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举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吹风会
“欧洲大客户要求出具碳排放报告”,外贸企业合规难度升级
“欧洲大客户要求出具碳排放报告”,外贸企业合规难度升级:“我们最近有几个欧洲的大客户,要求我们出具碳排放报告。”积极开拓欧美市场的过程中,宁波中小外贸企业负责人丁言东看到了商机,也遭遇到了更高的门槛——全球减碳进程之
“我们最近有几个欧洲的大客户,要求我们出具碳排放报告。”积极开拓欧美市场的过程中,宁波中小外贸企业负责人丁言东看到了商机,也遭遇到了更高的门槛——全球减碳进程之下,各地环保相关政策加速落地。
其中备受外界关注的政策,就包括欧盟于去年年中对外公布的《建立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于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征收范围、排放量计算、申报要求、各方权责、履约规则和程序等进行了最终明确。这是自2021年7月欧盟首次公布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提案以来,历经数次修改后的结果,也让碳关税这只“靴子”落了地。
比出具碳排放报告更早摆在中国外贸企业面前的,是近年来已经开始征收的环保税——准确来说,是欧盟废弃物指令下的EPR(生产者责任延伸)税费。这是基于“污染者付费”原则,要求生产者对销售到相应国家的商品进行管理和回收处置,旨在预防和减少商品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我们今年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去解决的一类问题,就是EPR。各个国家的环保税都不一样,不同产品类别的环保要求也不一样,对于塑料、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要求非常多。”中国B2B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国际站负责人张阔在谈及外贸市场变化时表示,这样的趋势让原来小众的手工编织类产品受到了更大青睐,也让包括跨境电商平台和商家在内的企业面临更大的合规压力。
联合国环境署前官员、青合循环经济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蒋南青告诉第一财经,去年7月欧盟重新修订了废弃物指令,这两年将会有更多欧盟成员国陆续出台并加速落地相关的政策,最直接的表现是对欧盟市场销售的产品包括进口到欧盟的产品依据EPR缴纳相关费用。对欧盟而言,减碳政策是致力于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因此在涉及后端回收的终端消费品和中间产品的出口之外,欧盟还于2022年针对产品前端出台了ESPR(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即《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今年一季度新的相关指令也会生效,其中就要求包括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在内的所有产品都需要提供欧盟数字产品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s,DPP),并满足产品利用一定比例的同体回收材料等硬性规定。
这意味着,今年的外贸企业,除了地缘政治和全球物流等相关不确定性风险,还需要更多关注已经来临并将来得更加猛烈的环保合规挑战。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说,这将成为入围、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基本门槛。
就EPR税费而言,包含一笔进入某国家的注册或认证费,再加上根据商品数量或重量定期缴纳的费用。
义乌欧驰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名洋向第一财经展示了跨境电商后台的页面,一般进入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的注册费为每年几百元,就他们当前有出口业务的欧洲市场,大约每年需要数千元注册费。如果出口产品重量在1.5吨以上,则会再对超额的部分每季度、每半年或每年加征一笔税费。
一名在跨境电商平台负责帮助商家申请注册的工作人员,以出口到西班牙的电子电气产品为例说,当地征收这笔费用的环保组织会有一个商品CODE收费表,如果商家销售5台冰箱,冰箱是按商品重量定价收费,假设每台冰箱的重量是10千克,那么环保费用就是“5台冰箱*每台重量10KG*环保组织定价0.22欧元”,即11欧元为5台冰箱要缴纳的环保费用,“有些环保组织可能会在此基础上再收取一定比例的保险费或服务费,品类不同定价上会有略微差异”。
对一些刚刚开始开拓欧盟市场的小微跨境电商企业而言,如果初期的订单额较小,利润有限,的确会因为前期的繁杂流程和费用而有所迟疑,甚至暂时放弃市场。不过,对于已有些规模的中小企业而言,这笔费用对比总体的出口金额而言并不高。
“EPR税费我们已经交了两年多了,最初做合规的时候,就根据当地要求交了。”从事工业电子产品出口的深圳市硕腾科技有限公司的CEO罗畅告诉第一财经,他们交给每个国家的EPR注册费大概是3000~4000元人民币。但就工业电子产品这一细分市场而言,每年的认证费用就已是大手笔,“一个型号的某一笔认证就可能是20万元,所以EPR的费用不觉得有很大压力”。
近年来,罗畅他们已经从为一线品牌做贴牌代工转型到了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完成了从内销为主向外贸为主的转变,目前公司的海外市场占比高达80%,其中70%来自线上,欧美市场占比接近一半。通过自主品牌的构建和直面终端客户的跨境电商的助力,他们的产品有了更高的溢价,也让环保相关的合规成本进一步稀释,“环保只是众多合规成本中的一项,如果企业自身对整个市场有相对科学的定价,就会把这个费用作为基础成本进行核算”。
罗畅认为,总体看起来不高的税费,不会太多影响有一定议价能力或已经提前考虑了这一成本的企业,最受困扰的是那些依靠低价优势获得市场或者没有相关预算的商家。
刘名洋也有类似感受。他觉得,每年数千元的环保税并不足以让一家做全球生意的企业放弃欧洲市场。如果这是进入赛道的规则,中国企业理应争取入围,直面门槛提高的挑战。
