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举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吹风会
碳减排模式日益多元化
碳减排模式日益多元化: 自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以来,关于碳普惠的创新举措一直层出不穷。近日,多地为实现“双碳”目标助力,一批批更为良性、可持续、多赢的碳减排模式映入眼帘。 6月6日,嘀嗒出行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
自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以来,关于碳普惠的创新举措一直层出不穷。近日,多地为实现“双碳”目标助力,一批批更为良性、可持续、多赢的碳减排模式映入眼帘。
6月6日,嘀嗒出行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低碳出行推广和传播、碳普惠项目方法学开发、碳普惠制PHCER交易、个人碳账户、绿色金融与ESG投资合作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今后,广东用户参与顺风合乘的碳减排值,将有望申报广东省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并作为补充抵消机制进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用户将有望获得物质和精神多重回馈。
关于这次合作,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孟萌表示,合乘出行既可减少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又能减少单次出行产生的碳排放,可谓一举两得。希望通过和嘀嗒出行的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全民参与的低碳出行模式,并率先尝试在广东省进行碳普惠交易,让更多大众能享受碳交易的红利。
6月5日,在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碳排放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碳登)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志祥介绍,锦州热电公司自愿注销60吨碳配额,并捐赠给辽宁省生态环境厅用于国家主场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中碳登为其颁发了首个“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自愿注销证书”。
据了解,大型活动碳中和,是指会议在筹备、实施和收尾阶段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利用购买碳配额、碳信用的方式或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的方式进行抵消,实现温室气体碳中和。对此,中碳登制订了全国碳排放配额自愿注销业务流程,鼓励重点排放单位自愿注销其所持有的碳排放配额,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陈志祥表示,这为全国碳市场助力地方大型活动实现“碳中和”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模式,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市场主体出于公益目的自愿注销其持有的碳排放配额,进一步促进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6月5日,《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落地实施。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表示,下一步将运用好发展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坚定不移继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双碳”目标,全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推进碳期货市场和品种研究,推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提升功能,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金融机构围绕碳市场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与资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碳资产管理业务,深化大湾区绿色金融创新,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合作,为广州和大湾区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绿色金融力量。
6月5日,全国首场“农业碳汇交易助乡村、数字人民币万人购”活动举行。据了解,本次活动是在厦门市农业农村局、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同安区委区政府指导下,上万名个人通过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农业碳汇交易平台,运用农行掌银数字人民币钱包线上购买莲花镇的农业碳汇。一个月前,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设立了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推动一家企业交易全国首批农业碳汇3357吨。这次情况不同,购买农业碳汇的主体是上万名个人。从预订火爆程度看,预计本次活动涉及的莲花镇34327吨农业茶园碳汇短期内将全部成交,开启了全国首创的“农业碳汇+数字人民币+乡村振兴”新机制。
面对多样化的碳普惠模式,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碳减排不是某个地区或某类机构和企业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和担当。”他认为,各个地区和各类机构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或创新碳减排模式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必要性。广州、武汉等地企业和公共机构积极探索并推进碳减排模式创新,是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在碳减排领域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实现创新驱动,激发创新活力的成功示范。有利于丰富我国碳减排技术和方法,寻求碳减排新策略和新路径;有利于兼顾不同碳减排主体利益,调动企业和社会参与碳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宋向清建议,各地区各机构进一步探索推广碳减排新产品新技术,通过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优化碳减排路径,提高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发挥交易中心平台化、市场化机制体制优势,鼓励公共机构、市场主体与金融机构共同开展多领域低碳转型升级新模式。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试点,探索有效降低直接碳排放水平的多元化多样化高性能的有效模式。
-
厚植绿色金融根基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2022-06-10
-
绿色金融按下“加速键”2022-06-10
-
万物新生(爱回收)发布2021年度ESG报告:实现碳减排46.4万吨2022-06-09
-
《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2022-06-09
-
《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6月起施行——把更多金融资源投入绿色低碳领域2022-06-09
-
内蒙古11家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144多亿元2022-06-09
-
《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6月起施行2022-06-08
-
深耕绿色金融 构建绿色理念2022-06-08
-
资产负债两端发力 保险业耕耘绿色金融2022-06-08
-
什么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2022-06-07
-
厦门创新“农业碳汇+数字人民币+乡村振兴”机制2022-06-07
-
交通领域碳减排有望纳入碳交易体系,碳计量仍面临难题2022-06-07
-
绿色金融“贷”动低碳发展,湖北今年发行绿色债券或超800亿2022-06-07
-
数字人民币一元钱就能购买农业碳汇2022-06-07
-
绿色金融产品“上新” 银行间债市拟推转型债券2022-06-07
-
交通领域碳减排有望纳入碳交易体系 碳计量仍面临难题2022-06-06