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举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吹风会
可持续航空燃料降至2万元/吨以内 航空业发力突破减碳难题
可持续航空燃料降至2万元/吨以内 航空业发力突破减碳难题:近年来,航空产业伴随着全球经济蓬勃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航空业对全球GDP的贡献已接近4%。据今年4月发布的《民用航空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影响》,民航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的贡
近年来,航空产业伴随着全球经济蓬勃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航空业对全球GDP的贡献已接近4%。据今年4月发布的《民用航空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影响》,民航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的贡献呈稳定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航空活动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也是交通运输领域实现减碳目标需要啃下的“硬骨头”。行业普遍认为,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实现航空业减碳目标的重要手段。
已布局产能超百万吨
SAF是以废弃油脂等可再生原料制成的、可直接应用于现有航空发动机的清洁燃料。因其不仅能减少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在全生命周期,即原料生产过程中也有出色的减碳表现,被航空业视为实现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到2050年航空业65%的碳减排将通过使用SAF来实现。在无需对现有飞行器及航空基础设施进行大幅改造的基础上,使用SAF将比使用传统航空燃料减碳80%。
根据《“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航空公司2020年-2025年累计SAF消费量应达到5万吨。
目前,在国内,中石化镇海炼化、君恒生物、海新能科、嘉澳环保、易高生物5家企业已取得SAF生产适航认证,具备向中国民航系统供应SAF的能力。鹏鹞环保、金尚环保等企业的SAF生产适航认证也在持续推进。
海新能科在2025年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公司全资子公司山东三聚的生物航煤异构项目已投产,在原有产能基础上新增生物航煤产能约16万吨/年;同时,生物航煤首次供应中航油集团,正式进入中国航空燃料市场。
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边晖表示,我国5家完成适航审定的SAF炼油厂年产能共计突破100万吨,每吨SAF价格从2022年的约3万元已降至2万元以内。
在工艺方面,SAF目前有FT、HEFA、AtJ、共炼、PTL等多种不同路径并行发展。
海新能科副总经理吴永涛表示,HEFA是唯一大规模商业化运行的SAF生产工艺,占全球生产和规划中SAF产能总量的65%以上。在全球范围内,数十套生产装置不断迭代升级以降低SAF的生产成本。因HEFA工艺主要以废弃油脂为原料,从而给大众留下了“地沟油”再利用的印象。
废弃油脂的易得性使得HEFA工艺在SAF发展初期出尽风头,但吴永涛认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原料分布零散、总量受限制约了该路径的发展上限,“中国废弃油脂总供应量为300-400万吨/年,预计到2030年,HEFA工艺新增产能将大幅放缓。”他表示,在未来,共炼工艺可以在不新建生产设施的情况下,依托现有炼厂快速、大量地进行生产,且无须与传统航煤混合,这降低了后期的处理成本,体现出一定的发展潜能。
试点应用持续推进
近年来,我国SAF的应用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推广的过程。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穆阳表示,我国民航绿色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机场新能源车辆占比超过32%,年减排二氧化碳350万吨,光伏年发电量突破6000万千瓦时。近年来,我国推动4座机场开展SAF应用试点,通过“10+3”空管骨干通道与连续爬升技术的应用,使燃油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记者梳理发现,我国SAF应用推广已完成了两个阶段试点。
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中国航油联合国航、东航、南航在4座试点机场的12条航线上开展SAF常态化加注,进行SAF第一阶段试点。试点实现了1770架次航班、532吨SAF加注后油品零问题、设备零故障、飞行零异常的安全成果,并首次完成了SAF在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航班上的安全应用。
