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的运行需要哪些硬件系统?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什么?
【高新产业链观察】碳交易市场建设加快 碳核算产业链不断完善
【高新产业链观察】碳交易市场建设加快 碳核算产业链不断完善:碳市场建设过程中,精准可靠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是碳交易的基础。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启动。碳排放配额和核证资源减排量是碳交易主要品种。每一轮交易期(例如一年)结
碳市场建设过程中,精准可靠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是碳交易的基础。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启动。碳排放配额和核证资源减排量是碳交易主要品种。每一轮交易期(例如一年)结束后,控排企业需要向政府提交足够的碳排放额度以抵消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因此在碳交易之前,企业需要解决碳排放量的核算问题,即以何种准则、何种方法进行碳排放核算,碳核算的数据又从何而来的问题。
作为碳交易基础的碳核算产业,上游是碳核算体系的建立,包括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标准、报告编制指南等。目前我国在国家及行业企业层面的碳核算体系已经建立较为完善,基于产品及个人的碳核算体系目前还正在探索试验中。
在碳核算体系建立起来之后,碳排放的测量和计算成为产业中关键一环。位于碳核算产业中游的厂商主要为数据收集厂商、碳核查机构、碳捕捉设备生产商、第三方检测机构、碳监测设备供应商等。随着碳交易兴起,围绕碳核算的各项服务参与者不断增多。
碳核算的下游为碳核算服务使用机构,包括碳排放交易所、实体企业(包括高耗能企业、超排企业以及制定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所有企业)、金融机构(包含银行、券商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等。
一、 碳核算是碳交易的基础
碳市场建设过程中,精准可靠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是碳交易的基础。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气候行动目标,将驱动我国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国家出台各种举措来推进碳减排和碳中和,其中开展碳交易就是重要措施之一。而与之相应的,则是要解决碳排放量的碳核算问题,以何种准则、何种方法进行碳排放核算,碳核算的数据又从何而来的问题。由于控排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是核准企业排放量,确定其是否要购买碳排放配额才能达标,因此厘清企业的碳核算方法和数据来源是核查企业碳排放量的重中之重。
碳排放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是碳交易主要品种。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启动。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有两类基础产品,一类为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另一类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配额对应的是“排放”,而CCER对应的是“抵消”。碳市场按照1:1的比例给予CCER替代碳排放配额,即1个CCER等同于1个配额,可以抵消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消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排放配额的5%。CCER增加供给量,一般而言CCER可申请的项目较多,因此CCER交易价格较碳配额通常更加便宜,控排企业会考虑优先购买符合条件的CCER来抵消碳排放。
碳交易体系总量和总体节能减排目标相匹配,总量将随着时间推移逐步下降。这能向市场传递出碳价长期将上涨的价格信号。目前,碳排放配额是免费分配,分配的基准值是国家参照企业所在行业内相对先进的碳排放水平来确定的,一家企业每年获得的配额就是这个基准值乘以企业当年的实际产量,产量越高,配额越多;但同时,产量越高也意味着碳排放量越高。所以,技术先进、减排能力强的企业碳配额就会产生盈余;反之,技术落后、减排能力差的企业碳配额就会产生缺口。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国家对基准值的标准设定会越来越严,这也意味着每家企业所获得的配额会逐年降低。
每一轮交易期(例如一年)结束后,控排企业需要向政府提交足够的碳排放额度以抵消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要求,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按全国统一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进行核算,其余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继续根据所在试点省市的核算指南进行核算报告及交易履约。
我国目前的碳配额制度和碳交易主要针对的是重点排放单位企业。根据《全国碳排放权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含自备电厂)和航空等八个行业中年度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约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企业或经济主体(简称成“重点排放单位”)。各省级、计划单列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适当扩大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增加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碳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获批设立,或主打蓝碳产品市场化交易。3月18日,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筹建推进会,预计今年下半年开业运营。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拟注册在三亚。据悉,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将通过蓝碳产品的市场化交易,推动海南的蓝碳方法学成为国际公认标准,并纳入国际海洋治理体系。
