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市场新闻资讯

履约周期将至 全国碳市场迎首考倒计时

来源:中国商报
时间:2021-12-30 08:55:40
热度:1

履约周期将至 全国碳市场迎首考倒计时:  编者按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截止日期临近,11月以来重点排放企业交易意愿明显上升,后续全国碳市场交易量或将持续放大,交易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  今年

  编者按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截止日期临近,11月以来重点排放企业交易意愿明显上升,后续全国碳市场交易量或将持续放大,交易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随着履约周期截止日期渐行渐近,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大幅升温,交易活跃度不断上升。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4亿吨,累计成交额58.02亿元。

  今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全国碳市场启动交易以来,前期保持较高活跃度,7月日均成交量约54万吨;8月起交易热度逐渐减弱,8月至10月日均成交量约为25万吨。

  自11月起,全国碳市场交易量逐步放大,11月日均成交量达到104.68万吨,总成交量2302.97万吨,超过前四个月成交量总和。进入12月,全国碳市场单日成交量屡创新高。上海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全国碳市场12月成交量已达到0.88亿吨,是11月总成交量的2.8倍。

  从价格看,碳排放配额初始开盘价为48元/吨,在最初的十几个交易日中价格一路上扬,盘中最高价曾一度达到61.07元/吨,之后伴随成交量的回落,价格也开始震荡下行。截至12月20日,收盘价为49.18元/吨。

  全国碳市场的升温,是由于第一个履约周期的临近。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颁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抵消机制、参与门槛、配额分配方法、注册登记系统和处罚规则等细则;明确第一个履约周期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截止。

  今年10月23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还印发《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确保2021年12月15日17时前本行政区域95%的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12月31日17时前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

  据了解,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的企业共计2225家,全部为发电企业。目前,电力企业纷纷提前履约。

  12月15日,浙能集团表示其所属25家重点排放单位提前完成全国碳市场首年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实现了集团在全国碳市场交易中首个周期100%履约。12月14日,华电碳资产公司协助中国华电最后一家重点排放单位完成碳配额清缴,这标志着中国华电提前完成105家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清缴,实现了在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100%履约。同日,中国大唐完成最后一家重点排放单位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履约清缴工作。

  各地也加速推进碳市场履约工作。12月7日,海南省率先完成全部重点排放单位配额清缴,成为首个100%完成履约的地区。此外,12月2日,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完成了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分配和履约通知书发放工作,督促指导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在履约截止日期前完成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配额清缴履约工作;12月3日,宁夏全面开展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数据质量自查工作;12月9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推动电力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全国碳市场履约清缴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地区履约任务比较繁重。如,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侯翠荣近期表示:“山东是全国需履约清缴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企业最多的省份。由于发电行业重点排放企业数量多、基数大,中小型热电企业和企业自备电厂多,存在配额缺口的重点排放企业数量比其他省份多。其次,山东企业未经历近年的试点运转,直接面向全国市场,缺乏碳资产管理知识和经验。部分企业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观望心态,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力量薄弱,对政策规定认识理解不到位,没有开展燃煤单位热值含碳量实测,导致碳排放配额存在缺口。”

  全国碳市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义非常。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一是推动碳市场管控的高排放行业实现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化,促进高排放行业率先达峰。二是为碳减排释放价格信号,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行业企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前沿技术创新突破和高排放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三是通过构建全国碳市场抵消机制,促进增加林业碳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保护补偿,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四是依托全国碳市场,为行业、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资渠道。

  业内认为,未来,随着碳市场扩容,更多高碳排放行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机构投资者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以及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全国碳市场将不断升级。

  安永大中华区能源及基础设施咨询主管合伙人朱亚明认为,目前纳入全国碳市场的2000多家重点排放企业均集中于发电行业,另有更多高碳行业有望在明年年底前被纳入全国碳市场。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认为,积极推进非控排企业入市交易已列入主管部门的工作进程中,接下来要引入投资机构进入全国碳市场。同时,积极推进行业覆盖范围的扩大,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把所有八大控排行业全部纳入全国碳市场。

  此外,全国碳市场还需要多样化金融机构参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小全表示,上海联交所将以此为契机,联合更多金融机构,推动碳市场金融化,提升绿色金融市场能级,为深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贡献。

  (陈辰)

  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