2025年3月至6月,SAF试点进入第二阶段。在4座试点机场,SAF的使用全面推广至所有航班。期间,中国航油还上线了SAF运行管理系统,实现采购、掺混、加注、溯源全链路数据可视可控,最终完成7808吨SAF试点应用,验证了SAF当前运营模式的可行性和高效性。5月,国内生物航煤“白名单”出口政策落地,为SAF制造企业产品出口提供了执行依据。
中国航油集团表示,集团以“民航绿色发展先行者”为战略定位,将SAF发展纳入核心战略布局,构建“安全、稳定、绿色、高效”的航油保障体系。当前,集团稳步推进SAF应用试点,率先实现“来油—质检—加注—结算”全链条数据流贯通,着力开发SAF运行管理系统,为绿色加注提供可追溯、可验证的闭环管理保障。
同时,集团还牵头组建中国SAF产业联盟,联动上下游头部企业、高校院所及行业协会,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聚焦酯类、醇类等新一代技术路线,开展集中攻关,积极参与并主导行业绿色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以标准化建设支撑SAF规模化、规范化落地,助力产业协同共赢发展。
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多位行业人士提到,能源结构单一、SAF产业链基础薄弱、关键技术与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仍在制约行业发展。
边晖表示,当前SAF价格显著高于传统航油,增量成本高企、成本疏导机制仍未形成闭环。在需求端,绿色溢价的成本疏导缺乏稳定长效机制,航司和航油企业难以签订长期、大规模采购合同;在生产端,需求不旺盛,市场预期不明确,炼油厂扩产信心不足,制约了市场活力的释放。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理事长任英利表示,民航绿色转型已从选择性探索转变为刚性任务。SAF供应规模不足、成本控制压力较大、市场化降本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或成为“十五五”时期行业需要突破的核心瓶颈。为此,凝聚减排共识,把政策导向转化为行业行动;推动技术突破,研讨SAF规模化生产与产业链构建,并探索氢能、电力等替代能源新技术,为行业提供更多绿色方案;深化国际合作,通过经验分享与标准互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是协会的重要目标。
吴永涛认为,随着国家政策陆续落地、工艺技术不断取得突破,SAF将逐步实现工艺技术多元化、原料多元化,特别是与绿电耦合发展。各地可依据自身可获得的原料和工艺生产SAF,以摆脱原料不足对产业发展的制约。随着SAF的安全性不断被验证和生产企业供应能力不断提升,SAF使用端将更加关注以账面加注为主的加注方式,进一步降低运输带来的成本浪费,增强SAF的减碳能力。
当前SAF价格显著高于传统航油,增量成本高企、成本疏导机制仍未形成闭环。在需求端,绿色溢价的成本疏导缺乏稳定长效机制,航司和航油企业难以签订长期、大规模采购合同;在生产端,需求不旺盛,市场预期不明确,炼油厂扩产信心不足,制约了市场活力的释放。
-
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履约、异常数据筛查、月度存证及碳市场数据质量提升项目招标公告2025-11-10
-
企事业单位对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开展自行监测!生态环境监测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820号)2025-11-07
-
关于2025年湖南省工业碳减排标杆企业拟认定名单的公示2025-11-03
-
生态环境部:以碳市场手段推动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的绿色低碳减排2025-11-02
-
碳减排最多达九成 新型航空燃料直面高成本与低产能考验2025-10-27
-
2024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新高2025-10-23
-
“万吨级”厨余碳汇项目签约,出让2.1万吨碳减排量2025-10-23
-
世界气象组织报告: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新高2025-10-20
-
全球航运业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3%2025-10-20
-
积极参与《巴黎协定》碳市场规则制定,推动碳减排国际合作 | 碳市场建设解读⑪2025-10-17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滴滴北京低碳出行合乘项目”碳减排量核证报告的公示2025-10-08
-
中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纳入碳市场,成交额创历史新高2025-09-25
-
四川省首笔|兴业银行成都分行支持全省首个再生资源碳减排项目开发成功2025-09-24
-
韩媒:韩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为9.46吨,是中国的两倍!2025-09-22
-
国务院吹风会实录:碳减排工具已撬动1.38万亿贷款2025-09-19
-
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碳中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综合集成系统工艺包及平台搭建项目采购合同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