二、碳核算产业上游:核算标准与指南不断完善
作为碳排放减排基础的碳核算产业,其上游则是碳核算体系的建立,包括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标准、报告编制指南等。目前,针对不同的适用对象或核算主体,国际上和国内都已经形成了一些通用的碳核算方法、报告标准或指南框架。
目前我国在国家及行业企业层面的碳核算体系已经建立较为完善,基于产品及个人的碳核算体系目前还正在探索试验中。综合来看,所有的碳核算体系都旨在提供国家、产品系统、组织、项目的温室气体量化方法,同时也规定了相应的信息报告形式。在我国碳核算体系的建立中,其主要参与者为国家相关机构,包括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同时,还包括在碳核算体系建设过程中,提供咨询建议的各行业重点单位、高校研究部门等。
三、碳核算产业中下游分析:参与者不断增多
在碳核算体系建立起来之后,碳排放的测量和计算成为产业中关键一环。碳核算可分为基于计算和基于测量两种方式,具体包括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和实测法。目前我国碳核算指南只包括了排放因子法和质量平衡法。其中,排放因子法适用范围最广、应用最为普遍,以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的乘积作为碳排放估算值,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活动水平数据一般取自企业台账、统计报表等文件;排放因子主要有实测值、推荐值和缺省值三种。基于这三种方法的碳核算,都需要用到企业活动数据、排放因子数据、设备监测数据等各项数值。
位于碳核算产业中游的厂商主要为数据收集厂商、碳核查机构、碳捕捉设备生产商、第三方检测机构、碳监测设备供应商等。随着碳交易兴起,围绕碳核算的各项服务参与者不断增多。
目前,数据方包括碳信息披露项目(CDP)、PCAF(碳核算金融联盟)数据库、彭博数据库、明晟数据库以及标准普尔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一般会收录企业的年报数据或者碳排放估算数据,从而被纳入数据库的企业碳排放量可以被直接查询。而国内的碳排放数据商市场正在处于格局构建的蓝海市场,目前有中国碳排放数据库(CEADs)和生态环境部的环境信息平台(http://permit.mee.gov.cn)披露的企业碳排放年报,以及万得信息、恒生聚源、新华财经等综合数据信息服务商都在布局双碳主题相关数据。
第三方服务商方面主要是提供碳中和科技和数据收集、分析、咨询、核查等服务。目前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也有一些资本介入扶持有科技基础的初创企业,比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申能碳资产、碳阻迹、环保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寰宇科技等。同时也有传统节能减排技术公司向碳中和不断渗透,比如中节能、北京燃气(研究院)。此外,还有科研高校等研究机构,比如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碳中和研究中心等。第三方碳排放核查机构按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方核查机构及人员参考条件》的要求需要进行备案公示,比如有中环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等。
此外,还有碳检测设备相关公司。2021年5月,国内首个电力行业碳排放精准计量系统在江苏正式上线,不仅第一次精准计量出了火力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实现了碳排放的实时监测。随着碳交易市场逐步完善和发展,碳核查需求有望迎来放量。相关设备布局的上市公司有谱尼测试、理工环科、清新科技、雪迪龙等。
碳核算的下游为碳核算服务使用机构,包括碳排放交易所、实体企业(包括高耗能企业、超排企业以及制定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所有企业)、金融机构(包含银行、券商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下游用户的核心诉求是通过运用碳核算来进行核定碳的配额参与碳交易,企业自身的控排、战略转型,以及金融机构实现自身碳核算和规避金融资产中的气候转型风险。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温室气体有哪些?人类哪些活动造成大气温室气体增多?…2022-03-23
-
减少碳排放的碳是指什么2022-03-23
-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22-03-23
-
你好,你知道怎么找一个公司的碳排放量了吗?2022-03-23
-
南大环境:公司目前承担了碳排放核查、碳达峰及碳中和方案、低碳技术研发等相关的一些业务2022-03-22
-
国际最新研究:全球天文科研设备碳排放每年至少120万吨2022-03-22
-
步数是否可以和碳排放量挂钩?2022-03-22
-
如何通过改进燃烧物来减少火力发电厂的碳排放量2022-03-22
-
公共汽车一公里的g碳排放2022-03-22
-
碳排放交易的排放指标2022-03-21
-
一周集萃-碳排放:全国碳市场成交有所上升 碳均价小幅下跌2022-03-21
-
农业生产与大气碳排放有什么关系?如何减少农业的碳排放,增加农业的碳吸收2022-03-21
-
生产一个饮料瓶的碳排放资料,我的想法是?2022-03-21
-
计算家庭耗电和碳排放关系2022-03-21
-
怎样减少碳排放2022-03-21
-
碳排放怎么算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