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举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吹风会
设立“个人碳账户”,奏响减碳“交响曲”
设立“个人碳账户”,奏响减碳“交响曲”: 提到实现“双碳”目标,很多人会想到生产领域如何减少碳排放。其实,节能减碳不是政府和企业的“二人转”,而是全民“大合唱”。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各大企业以及平台相继推广的“个人碳账户”如雨后春笋般涌
提到实现“双碳”目标,很多人会想到生产领域如何减少碳排放。其实,节能减碳不是政府和企业的“二人转”,而是全民“大合唱”。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各大企业以及平台相继推广的“个人碳账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光盘行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被个人碳账户记录下来,并换取收益。
“个人碳账户”是碳普惠机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可以实现个人减排贡献可视化,帮助普通人算清碳账本,是为个人提供减碳激励的基础。中国科学院有研究成果显示,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生产端占47%,消费端占53%。从这个意义上讲,个人碳账户是顺应减碳形势的必要之举,它不仅能激励更多人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在消费领域开拓个人减碳空间,还可以引导生产端减排,倒逼上游制造商加快绿色发展。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在推广实施个人碳账户上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不少经验。比如四川泸州推出“绿芽积分”小程序,把个人的低碳减排行为量化,像参与光盘打卡,可记录144克碳减排量,获得5积分,个人碳账户变成了人人看得见的“碳钱包”、碳资产;又如北京“绿色生活季”、黑龙江哈尔滨“碳惠冰城”、广东深圳“低碳星球”等小程序,围绕个人碳账户开发了一系列便民服务和公益活动,成为撬动居民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支点。
不过还要看到,相比生产端,消费端碳排放分散、涉及面广,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碳计量、碳核算缺乏统一标准,不同碳账户之间缺乏互联互通机制,减排场景不够丰富,数据安全有待加强等。这些也导致很多个人碳账户利用率不高。像目前不少金融机构都设立了“个人碳账户”服务,但又“各自为政”,每家金融机构的碳账户服务内容、积分兑换等都存在差异。这也导致每个碳账户积攒的积分只能单独使用,“积分太少够不上兑换门槛”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失效期一到,这些零星积分最终都会清零,难免影响用户的积极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政府、企业、个人等共同努力,才能奏响全社会节能降碳的“交响曲”。一方面,要加快开发碳普惠标准和减排场景,完善丰富碳普惠激励与消纳体系,让老百姓的每一次低碳行动,都能被记录、被肯定。另一方面,要加强碳账户数据合规共享,让碳账户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提升个人参与减排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个人碳账户涉及到个人信息采集,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防范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只要乘以14亿多这个基数,就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用好包括碳账户在内的创新机制和实践,让群众得实惠、享便利,自觉参与绿色低碳发展,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必将汇聚起节能降碳的强大合力。(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
《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碳排放核算指南》地方标准正式发布2024-07-26
-
广东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超过2.2亿吨2024-07-26
-
【发改环资〔2024〕97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2024-07-24
-
2024年7月22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清结算信息日报2024-07-23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全球最大2024-07-23
-
碳普惠机制激励公众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添砖加瓦 “个人碳账户”助推绿色新风尚2024-07-22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对本市碳排放交易企业开展2023年度核查工作的通知2024-07-19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本市纳入全国碳市场非电力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23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的通知2024-07-19
-
2027年我国煤电碳排放将接近气电水平2024-07-19
-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第四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申报的通知2024-07-17
-
2024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清结算信息日报2024-07-17
-
开市三周年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绩亮眼2024-07-15
-
上海:研究开发碳排放权质押、碳回购、碳基金等碳市场融资及支持工具2024-07-15
-
2024年7月10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清结算信息日报2024-07-13
-
2024年7月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清结算信息日报2024-07-13
-
坚持生态优先 实现低碳排放——看一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如何为石家庄市高质量发展添动力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