虽然坦言出具碳报告“非常麻烦”,但丁言东很清楚,这种门槛一旦踏入,必然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事实上,能让大客户感兴趣并“提出要求”,也归功于近年来他们开拓市场和供应链转型升级的努力,“为了长期合作,肯定要想办法配合,这是在倒逼我们升级”。
对中国的外贸制造企业而言,EPR税费的金额不算多,更难的是要摸清各个国家不断更新出台的环保和减碳相关规则,并及时完成整个注册和缴费流程。
根据公开资料,欧盟各国EPR均涉及多种产品类别的注册要求,商家有进行注册、申报以及向境外回收机构缴纳回收费用的责任义务。不同国家对EPR的注册、申报要求和缴费流程均有差异,各国的EPR证书也无法通用。
罗畅和刘名洋都选择交给跨境电商平台或专业第三方代为缴纳EPR税费。今年以来,国际站、Temu等各大跨境电商平台推出的半托管等业务模式,可以让广大中小微企业获得一站式合规服务,将这些连同物流履约等压力一并交托出去。
“通过平台走的订单就用平台的服务,其余的订单也会找第三方实验室来做合规化,其中也会提供EPR相关服务。”罗畅坦言,目前碳相关的人才稀缺,对中小企业而言很难快速构建独立的团队,因此通过和大平台合作是最高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纵观全球,对比欧盟的碳关税或环保税,以及美国的贸易关税,多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新兴市场的门槛相对较低,也成为近年来中国外贸企业寻找增量的重点。对不少企业而言,他们也在利用不同的产品策略,着力在欧美和新兴市场两条赛道同步走。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新兴市场对于合规的要求相对较低,中国科技类产品的输出,核心还是在于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虽然他们对于价格的承受力会低于欧美客户,但只要能满足当地的需求,利润率并不会差。”罗畅说,新兴市场的增量空间是巨大的,他们在国际站上最大的一个订单是来自巴基斯坦的高达1.8亿元的信息化改造项目。
与此同时,欧美市场则是中国企业建设品牌和创新升级不容忽视的主战场。为此,他们一方面会用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去覆盖新兴市场的新增需求,另一方面,也会利用跨境电商继续挖掘欧美市场,“相比之前的代工模式,我们一旦能成长出直面终端消费者的能力,价格和利润提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根据罗畅的观察,海外市场近年来确确实实发生了变化。随着中企在海外品牌的建设上持续下功夫,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通过电商这种成本较低的模式逐渐聚集起了粉丝型客户,影响了本地市场,“原来欧洲的渠道商并不在乎中国品牌,看上了我们的产品就让我们贴牌,但最近我们开始可以和国际渠道商直接谈,会明确说不做贴牌,要做就做自主品牌的代理”。
除了EPR,大量中国外贸制造商也将面临前端的ESPR挑战,这意味着除了要像丁言东那样出具碳足迹报告或欧盟数字产品护照,还要更多利用同体回收材料,即利用从同类产品中回收来的再生材料进行生产,这将对设计和生产工艺提出新的要求。
提前把握住趋势变化,就有可能在挑战的应对中找到机遇。
“我们目前手上的欧洲订单已经70%以上的款使用了可再生材料,2025年估计会接近100%。”以欧美品牌代工为主的宁波海曙沛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袁琳告诉第一财经,他们看到了当地市场对于低碳的消费趋势,因此今年已经把设计和取材的重点瞄准了可再生与更加环保的方向,这个趋势是相当明确的。
蒋南青提出,循环经济将成为接下来的“风口”。除了欧美市场,中国市场也在瞄准循环经济加大力度。日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制定修订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标准等要求。与此同时,按计划联合国塑料公约有望在今年达成,“塑料涉及所有的消费品行业,是人人都会用的东西”,这需要中国加快搭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溯源和再生回收相关体系,主动做好应对。
-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关于征集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的通知2024-03-18
-
全国共有80余家电解铝企业将被强制纳入碳市场2024-03-18
-
全国碳市场扩容升级备受关注 业内人士建言推动碳金融发展2024-03-15
-
双碳周报:福建碳市场周交易总量大幅上涨2024-03-15
-
助力碳中和目标早日达成 晶澳科技2024年分布式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举办2024-03-15
-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关于征集“新三样”碳足迹国家标准项目提案的通知2024-03-12
-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新质生产力引领能源转型 氢能助力碳中和2024-03-12
-
《中国消费市场绿色低碳可持续趋势调查报告(2023)》正式发布2024-03-12
-
加快构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法律法规体系2024-03-12
-
全国政协委员谷树忠:加强“新三样”的碳足迹管理2024-03-12
-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钟铮:加快推进家电产品 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2024-03-12
-
生态环境部: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进一步落实好、建设好全国碳排放市场2024-03-11
-
湖北碳市场首笔三方碳配额回购落地2024-03-11
-
全国碳市场扩围,哪些行业将率先纳入?2024-03-11
-
华宝证券助力上海市场首批碳排放配额回购交易落地2024-03-11
-
专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实现碳中和目标不是“一锤子买卖”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