二、能够引导大量有关碳减排方面的资金。”周小川表示,“碳减排方面现在资金缺口相当大,未来这方面的任务是很重的。”

  1. 全国统一碳市场成交量大幅下跌,周内欧盟碳价触底反弹碳交易周报(2022.11.7-2022.11.13)
    2022-11-21
  2. 欧盟就各国碳减排目标达成协议,目标涵盖农业等多个行业
    2022-11-20
  3. 碳减排362.76吨!广东环保集团首个尾水发电项目正式启动
    2022-11-20
  4. 全国首份!四川出台碳市场能力提升方案
    2022-11-20
  5. 覆盖行业范围将逐步扩大,中国碳市场瞄准“国际影响力”
    2022-11-18
  6.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涨0.52%,报57.80元/吨
    2022-11-18
  7. 全国碳市场17日成交量2万吨,报收57.8元/吨
    2022-11-18
  8. 中国生态环境部:全国碳市场激励约束作用初步显现 企业减排意识得到有效提高
    2022-11-17
  9.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中国将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2022-11-16
  10. 中碳登——“碳资产大脑”护航全球最大碳市场
    2022-11-15
  11. 相当于植树1900万棵!我国钢铁行业首个碳减排项目在包钢启动
    2022-11-15
  12.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跌0.22%,报57.87元/吨
    2022-11-15
  13.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柴麒敏:中国碳市场与欧盟碳市场在发展阶段、减排成本特别是边际减排成本、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跨度等方面存
    2022-11-15
  14. 北京绿色交易所碳交易中心副主任田巍:碳市场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在配额分配方式、碳定价、交易品种、交易活跃度等方面有待发展
    2022-11-15
  15. 路孚特电力与碳市场首席分析师秦炎:中国碳市场在借鉴欧洲碳市场经验的时候,不应简单地与目前已比较成熟的碳市场对标碳价等指标
    2022-11-15
  16. 绿普惠构建多元碳普惠机制助力中国碳减排
    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