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市场新闻资讯

瞄准万亿物流减碳市场 箱箱共用“1+2+N”战略升级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21-11-26 21:02:33
热度:1

瞄准万亿物流减碳市场 箱箱共用“1+2+N”战略升级:“持续减碳40年是全球达成的一致认识,不仅需要政府引导、技术突破、资本关注,更需要富有远见的产业领军企业、携手共进的产业合作氛围。”10月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的“聚力零碳——

“持续减碳40年是全球达成的一致认识,不仅需要政府引导、技术突破、资本关注,更需要富有远见的产业领军企业、携手共进的产业合作氛围。”10月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的“聚力零碳——零碳循环产业创新论坛暨箱箱共用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上,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箱箱共用”)CEO廖清新在演讲中指出,物流包装行业要高度重视双碳目标下的创新机遇,“零碳是趋势也是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新落脚点。”

伴随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正式出台,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正在催生一场零碳大变革,叠加物流包装产业的互联网化,整个行业期待一场自上而下有关碳中和路径的全面探索。这场由箱箱共用发起并主办的行业论坛,吸引了业内不少嘉宾参会。

首次提出零碳循环概念

发布会上,箱箱共用CEO廖清新发表了《聚力零碳循环新生态》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作为物流包装行业从业者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利用数字化技术壁垒构建零碳新基建的相关内容。基于箱箱共用对行业近20年的洞察,廖清新提出了“零碳循环”概念,这也是碳中和背景下国内企业首次提出该概念。

早在2013年,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包装作为物流的七大要素之一,2020年市场规模超过万亿。作为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廖清新认为,当前企业正面临工业化、数字化、低碳化齐头并进的挑战,包装作为供应链环节除仓储和物流之外最重要的一个角色,随着2020年市场规模步入万亿量级,机会与挑战并存。

“未来一定会出现零碳能源伙伴、零碳供应链伙伴、零碳技术伙伴。”活动现场,廖清新提出了“零碳循环伙伴”的品牌定位。“零碳循环伙伴”,由“零碳”“循环”“伙伴”三个维度组成,“伙伴”是核心。在与万华化学、博世在内的多家知名公司的合作达成高效循环之后,箱箱共用进一步挖掘数字化带来的全新价值——在线碳核算:借助其在线循环服务平台,测量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直接或间接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

目前,箱箱共用与国际PAS 2060碳中和标准开发者BSI(英国标准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双方在温室气体核查、产品碳足迹、碳中和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今天活动现场,双方还正式颁发全球首批循环服务减碳证书。经BSI全面的审计,在2020年6月-2021年的7月间,万华化学、博世、保龄宝3家绿色先行企业因采用箱箱共用的包装循环服务,累计减排近7000吨,相当于2500辆1.6T燃油轿车的全年碳排放量。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物流装备委主任马增荣表示,包装在当今社会,在当前国内的发展面临着三个巨大的机遇,即市场机遇、高质量增长机遇、供应链事业机遇。互联网、智能化的基因,将会重塑包装行业,让国内包装行业和全球包装比较强的企业出现深度融合发展。

8年探索确立“1+2+N”企业战略

作为制造大国,中国从来不缺包装,但如何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变、如何实现从一次性到可循环的平稳过渡,是碳中和新背景下的新课题。箱箱共用洞察到包装和最终用户的关系,是服务提供者和被服务者的关系,而不是买卖的关系,是持续循环服务的关系,而不是一次性交易的关系。

箱箱共用历经8年,推动了包装行业从单一“容器”视角,扩展到了“包装+数据+服务”的全新三维视角,并基于此,确立了“1+2+N”的企业发展战略:“1”包装循环的全网运营能力;“2”包装循环的在线数字化服务能力;“N”是面向各行各业的无界的循环包装的解决方案能力。

本次发布会现场,箱箱共用正式上线“在线循环服务”(PaaS包装即服务)的客户端。一方面,基于SaaS,用户通过软件管理提升了包装循环效率;另一方面,更具有突破价值的是,用户的包装使用全程都将实现数字化。以上均加快了循环服务普及,并提升了交易效率和速度,更重要的是能给在线碳核算提供实时的全链路数据依据。伴随“1+2+N”战略启动和在线循环服务平台的上线,箱箱共用也正式完成了从场内包装循环管理SaaS到场外循环服务PaaS(包装即服务)的生态闭环。

在全新的在线循环服务PaaS(包装即服务)模式中,企业只需要承担包装服务的成本。并根据柔性供应链管理及业务淡旺季需求,灵活在线服务下单。服务成本的降低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可循环包装服务,构建低碳供应链。

廖清新指出,“持续减碳40年是全球达成的一致认识,不仅需要政府引导、技术突破、资本关注,更需要富有远见的产业领军企业、携手共进的产业合作氛围。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和各界朋友一起,共同开创零碳循环新阶段,共同构建零碳循环新生态。”

文章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